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家財險公司去年淨利合計71億元 28家虧損近40億元

蘇向杲

2018年02月22日08:41  來源:証券日報
 

目前,除上市險企之外,絕大多數財險公司均披露了償付能力報告。據《証券日報》記者梳理,目前共有72家財險公司披露了2017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從梳理的情況來看,有44家實現盈利,佔比約六成,合計實現淨利潤71億元。其中,淨利潤超過5億元的險企分別為陽光財險、中華聯合、國壽財險。

從虧損的情況來看,有28家財險公司淨利潤虧損,合計虧損39.26億元。其中,虧損超過2億元的公司有4家,有15家財險公司虧損超過1億元。(財險公司淨利潤表,詳見“証券日報微保險“公眾號文章。)

有15家虧損過億元

各財險公司披露的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淨利潤超過10億元的財險公司有2家,分別為陽光財險、中華聯合﹔淨利潤超過2億元的險企還包括國壽財險、華泰財險、英大財險、中石油專屬、陽光農險、國元農險、永安保險、鼎和財險﹔有4家險企淨利潤在1億-2億元之間﹔有30家淨利潤為正,但不足1億元。

從虧損險企來看,有28家虧損。其中,有4家虧損超過2億元﹔有15家險企虧損超過1億元﹔有13家險企虧損不足1億元。

從財險公司去年的業務發展情況來看,非車險業務出現迅猛增長,對財險公司利潤的拉動作用顯現。

2017年,財產險公司車險業務原保費收入7521.07億元,同比增長10.04%﹔而與宏觀經濟相關性較強的非車險業務原保費收入3020.31億元,同比增長24.21%,超過車險業務增速14.17個百分點,在財產險業務中的佔比達到28.65%,提升2.41個百分點。

招銀國際發布的研究報告認為,在宏觀經濟轉型升級的背景下,預計財產險業務發展動力將主要來自非車險業務。其中,農業保險已成為產險業務第二大險種。

從大型財險公司與中小財險公司的競爭格局來看,“二次費改雖或令2018年車均保費承壓,但將利好定價及風險管控能力更強的大型險企。“招銀國際研究報告表示。從上市公司來看,上市財產險公司保費收入增速回升。2015年,商車費改啟動,2016年在全國實施,車險市場競爭加劇。

從財險行業的發展趨勢來看,平安証券研究員繳文超認為,2018年車險費用率趨穩賠付率呈現下行趨緩。二次商車費改及“174號文”的施行加強了車險費用管理,監管下費用管控的加強使得費用率上升趨勢減緩,保費收入增速下降導致賠付率下降趨緩,預計2018年將逐漸出現這一趨勢。產險細分險種預計保持高增長,在激烈的競爭格局下,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更加關注到細分領域的機會,積極進行細分領域業務布局。

浙商財險虧損較多

頗有代表性的是,在已經披露相關數據的虧損險企中,浙商財險2017年虧損額較多,2017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其去年二季度的風險綜合評級結果為D類,2017 年三季度的風險綜合評級結果為B類。2017年四季度末的淨利潤約為-9.06億元。

浙商財險在2017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提到,去年四季度淨現金流為2601萬元,與去年三季度可比數環比增加12.45億元,其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環比增加3.11億元、“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環比增加8.58億元、“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環比增加7601.77萬元。

浙商財險表示,“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環比增加主因為“收到原保險合同保費取得的現金”環比增加3.07億元,“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環比增加主因為“投資支付的現金”環比減少19.28億元和“收回投資所收到的現金”環比減少10.76億元。

流動性方面,浙商財險在去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表示,綜合流動比率3個月內、1年內、1年以上分別為112.29%、73.29%、101.64%,其中:3個月內環比下降11.48個百分點、1年內環比下降17.48個百分點、1年以上環比下降12.44個百分點。第四季度綜合流動比率環比下降主要原因為:與上季度末相比,該季度末資產總額減少3.11億元,而負債增加2.43億元。

浙商財險還提到,2018年1月5日,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向該公司送達了《中國保監會監管函》。公司因在經營保証保險業務中存在的辦理再保險、保險條款費率使用、准備金提取、高管任職資格、內控管理等方面的違法違規行為受到了保監會的行政處罰。保監會同時從切實整改深挖根源、落實責任加強問責、加強服務嚴防風險等三個方面對該公司提出了監管要求。

財險公司存在八大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本報記者也從保監會獲悉,2月6日,保監會在北京召開了2018年全國財產保險監管工作會議,會議指出,要始終清醒地認識到財產保險行業發展還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八大方面:

一是產品背離本源。有的產品設計偏離保險本源,片面突出產品的理財特性。有的產品違背保險原理,承保投機、賭博風險,定價沒有遵循精算原理。

二是經營管理激進。行業風險意識不強,沒有把風險識別和風險管控能力作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進而導致發展偏離方向,個別公司的資金運用、資產負債匹配、流動性管理面臨巨大挑戰。

三是市場競爭失序。車險市場以高費用為手段開展惡性競爭的問題尤為突出。

四是經營數據失真。市場有些公司存在承保理賠數據虛假、經營費用虛假問題,有些公司存在償付能力虛假、資本信息虛假等問題。

五是公司治理失效。有的公司決策機制缺乏制衡,內部股權斗爭激烈,嚴重影響公司正常經營。

六是合規意識淡漠。突出表現為少數公司對依法合規經營的要求根本不重視,總想打監管政策的擦邊球,重視市場規模,輕視市場規范,追求私利不顧公司和公眾利益,游走在違法違規邊緣。

七是公司內控薄弱。有的公司核心內控制度不健全,運作機制和流程不完善,沒有形成一套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機構的有效運作機制和運作流程。

八是激勵機制扭曲。有的公司僅僅將經營費用與保費規模密切挂鉤,沒有將效益指標作為重要考核內容,造成公司盲目擴張保費規模,從而容易積累風險。

(責編:李棟、趙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