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金針探底”銀行板塊崛起 白馬行情未到最后時刻

2017年07月18日08:41  來源:中國証券報
 
原標題:大盤“金針探底”銀行板塊崛起 白馬行情未到最后時刻

  “上周五,我就說,如果是恐慌性下跌,就是抄底機會,尤其是銀行股,沒想到機會來得這麼快!”一位私募人士向中國証券報記者表示。

  17日,滬深兩市受創業板巨震影響,出現大幅下挫。但金針探底之后隨即反彈,顯示有資金逆向博弈,金融板塊崛起,亦表明護盤力量存在。分析人士指出,目前藍籌白馬板塊短期處於估值修復后的流動性溢價過程中,但溢價並不高,藍籌股的成長具有相對確定性,目前機會仍然存在。

  創業板指跳空低開

  17日,創業板指跳空低開並直線跳水,早盤最大跌幅接近5%。受創業板拖累,各主要指數大部分出現一定程度下跌,其中滬綜指盤中跳水,最低下探至3097.33點一線,考驗年線支撐。

  諾鼎資產總經理曾憲釗表示,權重股的調整,一方面,受到中小市值股回調影響,在金融監管加強的背景下,部分質押比例較高的中小市值股平倉壓力較大,為補充保証金,部分投資人通過減持權重股來維持原有持倉﹔另一方面,權重股前期已有較大漲幅,在沖高之后,投資人有減倉沖動。

  當日午后創業板跌幅擴大,同時銀行板塊崛起,使得滬綜指日K線形成“金針探底”形態,顯示有資金逆向博弈。

  “上周申萬銀行指數突破上漲,我們就集結資金准備買入銀行股,只是資金沒有到位導致計劃趕不上變化,結果歪打正著在周一趕上了逢低介入的好機會。”前述私募人士表示。

  申銀萬國証券研究所聯席總監錢啟敏表示,銀行股的崛起有兩層意思,一是茅台、格力、美的、海康威視大漲之后,銀行股相對來說估值優勢顯露。數據顯示,目前25隻銀行股中有8隻市淨率低於1倍。加上業績穩定和安全邊際的優勢,吸引了資金介入。二是與護盤因素關系密切,因為交易資金量較大,不是個人投資者因為估值優勢來參與就能帶動這麼強的漲勢。

  “金針探底”是否見底

  17日,大部分主要指數受恐慌情緒影響有所下跌,但上証50強者恆強,在弱勢之中逆市微漲0.32%。

  曾憲釗指出,目前藍籌白馬板塊短期處於估值修復后的流動性溢價過程中,但與中小創公司來比,泡沫成份並不大,部分金融股估值與港股相比,溢價不算太多,大市值金融股還沒有進入最后的瘋狂。中長期來看,藍籌股的成長性相對確定,即使出現一定程度泡沫,假以時日,通過其業績成長能修復估值。因此,藍籌股目前機會仍在。

  清和泉資本研究總監趙群翊認為,短期白馬股會有所分化。首先,這波龍頭白馬行情大幅上漲的背后是估值與業績的戴維斯雙擊:估值提升的邏輯主要包括消費升級、產業轉型、利率上行、MSCI催化、監管糾偏、定價權爭奪、價值重估等因素﹔而業績提升主因在於基本面穩健、集中度提升、需求結構改善等。往后看,該邏輯短期逐步進入驗証期,不同行業的公司必將出現分化,而業績是分化的軸心。“站在當前時點,龍頭白馬個股業績的持續性和超預期的可能性是我們最需要關注的因素。”

  不過,錢啟敏表示:“創業板一輪恐慌性殺跌,形成市場聯動,上証指數雖然單針探底,但不意味著這個低點有多麼牢固。創業板下午把上午的低點打破了,從這個角度而言,上証指數單針探到的底未必就是底,后續或被打破。”

  周期股切換會否中斷

  近期,有色金屬、鋼鐵和煤炭板塊持續走強,大有接棒家用電器、食品飲料等“漂亮50”,成為新一輪價值投資領頭羊的架勢。17日上述板塊表現相對抗跌,后續“漂亮50”向周期股切換的行情會否延續?

  錢啟敏表示,“漂亮50”向周期股切換,更多是一種擴散。新公布的經濟數據,比如發電量等均有所改善,還有漲價因素推動,在價值投資觀念下,優質白馬股數量有限,於是慢慢向外擴散。“但是漲價預期或已經消化,經濟周期沒有完全走出L型,且國內經濟處於轉型過程中,對周期行業的需求是下降的。”錢啟敏說。

  趙群翊指出,過去一年來A股市場最明顯的變化在於估值體系的重塑和價值投資理念的不斷深化,其核心無非是貨幣環境收緊、轉型方向明確、資金脫虛入實、市場監管有效、國際投資理念融合等。隨著市場預期不斷修正、MSCI的長期利好、國內經濟金融的出清、海外不確定因素逐步落地,龍馬行情將有所擴散,二線藍籌將受到市場重視,特別是處於細分行業龍頭地位、估值消化合理、業績穩定增長、高ROE且市值在100億元至500億元之間的公司。

(責編:呂騫、李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