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以往的“談保險色變”不同的是,隨著市場的更加規范,人們的保險意識也在穩步提升,健康險已成為大眾口中的“必需品”、現代家庭的“標配”。
但選購重疾險的輕症保障有一定的“講究”,屬於增值服務的綠色通道服務也像是一種噱頭。業內專業人士表示,輕症保障的種類並不是越多越好,另外,一些綠色通道服務,客戶可能隻能使用一次,而這類情況消費者並不知情,綠通服務更似噱頭。
此外,《証券日報》記者隨機選取了9款包含輕症豁免的重疾險產品,在咨詢了專業人士之后,對產品的性價比進行了梳理。
年輕人購買率高
近日,瑞士再保險發布的《中國的重大疾病保險市場》報告,調查了約3000名30歲-80歲的中國消費者,他們生活在三個不同層級的城市中。在調查中,僅有26%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目前擁有重大疾病保險,也就是說有近四分之三的受訪者沒有購買過重疾險。但報告同時指出,有超半數的非擁有者有興趣多了解重大疾病保險,這表明重疾險市場存在較大的擴張空間。
報告顯示,年輕受訪者中重疾險擁有率較高,而老年人中的重疾險擁有率則少很多。此外,受訪者按照重要性程度,對設置的產品特點進行排名:約25%的受訪者把承保疾病列為最重要的,其次是保費水平(23%),排名第三的是保險公司品牌(19%)。有十分之一(11%)的受訪者認為保費全額返是最重要的特點,而這一點也突顯了國內多年來,重大疾病,甚至整個保險市場的特點。
據了解,目前保險產品的豁免條款有輕症豁免、重疾豁免、全殘豁免、身故豁免四種情況。那麼,含有“輕症豁免”的產品又該如何選擇呢?《証券日報》隨機選取的9款產品,在文中將以數字1-9進行排序,(預知更多產品詳細資料和橫向測評,請關注“証券日報微保險”回復“輕症”查看。)這9款產品,分別來自8家公司。
具體到上述9款產品,從承保的疾病數量來看,重疾數量最高的為100種,最低為50種。在輕症方面,最高為50種,最低為10種。雖然疾病的數量是消費者關注的焦點,但並非數量越多越好。
對於消費者關注的第二個方面——保費水平,為了便於比較,記者將上述產品以30歲的男性、30歲女性,保額50萬元,期交20年,保障終身為標准進行測算。從保費對比上來看,9款產品中保費最便宜的為第2款產品,最貴的為第9款產品,但第9款產品額外添加了儲蓄和養老功能,導致精算假設與其他8款產品差異較大。值得注意的是,30歲男性的保費比女性平均高出2000元,30歲男性的保費基本都在11000-13000元之間,女性保費在95000-11000元之間,各產品間的保費差異並不大。
增值服務成賣點
隨后,《証券日報》記者咨詢了大童保險的銷售顧問,他表示上述每一款產品都有相應的優缺點,消費者應該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購買。比如,部分產品等待期較長(上述產品多數為90天,部分為180天)﹔輕症疾病種類中不包含輕微腦中風(比較高發的疾病)。此外,輕症疾病給付方式也並不一致,有產品為輕症疾病給付比例是額外的25%﹔部分產品的輕症疾病是額外20%給付,不同種類的輕症疾病可累計給付的次數也不同,有1次、2次、3次、5次不等。
以保費最便宜的第二款產品為例,此產品疾病種類多,輕症可以賠付5次,未成年人身故、全殘返還1.5倍所交保費﹔有綠色就醫服務﹔等待期內發生輕症,合同繼續有效,已發生的輕症免責等。然而,這款產品在輕症疾病裡不包含“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綠色就醫服務每單保費8000元以上。
其實,如今保險公司都很注重服務,努力推出各種增值服務,而增值服務的實用性也成為客戶選購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提供免費的“十佳”醫院特需挂號、特約門診、預約手術、預約床位、家庭醫生等服務的“綠色通道服務”(下簡稱為“綠通服務”),已逐漸成為包括保險公司在內的各大金融機構追逐的焦點。
據《証券日報》記者了解,對於很多客戶來說,綠通服務也成為選擇購買內地保險公司的重疾險,而非香港保險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內地保險公司的綠通服務到底應該如何選擇呢? 記者注意到,上述9款產品中,有7款產品中包含了綠通服務,覆蓋率較高,剩下兩款產品的增值服務則為“全球救援”。具體來看,綠通服務分為險企獨立運作,和與其他服務提供商合作兩種。
上述一家保險公司的代理人王珍表示,“公司砸了很多錢在綠通服務上,效果並不好”,最后其公司選擇和有資歷的代理機構合作。不過,據《証券日報》了解,目前也有部分保險公司仍舊在堅持自己經營綠通服務。(記者 尹力行)
險資“短炒”傷害資本市場整體利益 11月14日晚,被恆大人壽“准舉牌”的棟梁新材、國民技術、中元股份、積成電子和金洲管道同時發布內容公告,在回復深交所問詢函中表示,恆大人壽對公司股票進行了增持並計劃長期持有,承諾持有公司所有股票均自願鎖定6個月。這標志著,恆大人壽快進快出買…【詳細】
人民幣匯率連續走低逼近6.85 專家:不會引起資本外流 人民網北京11月16日電(李海霞 薛白)連續走低的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近日再次引起市場關注。繼上周五6年多來首次跌破6.8之后,15日,中間價繼續大幅下跌204點,報6.8495,這已是連續第八個交易日走低。市場人士表示,單純的匯率價格變動…【詳細】
融資難、融資貴怎麼破? 多位行長開出“藥方” 人民網北京11月15日電 (李海霞)小微企業作為經濟增長動力、就業貢獻源泉,在新常態下,顯得尤為重要。然而,銀行信貸業務天然具備規模經濟的特征,導致其在同等條件下更為偏向服務大企業、大客戶,民營經濟和小微企業風險暴露導致其貸款環境更是“雪上…【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