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股四大上市险企2016年三季度业绩报告出炉,保险“四巨头”也交出了净利润增速“一正三负”的成绩单。其中,中国平安净利润“一家独大”,更是超过了其他三家之和。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净利润增速整体并不理想,但在今年的业务结构调整转型中,上市险企呈现出“产品期限拉长、产品优化、个险渠道加强”的向好趋势,新业务价值率的大幅提升,无疑为将来利润释放预留了一定的空间。除此之外,同期保险四巨头中有三家获得了证金公司的微幅增持,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险企的“含金量”。
中国平安最赚钱
三季报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四大险企合计净利润为836.51亿元,同比减少20.93%。从赚钱能力来看,中国平安三季度最赚钱,净利润565.08亿元,超过其他三家净利润总和。其中,中国人寿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5.28亿元,中国太保净利润88.29亿元,新华保险净利润47.86亿元。
华泰证券分析师罗毅认为,在保险行业整体利润下降的背景下,平安集团利润逆势增长,核心金融业务的稳健发展是增长的原动力。首先是寿险和财险保费收入的高增长,品质的提升,其次是投资收益率的提高,陆金所重组带来的股权投资收益,以及多元金融的共振发展及互联网金融的促动。
从净利润增速来看,仅有中国平安前三季净利润同比增长17.1%,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前三季净利润则分别同比下滑60%、41.3%、44.6%。其中,新华保险尽管在转型调整和投资环境低迷的双重压力下利润负增长,但与上半年同比下降50.64%相比,已回升6个百分点。
对于净利润下滑,中国人寿表示,是受投资收益下降及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更新的影响。这也被认为是影响保险行业尤其是寿险业利润的共性因素。总体而言,资本市场波动、利率下行、费率改革渐进式推进等多重因素叠加,致使4家上市险企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
不过,4家保险巨头各自业务结构的不同,也影响了各自的利润调节能力。比如,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的上市业务主要以寿险为主;中国太保、中国平安则是集团整体上市。其中,中国太保是寿险、财险“两条腿”走路,而中国平安则已成为一家以保险业务为核心的多元化金融集团,且非保险业务的利润贡献比在逐年加码。
上市险企保费含金量提升
分析认为,除资本、利率环境所带来的冲击之外,事实上,近年来上市险企的保险业务资质却一直在持续改善,保费“含金量”仍在提升。尤其是在今年的业务结构调整转型中,上市险企呈现出“产品期限拉长、产品优化、个险渠道加强”的向好趋势,新业务价值率的大幅提升,无疑为将来利润释放预留了一定的空间。
从保费数据来看,前三季度,除新华人寿外的三家险企均保持了两成以上的增速。其中,尽管中国人寿规模庞大,但其保费增速仍位列前位,前三季度实现保费收入3763.04亿元,同比增长21.2%。中国平安实现寿险规模保费2821.53亿元,同比增长26.6%。中国太保寿险保费收入1173.35亿元,同比增长31%。
在业界颇为关注的投资端,事实上,上市险企投资资产仍在稳健增长,且投资收益率总体较中期有改善。数据显示,三季度末,四家上市保险公司投资资产规模较2015年末平均增长7.3%,按规模增长前后排序依次为:中国平安(8.6%)、中国太保(8.1%)、中国人寿(7.3%)、新华保险(5.2%)。
从收益改善情况来看,中国人寿总投资收益率较中期有所改善,净投资收益率较中期略有下降;中国平安总投资收益率和净投资收益率均较中期提升;新华保险总投资收益率较中期略有下降。
有保险机构人士判断,当前经济和投资的大环境并未发生变化,因此上市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和净利润依然处于下降态势,但是三季度资本市场回暖,准备金增加速度放缓,收益曲线下降速度基本稳定,使得净利润降幅收窄,不过预计全年依然不甚理想。
上市银行三季报出炉 不良贷款率攀升势头减缓 人民网北京11月2日电(薛白 实习生 余卓然)随着10月30日最后四家银行的财报出炉,今年21家在A股上市的银行三季报正式收官。数据显示,上市银行今年三季度的不良贷款率与去年同期相比,除南京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同比下降0.08%外,其余银行都呈…【详细】
11月1日起第四套人民币菊花一角将只收不付 成收藏热门(图) (网络配图) 人民网北京11月1日电(薛白)据某国有银行内部人士透露,近日接央行通知,11月1日起,第四套人民币1角硬币(即菊花1角)将只收不付,新收及库存第四套人民币1角硬币一律作为残损人民币单独交存人民银行发行库。据了解,各银行网点…【详细】
他山之石:“目标日期基金”或有助养老金第三支柱普及 随着养老金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的消息落地,对于构建“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加快第二、第三支柱建设的讨论也愈加热烈。美国富达投资高级研究顾问郑任远在分享美国养老金体系建设的历史经验时提出,适当的体系设计对于养老金体系的参与度和普及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