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漲勢如虹的保險板塊,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關注。在昨日面向投行召開的資本市場開放日上,中國太保高管團隊罕見披露內部核心數據,並對外界關注的核心業務壽險的價值結構及影響會計利潤的因素作了詳盡披露。
近年來,中國太保的長期保障型業務發展迅速,新業務價值近5年復合增長率達23%,剩余邊際近5年復合增長率達21%,截至2016年末剩余邊際余額約為1726億元。這組數據背后傳遞出的重要信號是:太保壽險業務對利率下行的敏感性低於同業,利潤結構更均衡更穩定,關鍵是有近1800億元的未來稅前利潤釋放空間。
剩余邊際帶來利潤穩步釋放
壽險業務是國內保險業利潤總盤子的主要來源,也是中國太保盈利的主要功臣。近兩年來,全球經濟復蘇步伐放緩,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受國內利率持續下行和資本市場低迷等多重因素影響,金融、保險業的盈利能力成為投資市場關注的焦點。
在此背景下,太保壽險業務的內含價值及新業務價值增速是否可持續,持續低利率環境是否對其未來盈利產生沖擊,太保的業績能否保証穩定增長並維持充足穩定的償付能力充足率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對此,太保昨日拋出一組核心數據,以示其可持續發展的動能。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剩余邊際近5年復合增長率達21%,截至2016年末剩余邊際余額約為1726億元”。
何為剩余邊際?如何來理解這一會計專有名詞對保險公司會計利潤所產生的重要影響?據保險業財會方面的專業人士介紹,剩余邊際釋放是保險公司未來會計利潤的主要且穩定的來源,是由保險公司業務的規模和質量所決定的,是作為會計准備金的一部分逐年釋放的。“保障型業務及新單業務賣得越多,可釋放的剩余邊際利潤就越多”。
這從太保壽險的業務架構中便可管窺一二。據太保方面昨日披露,在其1726億元的剩余邊際余額中,保障型業務貢獻較大,佔比高達63%。“主要得益於新保保費的增長以及長期保障型業務佔比的提升,長期險新保剩余邊際增長迅速、年平均增長22%,長期險新保利潤率(剩余邊際/首年保費)逐年提升、年平均增長14pt。”
從剩余邊際這組數據中也可看出,一方面,太保壽險業務對利率下行的敏感性低於同業,那是因為,長期保障型產品受利率變動的影響遠低於短期儲蓄型保險產品﹔另一方面,太保壽險的盈利模式應該是均衡的“三差鼎立”結構,即除利差產生收益之外,費差、死差也實現盈利,這樣方能在利率、投資等風險疊加時,避免業績大起大落。
新業務償付能力充足 能滿足自我資本需求
其實除投資者最關心的利潤之外,壽險公司的可持續發展還需要價值、償付能力的協調平衡發展。從中國太保此前披露的財報來看,目前其壽險業務的償付能力充足,2017年一季度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達267%、核心充足率達265%。
從昨日開放日上傳出來的信息來看,“償二代”下,太保壽險的償付能力充足並且相對穩定,抵御利率下行和資本市場波動能力較強。主要由於一季度新業務規模較大,特別是以“金佑為主”的新業務價值率較高的長期保障型業務發展較快,促使太保壽險2017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充足率上升明顯。
太保管理層對此解釋稱:“2017年一季度新業務首年"償二代"下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48%,能夠滿足自我資本需求。”具體來看,太保壽險的新業務貢獻實際資本316億元,新業務佔用最低資本127億元,新業務償付能力溢額189億元。
自集團上市十年以來,太保壽險也迎來了巨變。據太保管理層昨日披露,十年間公司壽險業務收入為上市初期的2.7倍,壽險業務淨利潤為上市初期的1.9倍,內含價值為上市初期的5.9倍,新業務價值為上市初期的6.3倍。
人社部:我國養老保險基金運行總體平穩 本報北京6月25日電 (記者白天亮)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和人口老齡化壓力日漸增大,養老保險基金運行情況廣受社會各界關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日前回應稱,我國養老保險基金運行總體平穩,養老金可按時足額發放。 這位負責人介…【詳細】
上半年超40位銀行高管“出走” 民營、互金成跳槽首選 傳統銀行高管跳槽忙。 近日,有消息稱,農業銀行廣州市分行原行長高鐵兵加入拉卡拉金融擔任執行總裁。對此,拉卡拉方面對《國際金融報》記者確認這一消息屬實。 近兩年,銀行高管的跳槽人數顯著增長。據相關媒體不完全統計,2017年…【詳細】
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 股市國際化迎來全新裡程碑 6月20日,全球影響力最大指數提供商之一的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SCI)宣布,從2018年6月開始,將中國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全球基准指數。這一舉動被海內外普遍視作具有裡程碑意義。 “闖關”4年終成功 在聲明中,MSC…【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