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消費獲金融加力 首次明確貸款比例

藍朝暉 高春艷

2017年11月09日08:03  來源:北京商報
 

  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利好不斷。11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銀監會”)發布《汽車貸款管理辦法》修訂版,其中,首次提出新能源汽車貸款發放比例,並高於傳統動力汽車最高貸款比例。業內人士認為,在汽車產業政策逐漸向新能源汽車產業傾斜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的補貼等扶持力度也持續加大,此次《汽車貸款管理辦法》的修改被視為能源車補貼退坡后,國家出台的另一項新能源車激勵政策,同時也表明了政府對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金融支持。

  首次明確新能源車貸款比例

  按照《汽車貸款管理辦法》修訂版的規定,自用傳統動力汽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為80%,商用傳統動力汽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為70%﹔自用新能源汽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為85%,商用新能源汽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為75%﹔二手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為70%。新版《汽車貸款管理辦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而原《汽車貸款管理辦法》同時廢止。

  據了解,在原《汽車貸款管理辦法》中,發放貸款金額自用車貸款的金額不得超過借款人所購汽車價格的80%﹔發放商用車貸款的金額不得超過借款人所購汽車價格的70%﹔發放二手車貸款的金額不得超過借款人所購汽車價格的50%。並未涉及新能源汽車。

  此次《汽車貸款管理辦法》修改后,加入了新能源汽車貸款比例,其中,自用新能源汽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為85%,商用新能源汽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為75%。而二手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也修訂為70%。

  業內人士認為,政府在支持新能源車市場發展的同時也在極力管控市場的健康發展。中國新能源車市場正在從高速發展轉變為有序發展。

  去年8月12日,國家發改委辦公廳下發了《新能源汽車碳配額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擬用碳配額交易替代補貼政策。隨后,工信部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規定》修訂征求意見稿指出:重新劃定新能源汽車范圍,提高企業准入門檻,強化產品安全監控。

  業界解讀這兩項“一放一嚴”的政策目的在提高監管力度的同時,堅持以市場原則逐步取代補貼,讓市場充分發揮優勝劣汰的作用。政策與市場的雙管齊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結構將告別野蠻生長。

  推動車企布局新能源

  按照《汽車貸款管理辦法》修改版,新加入了有關新能源汽車的表述,即第四條修改為: 本辦法所稱自用車是指借款人通過汽車貸款購買的、不以盈利為目的的汽車﹔商用車是指借款人通過汽車貸款購買的、以盈利為目的的汽車﹔二手車是指從辦理完注冊登記手續到達到國家強制報廢標准之前進行所有權變更並依法辦理過戶手續的汽車﹔新能源汽車是指採用新型動力系統,完全或者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驅動的汽車,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等。

  對於實施新能源汽車貸款政策的車型范圍,各金融機構可在《汽車貸款管理辦法》基礎上,根據自願、審慎和風險可控原則,參考工信部發布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執行。

  汽車市場專家顏景輝表示,新能源汽車的貸款比例超過了傳統汽車,展現了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一貫支持態度。而明確了新能源汽車的鼓勵范圍,也推動在華車企將更注重新能源產品的布局。

  同時,按照新能源汽車補貼方案,政府對於插電混合動力車、純電動車的補貼將從2018年開始逐年退坡20%,到2020年之后取消補貼。而隨著新能源汽車貸款比例上調,消費者獲得的購買補貼雖然少了,但購買門檻也同樣降低了。

  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和銷售市場。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突破50萬輛,累計推廣超過100萬輛,佔全球的50%。與此同時,我國汽車銷售量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出現了飛速增長,受此帶動,我國汽油消費量增速也常年保持兩位數。但從2016年開始,汽油消費量增速明顯放緩。

  顏景輝表示,國家政策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此次《汽車貸款管理辦法》將自用新能源汽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為85%,商用新能源汽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為75%,體現出汽車行業各方面都在多元化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綜合費用也得到了立體化多元化的支持。

  為汽車金融提速

  《汽車貸款管理辦法》的修訂,無疑也將進一步促進汽車金融的發展。金融產品也將隨著競爭加劇日趨多元化。隨著我國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汽車金融公司貸款余額由2005年的60億元增長到2015年末的逾3900億元。2008年,新版《汽車金融公司管理辦法》正式頒布為汽車金融公司的發展掃清了最后的政策壁壘——融資渠道,首次明確汽車金融公司可以開展融資租賃業務,將汽車金融公司的業務主線確定為經銷商庫存車融資、消費信貸和融資租賃三個板塊。

  據不完全統計,在2004年,國內的汽車金融公司隻有兩家,截至2016年,國內汽車金融公司共有25家,幾乎全部的合資品牌汽車廠商都將旗下汽車金融公司引入了中國市場。而大部分自主品牌汽車廠商也已成立或正在籌建汽車金融公司,試圖直接為經銷商提供融資支持。可以看出這一市場的迅速發展。但是,我國汽車消費信貸滲透率目前僅為16%左右﹔相比之下,發達國家這一數據則大部分在60%以上。

  業內人士表示,2004年推出《汽車貸款管理辦法》時,能買得起車的人基本都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不需要分期,那時候貸款審查也比較麻煩,可以說汽車金融市場相對較小。近年來,汽車金融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目前,汽車金融公司已從最初的2家發展到25家﹔而P2P網貸市場在監管風暴下,也紛紛向汽車消費金融轉型。

  縱然當前政策鼓勵汽車金融公司業務發展,允許其不斷擴大經營范圍並允許探索多種方式融資,但針對資本、融資、風險管理等硬性指標監管依舊未放鬆。銀監會對於商業銀行的管理辦法及評級指標體系也部分適用於汽車金融公司,且現有“宏觀審慎評估體系”和新推出的宏觀審慎資本充足率評估標准,將會不斷使汽車金融公司面臨更大的資本補充壓力。

(責編:李棟、趙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