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金融>>互联网金融

P2P网贷“烧钱营销”背后:无奈应战导致恶性循环?

2015年12月31日09:33    来源:人民网-金融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12月31日电 (记者李彤)“挖金人付出汗水,但卖水的赚了钱”,在P2P网贷行业此类现象正在上演。

“战略性亏损”的P2P网贷平台还在忙着抢市场、争用户,而各渠道产品营销商已赚得盆钵满盈。有业内人士坦言,“烧钱营销”并非平台所愿,但一旦撩起战火唯有咬牙应战。值得警惕的是,不重风控重宣传,跑得越快跌得越重。

P2P网贷营销:市场行为还是恶性循环?

“竞争太残酷了,异常激烈。”2015年对于P2P网贷行业可谓跌宕起伏、热点不断。仅产品营销而言,多位平台高管对记者不约而同表示,品牌宣传、产品营销是平台融资的重要原因之一。即便几千万元的B轮融资,对一些大型平台而言也仅是几个月的营销费用。

记者粗略梳理发现,现阶段P2P网贷营销几乎涉及各类营销方式,例如电视、电台、广播、公共交通、楼宇地推、搜索引擎、大数据推送、第三方平台互链等,随着竞争加剧营销费用也直线上升。

“一些平台把融资额的六成用在线上关键词搜索、线下推广和媒体宣传等方面。”AA金融创始人兼CEO曾超表示,在网贷刚起步时,平均获客成本仅几十元,而当前注册用户成本在300元左右,高频投资用户开发成本甚至超千元。“烧钱营销”背后折射出行业获客成本高企的现实窘境。

曾超认为,平台多通过高利率放贷吸引眼球,导致运营成本大。能接受高贷款利率的项目其风险不言而喻,且投资人多是短期逐利,这反过来又推升平台获客成本上升,造成不停“烧钱”的恶性循环。

北京一家初建的P2P网贷平台高管向记者调侃称:“员工不敢点击自家平台网页,按搜索导流价格看,点击一次很贵的”。她说,目前在百度、360等搜索引擎通过竞价排名、购买关键词将投资者导流到平台,不二法则是“高付费”。尽管业界都不认可这种“抬高物价”的做法,但只能随大流、咬牙迎战。

“我们尚未获得融资,每月在搜索引擎上投的费用近百万元,压力可想而知。但和抱到风投大腿的平台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这还不算其他方式的推广,算下来对于一些A轮、B轮宣布千万元融资的平台,所融资金或还撑不过一年营销费用。”她说。

记者在百度搜索A平台官网,排在前三位显示A平台字样的链接,最终结果均被导流至B平台。有业内人士坦言,不要点击带“推广”字样的,那些是付费的。在他看来,与其把钱砸到搜索引擎上,不如花钱成为协会会员,宣传效果更划算。

实则,除了明面上的营销推广,推出投资者体验标、赞助论坛冠名、付费加入网贷协会等隐性宣传方式也大行其道。

粗暴营销埋隐患 前期风险后期担

近期,北京一家大数据公司与某平台签署“对赌协议”负责为其营销推广,而此类协议多出现在平台融资阶段,营销层面非常少见。在业界热议“对赌营销”能否赌获投资者粘性背后,更核心关注的还是营销推广精准度和性价比。

国美存金宝市场总监丁田兴表示,平台不惜重金营销推广,涉及多方面原因,例如受到股东压力、争抢市场份额、做亮业绩融资等。但细观一些获得市场认可、初具规模的网贷平台,在营销推广上并不激进。平台营销要有阶段性规划,对于初建期、成长期、较成熟的平台,营销方式和推广渠道不尽相同。

“如果仅靠前期烧钱把数据做漂亮,超成本运营风险需要后期承担,获得投资者的质量也不高。” 丁田兴坦言,网贷平台要进行自然撮合,融资项目与投资资金不能人为撮合,融到的资金如果没有对应项目进行消耗,容易产生资金池和项目期限错配情况,吸引来的投资者越多,挖坑埋下的隐患越大。

丁田兴提醒说,对于各家平台广泛存在的活期理财产品、投资者体验标等,在吸引投资者同时要防范现金流风险,从占比规模、预期收益、投资次数上做好风控措施。

“树立品牌形象、广告推广、精准营销,是不同的维度,现在一些平台鼻子眉毛一把抓,认为只要钱花到位问题都能解决的想法是错误的。”前海好彩金融副总裁黎育刚坦言,树立品牌形象需要将平台运营逻辑讲清讲透,广告投放要找到市场需求切合点,精准营销要找准潜在用户。如果仅是一味烧钱,只会事倍功半。

“在电视台做广告,动辄几亿元投放,需要平台产生怎样的盈利和现金流支撑,账不难算,埋下的隐患一目了然。” 黎育刚说。

相关报道:

互联网金融两大监管意见同日亮相

P2P客户资金须由银行存管 行业将面临洗牌

网络借贷监管细则征求意见 P2P将禁止承诺保本保息

(责编:李彤、李栋)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