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基金求生记:两年52只转型

苏长春

2016年03月04日07:40  来源:北京商报
 

  随着公募基金发行注册制的实施,新基金开始大批量涌入市场,越来越多的迷你基金也面临淘汰,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如今不少迷你基金通过主动清盘的方式退出市场,但也有更多基金公司选择将旗下迷你基金进行转型,期望它们存活下去,那么转型能否让僵而不死的迷你基金重获新生也受到市场关注。

  两年52只转型

  尽管2014年8月汇添富28天短期理财债基开启退市先河,带动了迷你基金清盘潮流,但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已经清盘的基金产品数量依然远不及迷你基金转型的数量,2016年开年刚刚两月有余,就已有3只公募基金选择转型。而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14年、2015年两年中就有共计多达52只公募基金选择转型,可见“转型”依然是迷你基金退出市场的主要方式。

  数据显示,在2014年、2015年转型的迷你基金中,万家基金可谓是公募基金转型的积极分子,两年内就将4只产品进行了转型,其中万家14天理财债基转型为万家日日薪货币基金、万家城市建设主题纯债基金转型为万家新利灵活配置基金、万家岁得利定期开放债基转型为万家双利债基、万家上证380交易开放式指数基金转型为万家上证50交易开放式指数基金。

  此外大成基金、汇添富、南方基金等,也选择将旗下规模较小或不被市场看好的基金产品进行积极转型,如大成基金将旗下的大成21天债券发起式基金、大成强化收益债基、大成中证内地消费主题指数基金均进行了转型,而汇添富也将旗下的汇添富新收益债基、汇添富21天短期理财债基、汇添富信用债基等做出了转型。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两年转型的基金产品中,规模迷你的债券型基金、短期理财债基和指数型基金成为转型的集中营。数据显示,在2014年、2015年转型的52只基金中,转型的债券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数量均达到13只,占到转型基金总数量的50%。此外,转型的短期理财债基数量也达到了8只。

  值得一提的是,从迷你基金转型的方向和产品类型上看,北京商报记者发现,迷你指数型基金通常转型为主题混基或灵活配置型混基,如天弘深证成份指数基金即转型为天弘鑫动力灵活配置型基金,长信中证中央企业100指数基金则转型为长信医疗保健灵活配置混基、华商中证500指数分级基金转型为华商新趋势优选灵活配置混基等。

  此外,短期理财债基则通常转型为普通债基或混合型基金,如博时理财30天债基就转型为博时新机遇混合型基金,汇添富21天短期理财债基也转型为汇添富优选回报混合等。不过,也有部分短期理财债基以改变运作周期的方式进行转型,如2014年转型的大成21天债券发起式基金则转型为大成月月盈短期理财债基。

  难题依然在“迷你”

  对于基金公司而言“转型”无疑是迷你基金一次得以重生的机会,因此可以看到,大部分基金公司会将迷你基金转型为更迎合市场需求、热点主题的产品,不过,北京商报记者从统计的2014年、2015年40只迷你基金转型后的数据中发现,转型却难以成为迷你基金重生的“法宝”,不少迷你基金转型后依然没能摆脱规模增长乏力的尴尬。

  数据显示,纳入统计的40只迷你基金转型后,真正实现规模大涨的仅有6只,如诺安中小板等全交易开放式指数基金转型为诺安研究精选股基后,规模从转型前的0.07亿元增长至去年末的11.33亿元。汇添富新收益债基转型为添富通货币市场基金后,规模从原来的不到2000万元增长至去年末的3.78亿元,南方中国中小盘指数基金转型为南方香港优选股基后也从转型前的不到1亿元规模增长至8.36亿元。

  然而,转型成功的迷你基金却只是少数,大部分迷你基金转型后依然“迷你”。数据显示,转型后的迷你基金截至去年末,规模未到2亿元的产品数量多达20只。如华商中证500指数分级基金转型为华商新趋势优选混合型基金后,规模也尚未过2亿元门槛,截至去年末有1.16亿元。此外,金鹰元泰精选信用债基金转型为金鹰灵活配置混合基金后,规模增速也依然十分乏力,转型前规模为0.06亿元,截至去年末依然仅有0.0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迷你基金转型后甚至还不如最初转型前的规模,不增反减。数据显示,万家岁得利定期开放式债基转型为万家双利债基后,转型前规模还在2亿元之上,但转型后去年末规模仅剩0.81亿元。此外,长信中证中央企业100指数基金在转型为长信医疗保健行业混合后,规模也从转型前的1.67亿元缩水至1.53亿元。

  投研能力大考

  事实上,不止在规模增速方面,转型难以保证迷你基金实现逆袭,在投研业绩方面,转型后的迷你基金收益也是冰火两重天。

  北京商报记者统计显示,40只转型迷你基金样本中,有20只产品转型后跑赢同类平均业绩,另外20只转型后跑输。数据显示,转型为债券型基金或打新混合型基金的产品通常投资收益较为稳定,业绩较好,如金鹰元泰精选信用债基金转型为金鹰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后,转型以来至今A份额收益为12.03%、C份额收益为7.48%,跑赢同期混合型基金5.59%的平均收益水平。

  此外,天弘深证成份指数基金在转型为天弘鑫动力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后,转型以来的收益为16.38%,大幅跑赢同类产品同期-18.67%的平均业绩水平。

  不过,也有不少迷你基金转型后反而收益大幅亏损,业绩依旧萎靡,如诺安中小板等交易开放式指数基金转型为诺安研究精选股基后至今,基金转型后的收益亏损23.4%。此外,南方中国中小盘指数基金转型为南方香港优选股基后至今,也大幅亏损了近40%。

  “迷你基金转型可以说是一种重生的机会,但若基金公司本身投研实力不强,市场大环境也不够给力,那么即便产品转型后,规模和收益增长也难以达到预期。”沪上一位基金经理指出。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分析师刘亦千表示,迷你基金选择什么样的出路,要一分为二地看。比如像短期理财型基金,存在已经没有意义,属于一种鸡肋,未来的前景看不到,清盘是必要的;而另外一些基金只是由于投资的市场短期萎靡不振,一旦业绩发生变化,规模可能就会起来,因为资源是向长期业绩比较好的基金倾斜的。

  那么对于投资者来说,应该如何考量迷你基金转型后的投资价值呢?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首先持有人需要考虑的是自己是否认同新转型的基金投资方向。其次是,从过往基金业绩上看,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投资能否胜任新的投资方向等。

(责编:李栋、李海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