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PM2.5浓度比2013年下降约四成
本报北京12月30日讯 记者顾阳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30日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未来几年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目标任务、实现路径和体制机制保障。
《规划》要求,到2017年,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有效运行,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基本建立,重大生态环保工程全面实施,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力争超额完成国家确定的大气、水、土壤防治目标。
《规划》明确,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削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大幅减少,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其中PM2.5浓度比2013年下降40%左右,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达标率达73%,基本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规划》提出了差别化国土空间管控要求,确定了基于主导功能的环境分区管治体系,划定了京津冀地区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消耗上限,将逐步增加生态空间和改善环境质量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条件。
为保障上述目标顺利实现,《规划》提出了实施国土生态整治、清洁水、大气污染防治等一批重点工程,将治理需求切实转换为工程措施,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防治机动车污染方面,京津冀地区将统一油品质量,全区域供应符合国家第五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到2017年,全部淘汰京津冀地区的黄标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