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出爐的最新數據顯示,基金行業上半年市場規模突破10萬億元,增幅為9.89%,較2016年再創新高。而貨幣基金的規模達到5.11萬億,相比去年底的4.32萬億,淨增7832億元,增幅高達18.09%,佔據基金業的半壁江山。
現狀
余額寶規模超招行去年個人存款余額
所有貨幣基金中,規模最大,名氣最響的余額寶尤顯突出。天弘基金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余額寶的期末淨資產達到1.43萬億元,佔整個貨幣基金規模的28%,比去年底的0.8萬億元,激增了近80%。
余額寶的規模直追2016年末中國銀行個人活期存款平均余額1.63萬億元,也已超過零售業務最強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招商銀行2016年年底的個人存款規模(1.28萬億元)。年報數據顯示,2016年底招行個人活期存款余額為9516億元,個人定期存款余額為3329億元。至於其他個人存款明顯小於招行的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就更不在話下了。
據悉,余額寶1.43萬億元的規模環比一季度末的1.14萬億元,增加了近3000億元。按照這樣的增長速度,今年9月底余額寶的規模有望超過中國銀行2016年全年的個人平均存款余額。
從過往數據來看,今年以來貨幣基金規模並不是一路上漲,年初也曾負增長,從二季度才開始快速擴張。
數據顯示,去年年底貨幣基金規模是4.3萬億,而今年1月底規模減小到3.6萬億元,2月底也隻有3.9萬億元,3月底小增到4萬億元,依然低於去年年底的規模。4月份之后,貨幣基金規模開始大增,到6月底已經比1月底增加了1.5萬億元,短短5個月增幅超過40%。這一金額已經相當於一家中型銀行的全部客戶存款規模。2017年一季報顯示,華夏銀行的存款余額為1.4萬億元。
聚焦
貨幣基金近期收益大幅提升
毋庸置疑,今年上半年特別是二季度以來貨幣基金的規模激增主要歸功於收益大幅提升。
今年以來,市場資金走俏,銀行間拆借利率節節攀升,貨幣基金收益水漲船高。根據同花順統計數據,目前貨幣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達到4.33%﹔其中嘉合貨幣B已突破10%,達到10.226%﹔除此之外,還有13隻貨幣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突破6%。
2016年12月初,貨幣基金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還不足2.5%,今年5月中旬就穩穩站到4%上方,短短5個月提升幅度超過六成,大大激發了廣大投資者的貨幣基金投資熱情,帶動了貨幣基金規模激增。
從余額寶單隻產品來看,2016年9月中旬,該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最低曾達到過2.295%,而昨天其最新收益率已經達到了4.178%,收益率提升了82%。
廣發貨幣基金經理溫秀娟表示,影響貨幣基金收益上漲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市場資金面緊張、貨幣基金所持資產到期兌現、大額贖回等。近期貨幣基金收益走高的原因,和資金階段性緊張、市場利率逐步上行不無關系。在她看來,當前金融監管趨嚴,督促銀行降杠杆,減少資金套利行為。貨幣基金因此受益,收益率會維持高位。
應對
銀行提高理財產品收益率“搶客戶”
與貨幣基金超過4%的收益率相比,銀行存款的收益實在沒有吸引力。據了解,目前大部分銀行的活期存款利率在0.35%左右,最高也隻有0.42%﹔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最高也隻有2.05%。
相比之下,貨幣基金既有活期存款的流動性便利,又有比定期存款高得多的收益,客戶當然會放棄銀行存款轉投貨幣基金的懷抱。
面對來勢洶洶的貨幣基金,銀行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想方設法提升產品收益留住客戶。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市場了解到,為了留住大客戶,各家銀行不斷上浮大額存單的收益。多數銀行表示,大額存單利率已全面上浮,上浮幅度多在40%左右,最高能達到45%。有兩家大行的支行均表示,三年期大額存單在3年期利率基礎上上浮40%,執行3.85%的高利率。而一家股份制銀行3年期的大額存單更是執行3.92%的高利率。除了大額存單,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也跟貨幣基金收益率一樣節節攀升,站穩4%上方,超過5%的產品也很常見。
普益標准監測數據顯示,上周262家銀行共發行了1792款銀行理財產品,其中,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為4.66%,較上期上升0.08個百分點。普益標准認為,年中節點,流動性緊張,導致理財產品收益率出現季節性上漲,加上近期監管層加強對表外業務監管,一定程度上導致市場流動性緊張。在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資金偏緊將成為中長期趨勢。
某大行客戶經理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對於那些不會用手機銀行網上銀行,也不熟悉互聯網金融的中老年客戶,銀行理財還是他們最青睞的產品。
關注
貨幣基金對銀行的沖擊有多大?
最近半年,貨幣基金的擴張迅速令一些市場人士都擔心存款流失會對銀行造成巨大沖擊。不過,北青報記者發現,專業人士普遍認為貨幣基金的威力並非大家想象的那麼大,銀行資金會保持總體平衡。
民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廖偉華指出,上世紀60年代美國商業銀行活期存款佔比約為60%,由於貨幣基金興起,30年后銀行活期存款佔比已降至10%。這期間美國貨幣基金規模年均復合增長達到33%,這說明貨幣基金對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長期影響尤為明顯。
但他同時認為,從目前來看,貨幣基金暫時對定期存款的沖擊不大。銀行的核心資產依然是企業客戶,銀行對貨幣基金搶走的個人客戶並沒有感到“肉疼”,隻有貨幣基金發展到足夠強大,可以撬動企業客戶時,銀行才會真的擔心。
中信証券分析師明明也認為,近年來,余額寶等貨幣基金的興起,看似對銀行活期存款形成分流,抽離銀行體系的流動性,但實質上,貨幣基金大部分資金仍將以各種形式回流至銀行體系,維持銀行資金面的總體平衡。
報表顯示,截至2017年一季度,貨幣基金總資產為39167億元。其中,債券總資產為11065億元,銀行存款為21699億元,買入返售與其他資產的總資產分別為6147億元和257億元,佔比分別為28.2%、55.4%、15.7%和0.7%。
明明指出,這些投資標的中,除了銀行存款,債券總資產中政策性金融債以及同業存單的資金最終也將流入銀行體系,隻有少部分投向企業債券、國債的資金流出銀行體系。
此外,當銀行體系流動性趨緊時,銀行會提高存款利率、CD發行利率等負債利率以吸引資金,前期投向CD、銀行存款的貨幣基金收益率上升,由此吸引更多投資者認購,基金規模擴大,進一步增加對銀行存款、CD等的投資,銀行體系流動性趨於緩和。
還有一些專業人士強調,余額寶這類貨幣基金,規模會隨著收益變化而變化,對銀行核心資產沖擊有限。目前市場流動性緊張,造成資金流向貨幣基金,規模快速膨脹。若一旦像2015年那樣,市場流動性變得寬鬆,貨幣基金收益一度擊穿3%,規模也會驟減,貨幣基金更多是一個蓄水池的作用。
三部委協力規范校園貸 網貸機構一律停發 本報北京6月28日電 (記者歐陽潔)發高利貸、暴力催收、裸條貸款,讓校園貸一直暴露於聚光燈下。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近日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從事校園貸業務的網貸機構一律暫停新發校園網貸業務標的,並根據自身存…【詳細】
証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將實施 買賣股票權利不受影響 本報北京6月28日電 (記者許志峰)《証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將於7月1日起正式實施。中國証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28日介紹,目前,《辦法》實施准備工作已基本就緒。 對於《辦法》實施后,中小投資者還能否自由買賣股票,鄧舸強調…【詳細】
人社部:我國養老保險基金運行總體平穩 本報北京6月25日電 (記者白天亮)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和人口老齡化壓力日漸增大,養老保險基金運行情況廣受社會各界關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日前回應稱,我國養老保險基金運行總體平穩,養老金可按時足額發放。 這位負責人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