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家險企萬能險保費出現下降 “打五折”險企達29家

2017年06月29日08:14  來源:証券日報
 

  昨日,保監會發布了今年前5個月的保險公司保費數據。今年前5個月,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3717.39億元,同比增長32.65%﹔壽險公司未計入保險合同核算的保戶投資款本年新增交費(絕大多數為萬能險)3084億元,同比下降59.4%。

  在監管高壓下,多數險企萬能險保費出現下降。《証券日報》記者梳理顯示,今年前5個月,46家壽險公司萬能險保費出現下降,其中,下降超九成的險企有12家,有29家險企下降幅度超過五成。

  萬能險保費下滑六成

  保監會昨日披露的數據顯示,產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3956.41億元,同比增長11.65%﹔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3717.39億元,同比增長32.65%﹔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2240.00億元,同比增長17.03%﹔意外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378.00億元,同比增長17.44%。

  引人注意的是,壽險公司未計入保險合同核算的保戶投資款和獨立賬戶本年新增交費3205.70億元,同比下降60.34%。其中,壽險公司未計入保險合同核算的保戶投資款本年新增交費(絕大多數為萬能險)3084億元,同比下降59.4%。

  《証券日報》記者梳理顯示,在有數據可對比的68家壽險公司中,有46家險企萬能險保費下降,佔可對比公司的68%﹔有22家險企萬能險保費上升,佔可對比公司的32%。

  具體來看,下降幅度前十的壽險公司分別為中法人壽、君康人壽、前海人壽、安邦人壽、北大方正人壽、和諧健康、幸福人壽、匯豐人壽、中華人壽、信泰,下降幅度分別為-100.00%、-99.71%、-99.55%、-98.51%、-97.92%、-96.60%、-96.47%、-93.53%、-92.43%、-91.63%。

  萬能險下降幅度在50%到90%之間的險企包括農銀人壽、國聯人壽、中融人壽、復星保德信、昆侖健康、國華、中韓人壽、利安人壽、恆大人壽、渤海人壽、陽光人壽、東吳人壽、華夏人壽、合眾人壽、珠江人壽、長城、瑞泰人壽等險企。

  萬能險正增長的險企包括天安人壽、工銀安盛、百年人壽、中銀三星、平安壽、泰康養老、新華、太平人壽、中意、太平養老、光大永明、弘康人壽、君龍人壽、信誠、建信人壽、華泰人壽、中宏人壽、民生人壽、平安健康、中美聯泰、陸家嘴國泰、交銀康聯等險企。

  個別險企萬能險潛藏風險隱患

  近日,審計署在《關於2016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中指出“個別保險公司通過資產管理計劃、萬能險等籌資入市,影響資本市場秩序”等問題。

  對此,保監會表示,保監會高度重視審計報告中反映的相關問題,深入分析原因,查找制度漏洞,進一步推動整改落實。

  保監會同時提到,近年來萬能險的快速發展潛藏較大的風險隱患。一是個別保險公司違背萬能險自身發展規律,把產品設計成期限短、保障低的純理財型產品,業務結構嚴重失衡。二是個別保險公司把萬能險作為融資工具,激進投資,資產負債嚴重錯配,給公司自身帶來現金流等風險,影響了資本市場秩序。三是監管制度存在漏洞,在法人治理、資本真實性、資金運用、產品管理等方面監管不力。

  保監會提到,將保持監管高壓態勢,強化重點公司監管,推動萬能險有序健康發展。一是強化法人治理、資金運用、產品管理等領域的監管力度,對重點公司實施全過程、穿透式監管,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二是加大違法違規查處力度,對惡意擾亂市場秩序、違規運用保險資金、背離萬能險自身發展規律的行為,堅決查處,決不手軟。三是健全和完善監管制度,督促保險公司轉變發展方式,優化業務結構,引導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支持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此前,保監會5月份發布的《中國保監會關於規范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要求,保險公司開發設計保險產品時,“不得以附加險形式設計萬能型保險產品或投資連結型保險產品。”同時還要求“萬能型保險產品、投資連結型保險產品設計應提供不定期、不定額追加保險費,靈活調整保險金額等功能。”

  一系列監管規定收緊萬能險后,今年萬能險呈現連續下降態勢。數據顯示,壽險公司未計入保險合同核算的保戶投資款和獨立賬戶本年新增交費1月份同比下降53.81%,前2個月下降61.36%,前3個月同比下降61.79%,前4個月同比下降61.33%,前5個月同比下降60.34%。

(責編:李棟、李海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