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金融

成都农商银行五年发展纪实【4】

2016年06月16日10:09 | 来源:四川新闻网
小字号
原标题:成都农商银行五年改革发展纪实

强化底线思维防范金融风险

成都市委主要领导在成都农商银行调研时,叮嘱成都农商银行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不断提高风险处置的专业化水平,坚守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这条底线,构建成都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成都农商银行改制之初,风险体系建设滞后、稽核审计监督乏力、信贷管理浮在表面、员工风险教育形同虚设、实际操作有章不循等情况屡见不鲜。

引进战略投资者后,该行聘请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对截至2011年末的信贷资产开展专项风险审计,所发现的问题让人不寒而栗——授信业务中存在“向已停产或生产经营不正常的企业发放借名贷款”、“利用虚假申贷资料骗取银行信用”、“抵质押品存在瑕疵或评估价值虚高”、“内部员工违规参与民间借贷或牵线搭桥帮助借款人筹措资金并从中牟利”等多项严重违规问题;贷款发放时贷前审查不严、贷前报告缺乏实质内容、没有掌握借款人的真实情况或真实贷款用途、没有满足信贷审核委员会审批条件即发放贷款等;部分贷款贷后检查流于形式、未能及时发现借款人的风险、没有按规定了解贷款的资金流向或按封闭账户管理贷款资金;柜面操作中柜员有章不循、风险意识淡漠,会计主管、网点负责人带头违规,违反监管禁令和屡查屡犯、屡纠屡错行为在一些机构未得到有效遏制;财务管理中虚假费用列支、列支依据不力、事项审批不全等问题在经营机构普遍存在。

过去五年,为有效防范风险,成都农商银行在对风险进行主动暴露的基础上,认真查找风险隐患,积极探索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不断改善风险管控能力,将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坚持“抵押银行”的理念,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发展业务,不片面追求规模和速度。同时积极加强风险预警,提前介入风险贷款,坚持快准狠原则,快速有效处置风险。

回头来看,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正是坚持这种思路,风险才得到了较好的控制。2015年末,全行不良率1%,连续多年实现新增案件和安全责任事故为零的目标,有效守住了风险底线。在这个过程中,成都农商银行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改善风险管理架构,提高管控能力。为突出专业化风险管控,在风险条线实施垂直化、集中化、规范化管理,先后合并区域授信审批中心和微贷业务审批中心,建立全行统一的分层审批机制,实施差异化授权管理,统一了风险管理偏好。加强放款集中、权证押品集中管理,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处置,积极向不良资产要效益。作为银监会首批5家新资本协议的农商银行之一,率先在试点银行中启动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项目建设,为更好地评估和预防外部风险打下基础。

——坚持“抵押银行”理念,严把信贷准入。全行坚持推进“抵押银行”理念,加大对“两高一剩”行业贷款的风险防范与授信限制,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逐年下降,有效抵御了经济下行期间风险扩散蔓延的冲击。截至2015年末,全行水泥行业贷款压降了51.6%;煤炭行业贷款压降了87.1%;钢铁、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已无贷款。

——提升风险预判能力,降低信贷风险。高度重视行业分析、风险预警和IT监测工作,并注重收集外部监管、可疑交易、司法诉讼、账户查封、资产线索等综合信息,坚持早发现、早预警、早介入、早处置。2013年初,成都农商银行在业务检查中发现某担保公司在业务中涉嫌多笔关联空壳担保,遂将其认定为风险贷款,随即加快对这些贷款进行风险化解,并收回风险贷款,有效规避了信贷风险。

——发挥内部审计职能,提升监督能力。建立了集中化、垂直化的稽核审计体系,统筹开展全行内部审计工作,确保稽核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实现了从合规审计到风险审计,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的转变。连续多年实现了“新增案件数量为零”的案防工作目标。

经过五年的努力,成都农商银行不断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提高风险处置的专业化水平,基本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风险、第一时间处置风险,坚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这条底线,为成都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责编:张文婷、李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