权益凭证成电子化趋势 网贷平台探索数据保全

2016年01月21日11:09  来源:人民网-金融频道
 

人民网北京1月21日电 (记者李彤)随着金融业务互联网化的迅猛发展,电子合同被篡改、举证借贷人违约难等现象越发凸出,严重制约行业健康发展。如何引入第三方机构对电子数据认证保全,在发生争议时提供证据合理支撑,成为不少投资者的困扰。

国家信息中心电子数据司法鉴定中心主任叶红表示,在互联网金融交易过程中,电子数据是双方交易往来的重要凭证。由于交易过程中往往涉及交易资金巨大,交易重要内容全凭电子数据存储来作为重要证据。因此一旦双方发生金融纠纷,电子数据举证的真伪也将成为决定双方谁能胜诉的重要依据。

“电子数据鉴定需要具有司法认可的机构来完成,否则将不具备司法意义上的法律效力。” 叶红说。

日前,东方资产旗下平台东方汇与国家信息中心直属企业国信嘉宁公司签署协议,在系统保全、文本保全和司法鉴定方面展开合作。

东方邦信金融科技公司董事长孙洋认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在业务模式上有着巨大差别及不同法律风险,且权益凭证等关键性文件正由纸质形式转变为电子数据形式存在。如何保证电子化权益凭证的合法性、真实性及关联性,保证互联网交易链条上各类电子数据的法律有效性,是互联网金融平台亟待解决的问题。

孙洋透露,国信嘉宁将为东方汇投资者提供交易凭证“数据指纹”,使其满足《电子签名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原件形式”;全链路高级别加密传输、储存,避免用户信息泄露;交易过程直接保存第三方保全平台,纠纷发生时可直接申请司法鉴定。

记者梳理发现,去年年底银监会出台《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二十二条规定,“各方参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需要对出借人与借款人的基本信息和交易信息等使用电子签名、电子认证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及电子签名、电子认证的法律效力。”上述《办法》对网贷平台进行自身规范、调整,给与了18个月过渡期。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监管要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双重背景下,对投资者线上行为进行标准化记录、跟踪,不仅能够规范行业经营行为,更是对投资人的切实保护,也给金融基础设施服务商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责编:李彤、李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