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5日電 (記者李彤)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產業園區如雨后春筍般設立,已從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蔓延。建設互聯網金融產業園能夠解決哪些區域發展問題,需要怎樣的基礎設施保障,如何明確市場定位、避免一窩蜂現象,發展過程中又面臨哪些現實問題,成為當下業界關注的話題。
由中央財經大學互聯網經濟研究院等單位編寫的《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2015》顯示,有20余個地方政府已推出或籌備推出互聯網金融產業園,其中包括北京、上海、廣州等互聯網金融業態發展較快的城市,也包括一些具備一定IT技術和金融基礎的杭州、南京、天津、武漢等城市。此外,還有一些城市也對互聯網金融園區建設表現出了極大熱情,正在著手規劃籌建。
“有些城市缺乏互聯網金融基礎設施,盲目追求互聯網金融產業園區建設,市場定位不明確,思路不清晰,出現供求錯位、園區遇冷的現象,沒能引來‘金鳳凰’,更多還是自說自話。”中央財經大學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表示,互聯網金融園區建設大致分兩個階段。一是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上半年,園區建設或籌建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鋪開,但尚未形成入住潮﹔二是2014年下半年至今,園區建設逐漸成型並發酵,浪潮席卷二三線城市。
“園區建設有利於互聯網金融產業規模效應的形成,增強企業間交流構成生態圈,通過行業自律起到第三方監管難以發揮的效果。”他介紹,目前互聯網金融產業園大致分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與混合三種模式。自上而下模式帶有較強政府戰略導向和計劃扶持特性,多是貫徹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和地方規劃,例如石景山區互聯網金融產業園﹔自下而上模式以產業集聚為特性,由龍頭企業帶動、其他企業蓬勃發展相互合作,例如杭州互聯網產業園區中阿裡巴巴發揮了引領性效果﹔混合型模式是前兩種模式的結合,通過政企合作、政產學研資合作打造平台,例如上海互聯網金融產業園。
但在互聯網金融園區建設遍地開花的背后,也蘊藏著風險與隱患。《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2015》報告指出,定位不明確、傳統辦園思路、公眾認識不足等問題,困擾園區發展。
《報告》坦言,在增加稅收、帶動地方經濟、促進產業轉型等因素催動下,政府引導的園區建設有市場定位不明確的現象,缺乏互聯網金融基礎設施支撐,有些是概念炒作。還有一些園區仍是傳統辦園思路,忽略了產業特性,甚至主打地產牌,宣傳地段繁華、交通便利等,有商業地產之嫌。由於行業監管態勢並不明朗,園區一方面希望吸引企業入園、創新發展,另一方面擔心企業觸及紅線違法經營,園區有監管不嚴之責,陷入兩難境地。
在日前召開的“互聯網金融生態圈:互聯、競合與共生”論壇上,山東省濰坊金融辦副主任歐永生表示,互聯網金融園區建設不能趕時髦,不同於傳統產業能夠在土地、稅收政策上給與傾斜,“拿錢給地”隻能部分解決這類企業起步階段的問題,但要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更為精確找准 “穴位”。
他認為,地方政府發展互聯網金融產業要考慮四方面因素,一是互聯網行業的發達程度,如果本地互聯網業態足夠發達,有領軍企業,則發展互聯網金融就有了基本保障。二是有無旺盛金融需求,這歸根結底來自實體經濟,如當地中小企業發達、民營經濟活躍,則對融資需求旺盛;科技創意型企業密集,則對眾籌平台需求強烈; 三是有無整合金融資源的能力,要成為資金窪地,信息數據腹地,人才高地﹔四是有無相對寬容的社會環境,鼓勵創新、寬容失敗,不斷推進互聯網金融產品、渠道、營銷模式創新,更要推進制度與監管創新,並有利於各種互聯網金融業態涌現和消費者權益保護。
“並非所有的省市目前條件都適合建立互聯網金融產業園區,建立園區也不意味著能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園區成立后,直接面臨的就是招商入住,在滿足互金企業物理辦公環境同時,更要注重生態圈的建設,並在司法、公安、工商、稅收等方面提供協助。”歐陽日輝表示,當前最緊迫的是出台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規范,讓園區建設不在迷茫,避免出現害怕擔責不敢為企業發展開綠燈情況,更要為互聯網金融企業經營劃清業務紅線。
附互聯網金融產業園區名單:
表單來源:《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2015》
基金公司規模中考“笑中帶淚” 得貨幣基金者得天下 人民網北京7月5日電 (章斐然)對於主要依靠管理費獲取收入的基金公司來說,旗下管理的基金規模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盈利能力的強弱。人民金融統計發現,上半年規模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在座次上變化不大,但絕對規模變化較大,貨幣基金成為基金影響基金…【詳細】
保監會放寬險資投資基礎設施項目 新增PPP投資模式 人民網北京7月4日電 (張文婷)保險資金正在不斷拓寬投資路徑。近日,為進一步滿足保險資金長期配置需求,加強投資風險管控,提升保險業服務經濟社會能力,中國保監會對《保險資金間接投資基礎設施項目試點管理辦法》(保監會令[2006]1號)進行了修…【詳細】
案值低公安不管 取証難保險沒轍 車險騙保難題誰解? 金艷繪(人民視覺)
最近,不少私家車主們發現,隨著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推進,續保車輛的費率浮動幅度比以前更大了。這種情況下,有個小剮蹭,是動用保險理賠,還是自己承擔損失以求來年有費率優惠?不少車主猶豫不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