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海外投資多元化 看好港股折價標的

2016年11月21日09:04  來源:中國証券報
 
原標題:險資海外投資多元化 看好港股折價標的

  近期保險資金被獲准參與滬港通試點,成為保險機構在QDII額度緊張現狀下的新投資窗口。同時,海外收購依然是保險資金看好的領域。分析人士認為,放開滬港通通道,讓險資直接投資,會給香港資本市場帶來積極影響。但從保險資金的角度來看,只是增加了一個可選渠道,險資可能會看好高股息、“A+H”股存在折價的股票以及一些以美元計價的資產。在海外收購方面,保險公司主要是為了尋求業務多元化﹔長期來看,收購非保險資產的戰略能夠為保險負債帶來良好對沖。

  看好“高股息+折價”

  在“低利率+資產荒”延續的背景下,保險資金開始在權益類投資、海外投資、創新型產品等領域尋找機會,而在險資被獲批參與滬港通業務試點之后,海外投資再度走熱。雖然目前投資額佔可運用險資余額比例不高,但其前景被普遍看好。

  野村中國保險與非銀行類金融機構研究主管唐聖波表示,放開滬港通通道,讓險資直接投資,對香港資本市場具有正面影響意義。但從保險資金的角度來看,只是增加了一個可選渠道,最終會不會投,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險資投資香港股票會關注三個方面:一是具有高股息的股票﹔二是在人民幣貶值壓力下,看好一些以美元計價的資產﹔三是保險公司已經持有的A股上市公司的H股存在折價的個股。

  唐聖波認為,如果香港股市滿足上述標准的標的較多,險資投資量可能會較多﹔如果情況相反,則險資可能不一定會做大手筆投資。險資此前可以通過QDII或委托公募基金投資港股,滬港通業務的開通只是增加了投資便利性。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險資投資港股,如果能把握A、H股折價的投資時機,可以起到平衡兩地市場的作用。

  海外投資需求未減

  中國險企海外收購仍在進行,前景亦被看好。穆迪高級副總裁嚴溢敏表示,日本的壽險公司實施海外收購側重於提高其收益率,且收購交易規模更為龐大。而中國的保險公司在國內市場仍有充裕的增長機遇,其實施海外收購主要是為了尋求業務多元化,所收購的對象通常是規模中等但可帶來長期增值和業務增長機遇的企業。

  穆迪近期發布的研究報告《日本和中國保險公司並購:收購目標和信用影響有所不同》認為,日本和中國保險公司海外收購交易量激增反映了上述兩個市場各自的動態,而且也產生不同的信用風險。中國的保險公司海外收購規模通常較小,因此帶來的潛在信用影響不大,但由於對目標企業市場和業務線不太熟悉,因而收購本身的風險更大。

  報告認為,與美國和歐洲市場相比,中國的保險公司受益於本土市場的增長潛力,但其面臨市場集中度高、資產風險積聚和監管及金融環境迅速變化等因素所帶來的業務壓力增大的局面。在市場環境不明朗且劇烈波動背景下,中國今年海外擴張速度已有所放緩,但推動保險公司實施海外投資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

  另外,通過海外收購可進入新的市場、獲得新的資產配置類別,從而實現多元化﹔持續增長的新業務敞口和相關專業技術知識的獲取,這些均對中國的保險公司有利。一些中資保險集團積極收購非保險資產以實現業務進一步多元化。長期來看,該戰略能夠為保險負債帶來良好對沖。比如房地產投資能夠帶來與壽險長期負債相匹配的穩定回報,但這將增加保單持有人的信用風險。

(責編:張文婷、李彤)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