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农商银行五年发展纪实【3】

业务创新增强发展动力
金融创新是深化银行业自身改革和推动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必然要求。农信社时期,由于管理体制不顺、服务功能不全、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加之缺乏市场敏感性,产品研发长期停滞不前,中间业务几乎没有,利润来源基本靠利差维系。有客户毫不客气地用“四个一”来形容这种状况:一字排开的柜台,千篇一律的产品,一视同仁的服务,不分对象一把抓营销。
为改变现实困境,成都农商银行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始在移动金融、社区综合金融服务和金融市场业务方面下工夫,推动全行转型升级。
2013年3月,成都农商银行移动银行上线运行,通过不断优化服务,加载服务功能,实现了为客户提供“全天候、全地域、全时段、全功能”的离柜金融服务的目标。随后,成都农商银行相继推出微信银行、在线金融平台、数字营销项目,方便客户在线体验银行服务,大大提高了效率。
为顺应形势,成都农商银行加快互联网金融全面布局和融合创新,全面推进“互联网+”战略。2015年,该行成功上线互联网直销银行——i邦银行,并推出智能存款、“天天开鑫”货币基金、“邦邦理财”短期理财和“邦转贷”保单质押贷款等产品,为客户提供7X24不间断的互联网金融服务。
同时,该行作为人民银行总行确定的移动金融试点银行,积极深化移动金融创新工作,建成了四川省银行业首个移动金融体验中心,2015年发行移动金融IC卡3840张,发卡量位居全省试点银行首位;此外,还率先推出基于SE安全模式的全功能手机银行和手机信贷产品,为广大农户及小微客户提供包含信用农贷通、天府随心贷等在内的手机信贷产品,并在锦江区红砂村和崇州市万亩良田成功试点。
目前,该行已搭建形成网上银行、移动银行、微信银行、电话银行、智能银行、直销银行等渠道相互贯通的互联网金融框架体系,在全国农商银行系统中处于领先。
为打造完善的金融生态圈,该行按照综合金融思路,打造了面向社区居民的“安e帮”O2O便民服务平台,整合银行自有产品服务和“医、食、住、行、娱”等第三方资源,为客户提供金融与非金融相结合的线上线下综合服务,实现“一个客户、综合服务”,形成了社区综合金融较为完整的生态链。
在巩固传统市场基础上,成都农商银行还加快拓展金融市场创新业务,在全国银行间市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2015年,该行银行间债券交易量超过11万亿,在农商银行系统中排名第三,全国排名第23位。
为加强同业合作,该行先后成立金融市场事业部北京分中心和上海分中心,已完成对144家金融机构的同业授信,新增141家他行对该行的授信,同业存放余额599亿元,存放同业余额1200亿元。
2015年,成都农商银行设立投资银行事业部,通过并购融资、债券发行、资产证券化等新型投行业务模式成功实现项目落地,全年新增投行项目9个,涉及金额32亿元。此外,通过产品设计、改善服务等方式,该行理财业务规模实现倍增,2015年理财产品募集资金1057.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6%。金融市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55.9亿元,同比增长17.4%。
![]() |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