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素力挺并购市场旺盛态势 业界:警惕"野蛮人"敌意收购

2016年01月19日09:09  来源:人民网-金融频道
 

人民网北京1月19日电 (记者李彤)宝万股权大战前途未明、万达收购美国传奇影业等事件,让并购成为当前资本市场炙手可热的话题。业内人士表示,并购不仅是交易,更重要是通过整合创造价值。在喧嚣背后,如何利用资本提高投资回报、提升企业管理效率、怎样看待敌意收购现象,市场未来的关注重点将从重规模向重质量转变。

三种动力推动并购市场旺盛势头

来自汤森路透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企业参与的并购交易总额达到8060亿美元,同比增长78.3%。

在华夏时报发起的“2016全球并购管理高峰论坛”上,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金鑫认为,我国已成为全球并购市场上重要的力量。就2016年而言,三种动力支撑并购市场保持旺盛发展势头。首先是去产能,并购重组作为存量调整的有效手段,将发挥重要作用;其次是产业升级,传统产业向技术要效益,新技术也向传统产业渗透,为希望弯道超车的企业提供扩张手段;第三是国企改革,混合所有制进一步深入,这是并购大潮初起的信号。

“随着相关规则明确,并购市场将顺应产业结构调整需求,这是经济去产能、去杠杆后企业整合的结果,并购将出现新高潮。”他说。

针对中国并购市场的热点,国际并购整合联盟中国区总裁於平认为,资本追逐有持续增长潜力的产业,例如生物医药、移动互联网等领域的投资近年来占较高比例,将来也会集中在符合“十三五”政策导向的新兴行业里。新三板的逐步发展也给国内并购基金提供了有利的投资环境。

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正在步入一个伟大的时代,并购也将进入活跃期,未来并购市场将成为反映产业政策、经济走势的重要风向标。

敌意收购:别忘了门口的野蛮人

在并购市场如火如荼之际,针对敌意收购的讨论也成为业界热点话题。如何看待“门口野蛮人”的“斩首行动”,是用道德还是规则去评判,又带来了哪些反思?

“敌意收购和善意收购的区别是收购方是否事先和目标公司实际控制人取得共识,有无突然袭击,宝万之争有可能成为我国敌意收购经典案例。”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刘纪鹏表示,为防止敌意收购欧美一些国家有相对完善的股权结构设计,值得借鉴。

他举例说道,“驱鲨计划”使企业股权高度分散,增加敌意收购操作难度,国外企业主要股东控股比例超过30%的很少;“金降落伞”,在公司制度设计里明确规定,敌意收购方要给与企业现任高管高额补偿,增加其收购成本;“毒丸计划”,被收购方紧急停牌,以低价增发稀释入侵者持股比例;“焦土战略”,低价出卖优质资产,以现金购入劣质资产。

“由于前期我国企业在现代企业管理与股权设计上存在缺陷,当前一些企业面临敌意收购时往往采用呼唤‘白衣骑士’的办法,期待善意资本方‘拍马而来’。” 刘纪鹏认为,在用道德标准还是用规则标准评判敌意收购事件上,业界争议不小。但道德标准应由谁来公正评价,看上去虚无缥缈。用规则来评判更为可操作,这就对监管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此来看我国敌意收购是太少了。这可以避免股东迷恋在资本市场套现,也警醒那些上市公司董监高“当心门口的野蛮人抢了你的美妻”。

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诗伟对媒体表示,系统性反收购的做法在国内资本市场相对年轻,主要通过股权控制把握、董事会控制、公司资产权益控制以及向相关部门申诉等四个维度来采取反收购保护措施。

“未来二级市场将出现更多收购与反收购的商业案例,这会成为市场的下一个热点。” 有市场人士预计,流通股数量大、股票净资产与二级市场股价差距小、品牌发展潜力大的上市公司更有可能引起收购方注意。

(责编:李彤、吕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