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IPO暫停22年后有望重啟

2016年07月07日08:36  來源:中國証券報
 
原標題:信托IPO暫停22年后有望重啟

  銀監部門的一紙批復,証實了山東信托計劃赴港IPO的傳言。中國証券報記者了解到,按照相關規定,地方銀監局批准只是信托公司上市的第一步,最終還待証監會的意見。如若進展順利,將意味著信托行業IPO在暫停22年之后獲得重啟。

  這正是今年以來信托行業股權運作加劇的一個縮影。目前,有4家信托公司在參與上市公司重組,另有多家信托公司計劃引入戰略投資者,一些保險公司、民營資本也在覬覦信托公司牌照。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參與上市公司重組或是一些信托公司謀求“曲線上市”的方式,以此規避信托公司單獨上市的相關障礙。在增資壓力和信托股權仍舊有吸引力的背景下,信托公司引入新股東進行重組的案例將會增多,可能形成近年來的一個小高潮。

  山東信托赴港IPO啟動

  近日,山東銀監局網站披露,原則上同意山東信托首次公開發行H股股票,發行規模不超過647,080,000股,若行使超額配售權,則發行規模不超過744,120,000股,所募集資金若扣除發行費用,將全部用於補充資本金。

  實際上,早在2015年7月,山東信托就發布公告,將公司由有限公司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股改的完成被業內解讀為山東信托在為上市做准備。今年初業內傳言山東信托將赴港IPO,上述文件的公布則坐實了這一傳言。如若后續進展順利,山東信托將有望成為國內第三家整體上市的信托公司。

  不過,多位業內人士分析,在目前政策背景下,信托公司實現整體上市並不容易。根據去年6月正式出台的《信托公司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信托公司進行IPO,應當符合國務院及監管部門有關規定,向中國証監會申請之前,應當向銀監會申請並獲得批准。在銀監層面,是由銀監分局或所在城市銀監局受理並初步審查,銀監局審查並決定。銀監局自受理之日或收到完整申請材料之日起3個月內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書面決定,並抄報銀監會。

  前述分析人士認為,山東信托目前獲得銀監局批准,僅僅是上市征程的第一步,最終能否順利成行還將取決於証監會的態度。從過往的經驗來看,這並不容易。目前,68家信托公司中,自陝國投、安信信托於1994年上市后,22年來,雖然有多家信托公司試圖通過IPO或借殼上市登陸A股,但最終均以失敗告終。某大型信托公司研究部總經理認為,由於信托行業被認為信息披露不足、風控難而且缺乏核心業務模式、盈利不可持續等特性,監管部門對其上市慎之又慎。

  信托行業股權運作升溫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山東信托謀求IPO外,今年以來還有多家信托公司在參與上市公司重組。根據上市公司披露,浙江東方擬收購其大股東浙江國貿旗下的浙金信托、*ST舜船擬收購江蘇國信集團旗下江蘇信托的控股股權、*ST金瑞(行情600390,買入)擬收購五礦信托股權、*ST濟柴擬重組注入中石油集團旗下昆侖信托等金融板塊業務。此外,寶鋼集團原計劃將旗下的華寶信托等金融資產注入控股上市公司*ST韶鋼,但因多方面原因於近期主動終止。知情人士透露,大股東將信托公司與其他資產一並打包,參與上市公司重組,亦是一些信托公司謀求“曲線上市”的方式,以此規避信托公司單獨上市的相關障礙。

  中國証券報記者還獲悉,目前多家信托公司正在計劃引入戰略投資者,一些保險公司、民營企業亦對信托公司股權頗感興趣,甚至覬覦控股權。某知名信托研究人士認為,在信托公司增資壓力之下,一些持股比例較高的控股股東開始考慮引入戰略投資者,緩解自身壓力﹔同時,信托行業發展雖然放緩,但其股權回報依然較高,對外部資本而言是一塊“大肥肉”。他認為,信托公司主動或被動引入新股東進行重組的案例將會增多,可能形成最近五年之內的一個小高潮。

(責編:朱一梵、李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