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保監會聯合國務院扶貧辦,在脫貧攻堅“課題”上進行了深入探索和實踐。保險業以精准對接困難群眾需求為出發點,利用其有效的風險轉移和損失補償機制,為扶貧創新開拓出一個又一個獨具地方特色的經典模式。2017年是精准扶貧的深化之年,保險扶貧的步履必將更加高效、穩健。
2017年是推進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一年,也是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深化之年。繼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之后,2017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連續第四年著重強調扶貧、脫貧,並提出精准扶貧目標:“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340萬人。”
當前,將“輸血”轉為“造血”,不僅是扶貧工作的新常態,更為保險業扶貧提供了新思路。圍繞大病扶貧、農險扶貧、補位扶貧與產業扶貧手段,近年來全行業對於脫貧攻堅的創新探索始終在繼續。
“金融扶貧”社會力量不可或缺
精准扶貧思想的實質和核心是共同富裕和消除貧困。而精准扶貧需要政府的主導角色進行“宏觀調控”,更需要社會力量的幫扶參與,作為國家經濟重要支柱的金融機構自然要勇擔重任。對於現代金融企業,尋求長遠發展的目標最終還要落到“社會責任”之上,“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才有可能實現企業價值的整體提升。因此,推動貧困地區形成政府主導、市場引導、貧困戶響應、相互促進、共同參與的貧困治理機制,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戶樹立市場意識和責任意識,變被動扶貧為主動脫貧尤為重要。
保險具有扶危濟困的天然屬性,直接面向最廣大的貧困人群和社會弱勢群體,由此可見保險參與精准扶貧順理成章。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曾多次強調,保險助推脫貧攻堅大有可為。具體而言,保險具有放大效應,通過保險市場化機制,放大財政補貼資金使用效益﹔具有普惠功能,通過大數法則覆蓋所有貧困人口﹔具有精准特點,對因災因病等不同原因致貧返貧的貧困人群開發有針對性的扶貧保險產品。
“當前,扶貧開發正處在以解決溫飽為主的階段轉入鞏固溫飽成果、加快脫貧致富的關鍵時期。”在今年全國人大、政協五次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政協副主席張大方指出,保險業作為重要的支農惠農手段之一,不但可以發揮其特有的風險阻隔和風險補償功能,且能夠為貧困地區產業升級發展積聚現代科技及管理等要素資源,增強為貧困地區“造血”功能。
業內達成的共識是,保險扶貧首先要給困難群眾建立風險意識,在此基礎上針對脫貧而設計的保險產品才可被廣泛接受。除此之外,貧困農民開展生產普遍存在貸款難問題,促進保險與信貸形成合力是關鍵。對於特色農業產品創新,“精准”力度仍需加大。險資還可加快進入貧困地區,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及扶貧項目的開展。
保險扶貧模式遍地開花
經過險企與地方政府幾年的探索,大批經典扶貧模式在河北、寧夏、廣西、安徽、湖南等地“開花結果”。險企正逐步構建起保險扶貧、公益扶貧、定點扶貧相結合的扶貧體制機制。
河北省阜平縣作為革命老區,地處太行深山區,溝壑縱橫,土地貧瘠,交通不便,產業基礎薄弱,人均收入低,是國家級貧困縣。全縣人均耕地面積僅0.96畝,貧困村達164個,佔全部行政村的78.5%。這場脫貧攻堅戰該怎麼打?當地政府與保險公司快速跟進,為阜平確立了“金融扶貧、保險先行”的金融扶貧思路,開創了保險資金直接用於支農融資的先河。人保財險通過特色農險產品創新、“聯辦共保”模式創新、“基本+補充”普惠農險制度創新以及“政融企戶保”功能創新實踐了扶貧從“輸血”到“造血”轉變過程。
據記者了解,在“聯辦共保”模式中,國家政策性農業保險按有關規定執行,當地商業性保險產品農戶和企業自繳保費的40%,政府保費補貼60%。農戶、企業繳納和政府補貼形成的保費收入與出險后的理賠均由人保財險和政府保險專戶均擔。同時,為防止把政府負擔部分的保費賠穿,阜平縣政府拿出3000萬元設立保險風險保障基金,並建立保險保障基金補充機制。如果當年的理賠金額小於保費收入,節余自動留在保險基金,不斷擴大保險基金規模。在阜平,保險公司和政府分別利用技術優勢和行政資源協同推進農業保險,降低推進工作的成本和難度。
事實上,除經典的阜平扶貧模式外,廣西百色精准扶貧“一攬子保險計劃”、寧夏的“脫貧保”、河南蘭考“脫貧路上零風險”等都成為扶貧路上可借鑒復制的示范性模式。
深化“三農” 產品創新要繼續
扶貧攻堅是一項多元化的綜合工程,需要從農業保險、涉農保險、民生保險、巨災保險、大病保險、保証保險、支農融資等方面集中發力。其中,作為扶貧攻堅的重要領域,“三農”直接決定著我國扶貧工作的成敗。深耕農業保險領域、“靶向”尋求保險扶貧產品的繼續突破始終是成功的關鍵。
為適應農業生產的多元化風險保障需求,加大農險產品供給側改革,人保財險不斷加大產品創新,加強開發有脫貧特色的產品開發,將保障范圍由災害風險擴展到市場風險。2016年,人保財險突破種子生產保險技術復雜、風險集中的難題,率先與全國種業龍頭企業隆平高科開展戰略合作。人保財險相關負責人介紹,雙方將在農作物制種生產保險、種企無憂全流程組合保險、融資保障等方面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合作。以制種保險為重點,配套開展財產險、責任險、人身意外險等一攬子組合保險,共同推動合作銀行積極向制種大戶、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等提供融資服務,並實行融資保險,形成“保險護航-信貸支持-產業化發展-合作共贏-農民受益”的良性循環。
此外,針對不同的農業特點,人保財險在不同的區域進行不同的創新和風險保障。在雲南,有為煙草產業鏈提供的全面風險保障﹔在被喻為“台風走廊”的海南省,實現了海南橡膠集團橡膠樹保險統保。縱觀整個保險業,為突破傳統農業保險的扶貧局限,險企不斷探索承保方式創新,進一步開展了氣象指數保險、目標價格保險、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組合保險、保險+期貨等新型業務試點,推動了業務從“保成本”向“保價值”的轉變。
三部委協力規范校園貸 網貸機構一律停發 本報北京6月28日電 (記者歐陽潔)發高利貸、暴力催收、裸條貸款,讓校園貸一直暴露於聚光燈下。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近日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從事校園貸業務的網貸機構一律暫停新發校園網貸業務標的,並根據自身存…【詳細】
証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將實施 買賣股票權利不受影響 本報北京6月28日電 (記者許志峰)《証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將於7月1日起正式實施。中國証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28日介紹,目前,《辦法》實施准備工作已基本就緒。 對於《辦法》實施后,中小投資者還能否自由買賣股票,鄧舸強調…【詳細】
人社部:我國養老保險基金運行總體平穩 本報北京6月25日電 (記者白天亮)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和人口老齡化壓力日漸增大,養老保險基金運行情況廣受社會各界關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日前回應稱,我國養老保險基金運行總體平穩,養老金可按時足額發放。 這位負責人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