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杯奶茶的錢,就能換來百萬醫療保障”。聽起來是不是很動心?近日,一種短期健康險“百萬醫療險”,以低保費、高保額等作為營銷手段成了“網紅”,主要通過移動互聯網等渠道迅速打開銷路。公開數據顯示,僅今年一季度,互聯網健康險簽單件數就近5億件。
這種低保費、高保額的投保,有“套路”嗎?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顧先生花600多元給自己投保了一份“百萬醫療險”,沒想到續保時卻遭遇了麻煩,原因是他剛患上了糖尿病,“當初選擇這個百萬醫療險,就是看中它低保費、高保額,一天才一元多。雖然保障期限隻有一年,但能連續投保到80歲。可續保時,保險專員卻告訴我,如果目前或過往曾患有冠心病、心肌病、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則無法再投保。”
除了不能續保外,提起賠付,顧先生也滿腹委屈:“投保這一年裡,沒少去醫院,大大小小的花費算下來也有五六千元,可因為沒達到一萬元免賠額,也就談不上賠付。”
“百萬醫療險”迅速躥紅
“低保高賠”難實現
記者走訪發現,“百萬醫療險”這類產品保障期多為1年,保費在一兩百元之間,保額在百萬元甚至千萬元之上,號稱對門診、住院、手術等費用進行賠償,同時也可針對社保指定之外用藥給予賠償,主要在保險網絡銷售渠道發售。
記者隨機打開一些保險公司網站或者第三方銷售平台,就看到五花八門的“百萬醫療險”產品,如“尊享e生醫療險17版,保費136元起,最高保額600萬元,不限醫保,續至80歲”“500萬元高端醫療保險,保費110元起,住院500萬元,100種重疾0免賠”等。
最早推出“百萬醫療險”的保險公司是全國首家互聯網險企眾安保險。據眾安保險公布的數據,去年尊享e生及螞蟻金服好醫保生態兩個產品貢獻保費收入6.41億元,被保用戶數約140萬人。
眾安在線、安心財險、易安財險、泰康在線、平安健康等保險公司都推出了相關產品,市場很火。但記者走訪專業人士了解到,百萬醫療險至少已暴露出“續保”“免賠額”及“營銷噱頭”等問題。
百萬醫療險市場亂象,最終被監管部門“揪”出來了。
今年5月,銀保監會發布了《人身保險產品開發設計負面清單》,明確禁止保險公司在開發設計費用補償型醫療保險時,在嚴重缺乏經驗數據、定價基礎的情況下,盲目設定高額給付限額,並在短期健康保險中引入“終身給付限額”“連續投保”等長期保險概念,夸大產品功能,擾亂市場秩序。
6月份,銀保監會再度發布風險提示,稱要“明確短期健康險不含有保証續保條款等方面情況”。
近期銀保監會發布了《關於互聯網渠道短期健康保險續保問題的消費提示》,監管明確禁止此類短期健康險“為追求營銷噱頭,夸大產品功能,擾亂市場秩序。”
銀保監會還明確,消費者在購買保險期間在一年及以下的互聯網短期健康保險產品時,應注意此類產品不含有保証續保條款。
未來方向:
加大重症醫療保障作用
截至昨日17時,記者發現大多數壽險公司對照負面清單涉及相關問題的產品進行了下架,有一些引入長期險概念的“終身給付”的“百萬醫療險”在網上停售或者經整改后重新上市。
市場淨化后針對一小部分自付醫療費用較高的住院情況還能派上用場。
因此,“百萬醫療險”的真正產品定位,應在於用很少的保費支出,保障一些重大疾病所產生的住院醫療費用。“百萬醫療險”產品被稱為“重症醫療保險”或更貼切。
同時,行業人士認為,一般重症的治療和康復時間比較長,如若能夠做到一直續保“百萬醫療險”,被保險人在重病之后還可以繼續享受醫療費用保障,保險公司也不拒保,對消費者而言是利好的。
保險 系列
調查之一
套路一: “連續投保” 不等於“保証續保”
保險行業人士告訴記者,雖然市面上各種“百萬醫療險”動輒宣傳續保到80歲、99歲、100歲,但“續保”存在著保証續保、連續續保兩個概念。按照《健康保險管理辦法》,“保証續保”條款是指,在前一保險期間屆滿后,投保人提出續保申請,保險公司必須按照約定費率和原條款繼續承保的合同約定﹔“連續續保”是指,前移保障期間屆滿后,投保人可以申請再次投保,而保險公司是不是接受續保、給多少費率都另算。
簡而言之,保証續保就是保險公司必須按原條件給予續保,連續續保則是保險公司掌握主動權,續保可能要看他們的業績和心情了。
短期健康保險不含有保証續保條款。目前網銷短期健康保險的合同中,雖然對續保做出了相應的約定,滿足條件的消費者在保險期間屆滿時,可以向保險公司申請繼續投保,但這並不等同於保証續保。
對於非保証續保的產品,保險公司可能會出現停售、調整費率或推出替代的新產品等情況,屆時消費者將會面臨不能續保的風險。
套路二: 萬元“免賠額” 買時容易理賠難
多數百萬醫療險都規定了1萬元甚至2萬元的免賠額。
如果是小病的話,醫保報銷后,個人自付部分再扣除1萬元免賠額,實際理賠金額並不大,如果罹患大病或者慢性病,第二年又會因既往症不能再保。
顧先生最終醒悟:“保險公司給出的這種高保額沒有現實價值。如果屬於大病,到了第二年該病種保險公司通常不保。”
這就造成年輕人容易投保但出險率低,中老年人需要但無法購買,至於產品中動輒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的保額,其實幾乎不大可能出現,因此往往是實際賠償與百萬賠償之間有很大距離。
“百萬醫療險”還設有免責條款,不同產品的免責條款不同,如果不仔細分辨,一旦申請理賠,保險公司不賠都有可能。
套路三: “百萬保額” 實為營銷噱頭
行業人士透露,“百萬醫療險”的“提保額”已是業內公認的“營銷噱頭”。“一方面保額的提高能夠更好地引起關注,過去300元保費購買100萬元保額,如今同樣的價格能買到300萬元保額,看上去更劃算﹔另一方面由於百萬醫療險是報銷型產品,百萬元以上的額度很少用得到,公司並不會因此而大大增加賠付成本。”有不願透露的業內人士表示。
銀保監會此前發布的《關於組織開展人身保險產品專項核查清理工作的通知》中,就重點提出此類保險設計時嚴重缺乏經驗數據、定價基礎。
此外,也有行業人士指出,此類產品的保險金額雖高,但適用范圍限定在普通三甲公立醫院,而從公立三甲醫院的實際花費來看是遠達不到的。
央行發布資管新規細則 公募可投非標債權資產 人民網北京7月20日電 (記者羅知之)20日晚間,央行發布了《關於進一步明確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指導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對4月27日發布實施的《關於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做了進一步細化。《通知》明確,公募資產管理產品除主…【詳細】
銀保監會解讀《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 人民網北京7月20日電(記者孫博洋) 20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在其官網發布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以下為答記者問全文: 一、制…【詳細】
“兩限”聯懲效果明顯 証監會再發“老賴”名單 人民網北京7月3日電 (記者 朱一梵)繼6月1日証監會公示首批31名資本市場“老賴”名單后,昨日晚間,証監會發布第二批資本市場“老賴”名單。共有46人上榜,均為不繳納証監會行政處罰罰沒款當事人。其中,包括因操縱市場被証監會處罰1.26億元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