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12月30日电(记者 沈文敏)“新华·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15)”今天在上海发布,全球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十大国际金融中心排名出炉:纽约、伦敦、新加坡、东京、上海和香港(并列)、巴黎、法兰克福、北京和芝加哥。
本次报告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下属国家金融信息中心指数研究院编制发布。
国际金融中心是金融要素在全球重要节点城市流动与集聚的结果,纵观2015年,全球经济继续表现出疲软之势,区域分化趋势更加明显。而国际金融中心整体位次变动与过去一年全球经济金融格局发展特征相符。欧洲地区金融中心逐渐打破低迷态势,处于上升通道;亚洲及非洲地区新兴经济体上升势头逐渐放缓;美洲地区金融中心发展出现轻微下滑态势。
综合对比过去五年的排名情况,排名前十名的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趋势则基本确立,空间结构较为稳定。报告显示,2015年排名前十位城市发生一定微调,其中纽约、伦敦始终占据冠、亚军位置,新加坡则赶超东京排名跃升至第三,上海、香港并列第五。
从指数评价结果来看,东京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越来越受到来自上海、新加坡、香港等邻近地区金融中心的挑战。一方面与这些金融中心自身崛起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日本经济停滞不前有关。特别是随着日本经济衰退和资本市场功能弱化,日元地位和功能被大大削弱,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也随之降低。
从中国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发展看,近五年来,中国资本项目逐步开放,金融开放力度持续加大,国际金融中心全球地位也稳步提高。其中上海由2010年的全球第八位逐步上升至2015年的第五位,一直保持稳定向好态势。
特别是在成长性指标上,2015年上海继续遥遥领先,在成长发展要素中继续位列第一,是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最具成长活力的金融中心城市。北京排位上升势头则较快,2015年超越香港位列第6名,深圳保持在成长发展要素排名第8位。
离岸人民币业务成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新引擎。近一年,人民币资金池不断积累,交易活动日益活跃,产品选择日趋丰富,逐渐形成从需求到供给再到需求的良性循环,较好较快地推动了香港外汇交易及衍生产品等市场发展,有力地奠定了其全球性金融中心地位。
报告认为,总体上看,以上海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金融中心迅速崛起,正为全球金融体制改革与金融市场调控贡献力量。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亚洲乃至全球金融格局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有效维护和促进了全球金融稳定发展。
国家金融信息中心指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伟表示,“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发展与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密不可分。伴随着全球经济格局与金融深化推进,我们对于金融中心的认知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特别是进入大数据时代以来,国际市场正从流动性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创新作为实体经济的灵魂,决定着国际金融中心实体的未来走向。因此,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应紧抓互联网思维新理念,通过不断创新来引领金融中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