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金融
人民网>>金融>>正文

产品精准营销缺位 互联网金融平台“抢粉”成本高企

2015年08月15日08:10  来源:人民网-金融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8月15日电 (记者李彤)“营销金融产品与营销快消品有着本质不同,当前互联网金融平台‘抢粉’成本高企的原因是对投资者和推荐产品的不了解。”日前,互联网金融营销平台和堂集团总裁孟玉龙作客人民网“互联网+金融:合规、创新发展之路”系列访谈时如是说。

此前,有P2P网贷平台负责人对记者坦言,目前平台“抢粉”成从几十元涨到几百元,培养一名活跃投资者成本甚至近千元。

所谓“羊毛党”是指,各大平台为了争夺用户开展的优惠促销活动,培养出的混奖励专业户。他们有选择地参与活动,以相对较低成本甚至零成本换取物质上的实惠。这一行为被称为“薅羊毛”,而热衷于“薅羊毛”的群体被称作“羊毛党”。

“对于‘羊毛党’我们又爱又恨,爱他们频繁交易提升了平台人气。恨他们带来的只是‘虚假繁荣’,不能算是有效投资者,更增加了平台运营成本。”他说,“羊毛党”从某种程度上是P2P平台“培养”惯出来的,有平台为吸引用户举行注册认证奖励、充值返现、投标返利等活动,甚至送车、送珠宝。

孟玉龙认为,互联网金融产品营销有别于实体产品营销,对于没有理财意识或风险偏好保守的投资者,一个不知名的P2P广告出现在他面前再多次,也难将他转化成投资者。

他表示,实体产品营销以购买为最终目的,但卖出金融产品才是服务的开始。实体产品可以通过网络爬虫(一种自动抓取互联网信息的程序或者脚本)分析表浅数据,判断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可行性。比如消费者查看了网店里照相机的信息,爬虫会认为其有购买意愿。而金融产品营销则要分析消费者的资产情况、投资经历、家庭结构、风险偏好、损失承受能力等因素。

“互联网金融平台将不适合的产品反复推送给缺乏投资需求的人,成本自然就提高了。”他说,解决这一问题可通过大数据分析提高金融产品的精准营销,利用家庭结构、资产状况、风险偏好、受教育程度等标签找到投资者,将合适的金融产品推送给需要的人。

孟玉龙表示,目前投资者数据不可谓不大,但如何及时、有效分析和利用是关键。“大家手里的数据都差不多,核心是对数据算法、深度分析、模型匹配、标签分类、对产品和投资者理解的程度。”他说。

(责编:薛白、李海霞)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