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内容创业者熊太行:网民愿意为哪些内容埋单

吕骞

2017年03月10日08:15  来源:人民网-股票频道
 

过去一年里,从罗辑思维“得到”、分答、知乎live、微博问答的付费试水,连一直被诟病“慢一拍”的豆瓣近日也尝试推出内容付费产品“豆瓣时间”,甚至微信付费阅读也被传将要开通...... 互联网的大餐“免费”了20年,中国网民是否能习惯为优质内容“埋单”?

人民网近日采访到了一位内容创业者,或者有人在朋友圈曾读过他的多篇“爆款”:《怎么办?我妈卷入了广场舞天团的夺权纷争》、《别跟易怒的人恋爱结婚,他被老虎吃了,你不得伤心吗》、《在东方时空出来的老婆面前,张纪中一个回合就被打败了》……他就是熊太行,《博客天下》杂志前主编,2014年3月他正式开始运营“仕图”微信公众号,定位为“职场的支撑者”,用文章解构一切难搞的关系:熊领导、熊孩子、熊亲戚,创下多篇“10万+”的文章。

在罗振宇出品的“得到”APP中,熊太行也成为开设付费专栏的19位“大咖”之一,专栏名为《关系攻略》,订阅价格为199元/年,上线三个月,已有4万余人订阅。

中国网民有对优质内容付费的习惯了吗?传统媒体人怎么转型做自媒体?二次元内容生产图个啥?人民网整理部分专访内容如下:

付费用户更喜欢指南性质的“干货”

人民网:中国网民有对优质内容付费的习惯?哪些内容用户愿意埋单?

熊太行:我觉得,有那么一批用户是希望自己成长,并且愿意为成长埋单的。这批读者就是我们去追寻,去服务的那一批,而那些喜欢看“养生鸡汤”的可能就不是我希望服务的目标。所以营销号有营销号的活法,负责的自媒体也有自己的活法,找到适合自己的用户就是对的。

内容生产这块,以前我们是输出观点,未来更多的可能会是输出指南性的干货,比如《如何让孩子远离校园欺凌》这篇发布在“得到-关系攻略”专栏上的文章,读者就非常喜欢。

为什么会受欢迎?其实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大家遇上事儿之后去请教谁呢,或是请教家里的长辈,或是请教学校里的老师。但是现在大家做的工作可能和父母完全不同,隔了30年职场可能也是不同的场面,社会环境也大有不同。父母、老师的经验能不能派上用场得打个问号。

人民网:微信公众号这种公开免费的平台上找不到类似的内容吗?

熊太行:当然你也可以寻找媒体、微信公众号这些公开平台上的内容,但是说老实话,现实社会的规则挺残酷,公众号做这样的内容传播力其实不高,一些正能量理想化的内容反而传播力更高。

比如我在微信公众号上“仕图”上也发过一些有关职场现实规则的文章,从后台看,收藏率很高,但转发率很低,传播力有限,为什么大家爱看却不爱转呢?有读者就说,怕转出去领导看见会认为我是醉心玩弄权术的人。公开平台上,没有传播力的内容,渐渐地就会越来越少的人去生产,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在公开平台上你反而很难收获“真实”的规则。

但是这两年付费阅读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些付费的内容更真实,读者也更受用,内容生产者也有动力去创作。

从一个传统媒体人转型自媒体人

人民网:从传统媒体出来,到现在自己运营微信公众号,这之间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熊太行:当时在《博客天下》,好几个同事也都看到了微信公众号这个“风口”,其实我开始写公众号比他们晚了一年,没有赶上公众号折叠之前的红利期。一开始从人际关系、时政周边开始写,挺好玩,也交到很多朋友。

人民网:两边有什么不同?

熊太行:区别挺大的。传统媒体分工明确,每个人关注的领域比较窄,惊喜无非是采访到了领域内的某位大咖;做自媒体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世界,每天都能学到新东西,每天都在接触新领域,这件事特别让我开心。

人民网:这个身份转换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熊太行:好多东西都不会,需要从头学,而且说实话,媒体人有些挺不好的习惯,比如做事比较散漫,我也经常被同事批评。现在我们的团队有十余个人,每一篇文章的背后都是团队配合的结果,因此互相配合沟通意识一定要强;当然我也有一点好处,就是想象力比较丰富,脑洞比较大。

用二次元IP圈年轻用户 布局未来

人民网:除了微信公众号和“得到”付费阅读,现在还做哪些内容?

熊太行:也算是赶上内容创业的最后一波吧,我们现在在也在发力IP这一块,重点打造一只名叫“夏周一”的熊的二次元形象,当然内容仍然是围绕职场的主题。

具体展现形式包括一部网剧,叫《备胎公司》,就是那些提供人才外包服务的公司,是个喜剧,5分钟一集,估计到今年7月份的时候就会上线。

另外还有一个漫画,叫《全民备胎夏周一》,这个已经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出。第一篇就有四五千的阅读量,对于一个新号来说成绩还不错。

人民网:漫画这样的二次元内容,用户方面是不是和“得到”这类付费产品的用户群体存在很大差别?购买力会不会差很多?

熊太行:布局未来嘛,今天我们圈一些比较年轻的粉丝,瞄准大概大三、大四,或者工作头三年的年轻人,三五年后这个漫画IP成熟了,到时候孵化成大电影或者其他一些项目时间上也正合适。

就跟郭敬明的《爵迹》、《小时代》小说一样,刚开始的时候粉丝是小孩子,可能没太大购买力,但等他们长大以后,这些小说改编的电影就可能很卖座。

(责编:吕骞、李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