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保障+突破区域限制  新兴险企抢滩长期消费型保险市场

2017年06月29日08:57  来源:证券日报
 
原标题:回归保障+突破区域限制 新兴险企抢滩长期消费型保险市场

寿险公司数量还在持续增加,同时,市场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保险姓保”的理念反复被强调,万能险等理财型保险产品面临强监管。在这样的形势下,新兴险企和中小险企靠什么谋生存、求发展?

记者采访了解到,新兴寿险公司面临机构铺设数量受限和理财型产品发展受限这两大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找到业务突破口,成为他们重点考虑的问题。今年,不少新兴寿险公司将定期寿险作为发展保障型业务的突破口,还有险企创新设计长期意外险,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突破销售区域限制,抢滩长期消费型保险市场。

险企力推定期寿险

作为一个传统的老产品,定期寿险在今年似乎又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不少寿险公司拿出大力气来推动其发展。

近期,渤海人寿推出“渤海人寿优选定期寿险”互联网保险产品,长期以投连险为特色的瑞泰人寿近期和开心保网合作推出“瑞和瑞泰定期寿险”,同时,互联网保险特卖平台小雨伞保险近日发布“小雨伞擎天柱定期寿险”产品,保险提供方为华贵人寿。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通过这些案例可以发现,尽管各家公司推出的定期寿险产品在保障额度、保障期限以及缴费方式上有一些区别,但至少有三个共同特点:第一,与终身寿险相比,这些产品的保费都非常低廉,产品的杠杆率很高;第二,这些产品大多与互联网渠道或互联网平台结合推出;第三,目前这类产品主要是新兴寿险公司和中小险企在主推。

在定期寿险之外,新型长期意外险也开始在市场上出现。据中民保险网总经理喻周介绍,目前市场上接受度较高、保费规模大的意外险是短期意外险,主要原因是单次购买的保费便宜。前几年,市场上开始出现主打保费返还概念的长期意外险,但主要针对自驾车意外等单项风险承保。今年,消费型长期意外险开始出现。

以新近开业的某险企推出的一款长期意外险为例,该产品的保额为200万元,保障期限为10年,一次性交费3000元。“与短期意外险相比,这类产品不仅保额更高,核算到单独年份的保费比短期意外险便宜很多,但需要一次性交纳一大笔保费。”业内分析人士表示,这样的设计可以突破一般意外险的保额限制,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购买意外险的逆选择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定期寿险和新型长期意外险都属于长期消费型保险产品,在我国寿险市场发展史中,这类产品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长期返还型保险是市场主角,消费型保险大多为短期产品。

新兴公司寻突破口

定期寿险今年为何重新受到保险公司重视?长期意外险的形式何以得到再次创新?这一切都与当前的寿险业市场形势密不可分。

6月27日,保监会再次以《切实加强万能险监管 守住行业风险底线》为题,回应审计署的工作报告。保监会指出,近年来万能险的快速发展潜藏较大的风险隐患。一是个别保险公司违背万能险自身发展规律,把产品设计成期限短、保障低的纯理财型产品,业务结构严重失衡。二是个别保险公司把万能险作为融资工具,激进投资,资产负债严重错配,给公司自身带来现金流等风险,影响了资本市场秩序。三是监管制度存在漏洞,在法人治理、资本真实性、资金运用、产品管理等方面监管不力。对此,保监会将保持监管高压态势,强化重点公司监管,推动万能险有序健康发展。

在这样的形势下,过去主要依靠万能险、投连险做大业务的险企必须转变思路,重新在保障型产品市场上打开突破口;对于新兴险企而言,他们“一生下来”就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并且只能依靠保障型业务稳扎稳打,先求生存再谋发展。

根据保监会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4月底,我国中资寿险公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家,一共有53家,加上外资寿险公司,目前我国所有寿险公司总数达81家。

突破口何在?不少新兴寿险公司选择主推定期寿险。“这款产品不仅能与互联网很好地结合,同时也能突破销售区域的限制。”喻周分析道。根据保监会2015年发布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保险公司在具有相应内控管理能力且能满足客户服务需求的情况下,可将部分互联网保险业务经营区域扩展至未设立分公司的地方,这其中就包括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定期寿险和普通型终身寿险。

业内人士表示,定期寿险和意外险都是基础性保险产品,二者相比,后者的保障范围更广,意外、疾病等多种原因造成的死亡风险都可保,责任免除很少,同时其保费也更高。当前,保险公司主推的定期寿险也有其明显特征,一方面大多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另一方面都可承保较高保额,有的辅助线下投保,保额可达千万元级别。

“为了防止逆选择等风险,保险公司都对意外险保额有所限制,但定期寿险的保额可以进行较高设置,投保人可在线上申请进行线下投保,保险公司对其财务状况和健康情况进行核保后决定是否承保。”前述分析人士表示。

利于险企打造品牌

作为新形势下保险公司践行“保险姓保”理念、发展保障型业务的抓手型产品,定期寿险被寄予了很大希望。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新兴险企和中小公司来说,当前是推动定期寿险发展的好时机,也有利于打造公司品牌,但这类产品的盈利性还并不明朗。

一方面,定期寿险无疑符合保障型产品特性,另一方面,产品简单,责任明确,适合在互联网上进行销售,能满足险企突破业务地域限制的愿望。同时,随着保险供需双方理念的转变,今后,保险产品会更加强调其保障属性和消费属性,消费型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有业内人士指出,有车一族基本都购买商业保险,并且车险都是消费型的,但为何消费者购买人身险就希望期满未出险则返还保费?造成这种现象并非简单因素,与供需双方都有关系。因此,长期消费型保险的发展有赖于险企的推动和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这需要一个过程。

从市场规模来看,目前我国的定期寿险保费收入小,市场占比低。据中国人寿再保险总经理田美攀介绍,即使在美国定期寿险保单数量占比约40%的情况下,其保费也仅占寿险业总保费的5%-6%。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定期寿险价格便宜,杠杆率高。但反过来看,对消费者而言,定期寿险则是经济型保险,可以花较少的钱获得高额保障,尤其是对家庭有较多债务的人来说,购买这样的保险很合适,所以业内也有一种说法,即定期寿险是最适合家庭“顶梁柱”的保险,是“留爱不留债”的重要手段。

同时,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定期寿险具有低保费、高保额、长期限的特征,其对打造保险公司品牌有正面作用,也能很好地彰显保险的保障作用,但也正因为这些特征,这类产品的盈利性目前还难以预测。要做好这类业务,对保险公司的核保能力、精算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记者 冷翠华)

(责编:张文婷、吕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