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保+健康:跨界融合初顯成效

2017年06月29日08:52  來源:中國保險報
 
原標題:商保+健康:跨界融合初顯成效

  近年來,商業保險布局健康產業的步伐逐漸加快。自2009年國務院頒布了《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明確指出“探索委托具有資質的商業保險機構經辦各類醫療保障服務”后,政府密集出台了多項涉及醫療健康領域的政策,有力推動了險資在相關領域的發展。

  隨著相關政策的不斷落地,多家保險企業在養老、醫療、健康等領域涉及越來越深入,並制定出符合自身定位的戰略。從2016年年報來看,健康險保費增加的速度明顯高於其他保險品種,而受到人口老齡化預期影響,健康產業、養老產業已成為國內投資的風口。從各家壽險公司的發展戰略來看,健康險、養老險都是保險公司業務發展的重點。2016年末,健康險保費收入達到4000億元以上,在人身險保費收入當中的比重也達到了18%以上。

  “保險業主要就是應對社會大眾所面臨的各類風險。所以不管是從醫療衛生方面還是消費者方面,其供給側和需求側都需要保險公司提供保障。所以保險公司開展醫療產業布局是符合‘新國十條’的要求的,也是保險也為社會做貢獻的一個很重要的途徑。”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員工福利與社會保障學系主任王國軍評價道。

  目前,國內開展商業健康險的經營模式基本有三種:一是參照壽險業務模式,按壽險的發展思路來設計產品和經營,如重大疾病保險等;二是參與政府經辦業務模式,參與到新農村合作醫療業務、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業務、大額醫療救助業務等社會基本醫療保障之中,如大病保險、長期護理險和失能險等;三是發展健康產業鏈的業務模式,引入第三方醫療機構,增加對健康保險的風險管理,例如國壽、泰康投資大型醫院,實現“醫養”結合。

  但是,此三種模式的發展並不均衡——保障型重大疾病保險成為壽險以及專業健康險公司的首要目標,大病保險因採用政府經辦模式目前已經實現全民覆蓋;而長期護理險仍然存在保費收入較少、規模較小和覆蓋范圍小等問題,稅收優惠險、失能保險更是處於剛剛起步階段。

  在大病保險方面,依托在政策性醫療經辦業務和商業健康險業務中積累的管理經驗推進業務,中國人壽開發了專門的大病保險信息系統,開展“一站式”結算,截至2016年年末,已有25000 多家醫療機構實現對客戶的“一站式”結算服務,250 余個開展了大病保險項目,服務覆蓋人數高達4.2億人,累計賠付1000多萬人次,累計賠償金額達260多億元。太平洋保險(601601,股吧)大病保險參保人群已經超過了7000萬人次,整個醫保合作的參保人群達到8000萬人次,基本醫保經辦規模也達到50億元。

  從長期護理保險方面,據太平洋壽險介紹,目前,在人力與社會保障部的15個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城市和2個重點聯系省區當中,太平洋保險已經成功開拓南通、承德、上饒、石河子和成都5個項目。

  此前,青島和北京都進行了試點工作。2015年人保健康青島分公司承保青島市243萬職工的長期醫療護理保險,2016年人保壽險北京分公司的保險項目覆蓋了海澱區所有18歲以上戶籍居民,對重度失能老人,政府最高補貼50%的保費,享受最高每月2500元的上門護理服務。

  盡管如此,截至2016年年末,我國健康險保費收入達到4000億元以上,佔人身險保費總量仍然不足1/4。除保費規模外,健康險產品結構仍有待進一步優化,發展潛力仍然巨大。

  “目前,保險公司在整個大健康領域中的定位不夠明確、實施路徑也不夠清晰。”太平洋壽險健康養老事業中心相關人員在分析目前商業健康險存在的問題時,明確了兩個基本點。具體來說,一是制度層面上,可參保人群信息的使用規范或者法律沒有明確出台;二是從專業技術層面上,保險公司在具體使用客戶信息過程中,缺乏真正的專業技術支撐和大數據分析能力。

  “目前在健康險領域,大家做的實際都是一些基礎性工作,都是為了未來健康險的高速發展奠定基礎。目前,我國國情決定了,商業保險必須同社會保險有機結合起來,才能解決信息孤島、核心數據壟斷、保險企業話語權不強等問題,才能真正為老百姓(603883,股吧)提供他們所需要的健康險產品,取得更大的發展。”該相關人士補充到補充道。

  王國軍持相同看法。他認為,目前發展核心問題還是健康險沒有做到老百姓的“心坎”裡,沒有最大限度滿足保戶需求。

  此外,王國軍還認為政策鼓勵機制仍然有待改善:“保險公司去做健康險有稅收優惠,但是做健康風險管理卻沒有。應該鼓勵保險公司健康險業務向風險管理、健康管理轉型,讓人少得病、不得病。”

  這與按照第三種發展模式開展健康險業務的保險公司不謀而合。大型保險公司在逐步摸索中意識到,要真正實現健康險大力發展,必須提前介入健康管理,干預醫療行為。

  中國人壽將健康醫療、養老保險、政府購買服務作為重要的業務板塊,結合健康醫療產業投資養老養生社區服務,形成跨界的大健康、大養老產業鏈。泰康人壽則從2007年開始就開始布局健康養老產業,目前已經形成“活力養老、高端醫療、卓越理財、終極關懷”四位一體的商業模式。自2005年開始,保險公司選擇成立專業的健康險公司,目前國內已經有7家專業的健康險公司。

  此外,保險公司自建醫院也成為其完善健康產業鏈的必要路徑。中國人壽投資並位列第一大股東的香港上市醫療集團——康健國際醫療集團與河南大學附屬南石醫院簽署合作協議,交易完成后,南石醫院將成為康健醫療在國內投資的第一家三甲醫院。6月11日,泰康仙林鼓樓醫院正式揭牌,成為泰康旗下首家大型公立醫院,也是泰康醫療事業板塊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我國醫療服務的產業鏈基本包括患者、醫院、醫生、企業(藥品、醫療器械等)以及支付各方面,保險投資自建醫院,可以從源頭把控醫院管理和費用管理,能夠讓保險公司能夠參與到患者的健康管理中,早預防、早治療,杜絕過度診療、過度醫療,制定健康管理計劃、為慢性疾病的人群提供慢病管理。

  除有效控制成本外,保險自建醫院還可以簡化支付模式,患者隻需繳納一次費用,醫院后台和保險公司后台可即時將賠付金額實時結算,可極大節省客戶的時間支出。

(責編:張文婷、呂騫)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