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險企已調研133家上市公司 投資收益降至5.66%

2017年02月15日08:29  來源:証券時報
 
原標題:新年險企已調研133家上市公司 投資收益降至5.66%

  新年伊始,保險機構對上市公司調研的熱度有增無減。

  証券時報記者根據財匯大數據終端的數據統計發現,截至2月14日,今年以來,58保險機構開展了293次調研,較去年同期增長33.11%,共造訪了133家上市公司,其中電子行業最受青睞。

  調研次數同比增長超三成

  財匯大數據終端數據顯示,截至2月14日,今年以來,共有58家保險公司及保險資管公司開展了293次調研,較去年同期的196次調研增長33.11%。

  今年以來,保險機構共調研了133家上市公司,從行業看,電子最受關注,共有藍思科技、中穎電子等17家上市公司被調研﹔緊隨其后的是機械設備,有15家上市公司被調研﹔化工、醫藥生物和計算機分別有13家、10家、9家上市公司被調研。

  值得注意的是,有多家保險機構“青睞”同一家上市公司。其中,碧水源成為保險機構調研的“人氣王”,共有中國人壽集團、平安資產、泰康資產、華夏人壽、長江養老保險等15保險機構調研了該公司﹔長城影視、一心堂分別有6家保險機構進行了調研。

  據了解,1月24日,來自196家機構以及個人投資者共計328人組團調研了碧水源,該公司也成為了2017年以來被機構造訪最多的上市公司。

  在當日的投資者交流會上,來訪者圍繞碧水源的2016年年度業績預告情況、2017年發展情況、發展戰略、逐步推進河道治理等項目情況,以及對PPP項目的回報等進行了提問。

  國壽調研積極性最高

  今年以來,中國人壽調研積極性最高,調研了碧水源、海康威視、金通靈等32家上市公司﹔若加上中國人壽養老保險調研的3家上市公司,國壽系今年共調研了35家上市公司。

  泰康資產調研次數位列第二,今年以來調研了31次,涉及30家上市公司﹔平安資產調研次數位列第三,調研了24次,涉及24家上市公司,加上中國平安調研的12家上市公司,平安系今年以來共調研了36家上市公司。

  此外,恆大人壽、前海人壽、富德生命和安邦保險的調研情況受到市場普遍關注。

  其中,安邦保險最勤快,共調研了隆平高科、中泰橋梁、合縱科技等11家上市公司﹔前海人壽則調研了廣發証券、越秀金控、輝隆股份等10家上市公司﹔富德生命調研了廣發証券、越秀金控2家上市公司。

  數據顯示,恆大人壽今年沒有參與上市公司調研,而該公司去年調研了28家上市公司。

  業內人士表示,上市公司調研只是險資投資決策的前端環節,通過調研尋找機會。但是,被調研公司最終能不能進入股票池,進入股票池后配置多少資金等還需要相關決策流程。不過,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險資的未來投資偏好。

  行業投資收益率降至5.66%

  昨日,保監會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保險行業投資收益率為5.66%,較2015年的7.56%下降近2個百分點。保監會相關人士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導致下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在低利率環境,固定收益類產品收益下降。另外,去年資本市場低迷震蕩,導致整個行業資金運用收益出現一定程度下降。

  1月24日,保監會發布《進一步加強保險資金投資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再次強調資產負債管理和風險限額管理,對股票投資集中度和險資權益投資佔比強化約束。

  自從保監部門打出嚴格規范行業的政策組合拳以來,有市場人士擔憂:保險資金是否會減少在A股市場的投資規模?浙商証券研究所研究員曹杰認為,除了少數幾家保險公司可能會降低權益投資比例,其余公司影響不大。

  東方証券証券分析師唐子佩表示,監管密集出手后,對大量發行短期高現價產品的部分保險公司集中持有的權益標的形成潛在價格波動。4家上市保險公司的高現價產品預計存續期均在5年以上,負債久期較長,所受影響較小。去年密集發行短期高現價產品的部分保險公司可能將面臨后續現金流波動的影響。

  根據保監會去年11月行業統計報告,截至去年11月末,保險行業股票和証券投資基金規模為18852.32億元,佔總資金運用余額的14.37%,佔總資產的12.6%。

  平安証券認為,險資權益類資產配置的比例距監管上限尚有較大空間,未來隨著險資運用余額的增長,權益類投資規模有望繼續提升。近日,保監會加強對險企股票投資的監管,有助於行業回歸保障本源,有利於防范金融風險,促進行業長期健康發展。

(責編:張文婷、李海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