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多家保險機構醞釀通過上市進行資本運作以進一步發揮牌照價值,而江泰保險經紀、大童保險服務、安邦保險等機構可能在2017年將有實質性突破,資本市場上保險參與者格局重塑的大趨勢漸行漸近。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越來越多的保險市場主體正謀求在香港股市上市,但上市的意圖或不盡相同,監管政策對上市給予了一定鼓勵。分析人士認為,保險作為非銀金融的組成部分,在資本市場上出現更多的上市公司是必然趨勢,也具有積極的作用。在“緩兵漸進”的上市窗口期,借機擴充自身實力,成為多家保險機構的選擇。此外,待上市保險機構展業風險不容忽視,監管層有必要對此類行為嚴加規范,以避免炒作套利現象的發生。
2017或現新“保險股”
繼2015年中再集團上市后,下一隻保險股將花落誰家,一直是近年來資本市場關心的話題之一,而這樣的疑問有望在2017年得到明確的答案。中國証券報記者從多方渠道獲悉,數家保險業市場主體均在推進上市准備工作,主要目標地選在香港市場或A股市場。目前看開,多家保險業內市場主體都積聚力量,試圖在2017年突破綿延已久的上市瓶頸,投入到資本市場的懷抱當中。
保險中介機構在2017年可能迎來上市的新篇章。近日,接近各當事方的人士表示,被冀望打響保險中介IPO第一槍的江泰保險經紀已經初步敲定在2017年完成上市各項准備工作,而大童保險銷售服務有限公司也可能在上市方面有具體的動作,二者誰會搶先仍有待觀察。
相比之下,保險公司謀求上市的熱情更是不遑多讓。目前,安邦保險、泰康保險集團、華泰保險、中華聯合保險、中國人保集團、眾安保險等多家保險公司都存在上市的可能性。有消息稱,安邦保險集團2016年便已計劃將其人壽保險業務上市,並已經與投行進行初步商談,計劃上市的業務包括安邦在內地的壽險業務以及多項海外業務,IPO可能在2017年中實現,理想的上市地是香港。記者就此向安邦保險方面進一步求証,截至發稿時未獲回復。
泰康保險集團也是近年來多次被業內所關注的“上市熱門”,2016年其集團化改組更是被外界猜測為意在替上市做鋪墊。泰康保險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東升回應稱,未來,泰康仍將堅持深耕壽險產業鏈,不會為上市而上市,要先把集團化的治理結構和戰略理清楚。
實際上,一些保險公司的股權轉讓已經顯露出可能上市的跡象。華泰保險此前進行了大規模的股權調整,中石化、華潤、寶鋼等國有企業退出,股權整體上向君正集團(601216,股吧)集中。中華聯合保險則在完成改制后,尋求通過挂牌轉讓股份的方式逐步厘清股權關系。
另外,2016年,合眾人壽在醞釀新一輪增資擴股時,董事長戴皓明確表示這是公司上市前最后一輪引進戰略投資者。按照戴皓的上市規劃,合眾人壽計劃在2018年或2019年上市,但是必須視當時的資本市場狀況,對具體的時間窗口做出靈活調整。
而對於眾安保險擬放棄赴港或赴美上市的相關傳聞,眾安保險回復中國証券報記者稱,眾安保險有上市計劃,但是暫無明確時間表。
保險資本格局改寫在即
無論哪家機構最終摘得“保險新股”的名頭,資本市場上保險參與者格局重塑的大趨勢都將成為必然。目前,A股上市的保險公司主要有中國平安(601318,股吧)、中國太保、中國人壽、新華保險四家,而西水股份(600291,股吧)也搭上了“保險”概念。H股方面,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中國人壽、新華保險、中國太平、中國人民保險集團、中國財險、中國再保險等個股組成了內地保險“軍團”。另外,中國人壽還在美國紐約証交所上市。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越來越多的保險市場主體正謀求在香港股市上市,但上市的意圖或不盡相同。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對中國証券報記者表示,自2007年底泛華保險服務集團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后,各家具備一定實力的保險中介也都希望能在上市方面有所作為。江泰保險經紀、大童保險服務、華康保險代理、民太安保險公估、中匯國際保險經紀等都透露過上市的想法。對於保險中介機構而言,開展業務過程中需要有充足的現金流,而一些產品銷售服務的收入則相對滯后,上市融資因此成為補充資金的最好選擇。
保險公司則在考慮與戰略相關聯的信息披露問題。接近安邦保險的人士告訴中國証券報記者,安邦保險的融資、海外並購是市場上關心的熱點,而未來合作將使得合作方或投資者關心其信息披露充分與否。安邦保險如果上市,必須披露股權結構等多方面的詳細信息,而這也是其發展過程中的必需因素。
就監管層面而言,政策也對上市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鼓勵。《保險中介“十二五”規劃》提出,鼓勵業績優秀、管理規范、經營戰略明確的專業中介機構在市場環境允許的前提下上市融資,拓展保險中介行業的資本補充渠道。《中國保險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則提出,“十二五”時期,市場准入退出機制不斷優化,8家保險機構在境內外實現上市。未來支持符合條件的保險機構在境內外上市和挂牌,支持中資保險公司參與國際資本市場投融資,穩步推進保險資源配置的全球化。
某投行人士認為,保險作為非銀金融的組成部分,在資本市場上出現更多的上市公司是必然趨勢,也具有積極的作用。海外市場監管相對嚴格,但上市流程又能較好滿足中國保險機構的急迫需求,所以保險中介公司、保險公司會傾向於採取先規范自身公司治理和清理股權架構,再謀求上市的路徑。但在一定程度上,中國A股個人投資者投資這類股票渠道有限,分享其價值增值的可能性也會打折扣。
“緩兵漸進” 上市需修煉內功
實際上,對於有待上市的保險公司來說,推進相關工作,也是為自身進行“排毒”的機會。某保險中介機構人士劉菲(化名)表示,上市作為其所在的公司的戰略目標之一,近年來在各類工作規劃會議上都會被提及,但由於市場情況千變萬化,經濟發展中不確定性因素較多,而保險市場在“蛋糕”做大的過程中競爭也趨於激烈,所以上市工作步履維艱,這也是為什麼一些公司提及“上市”后很多年未能如願的原因之一。
於是,一些保險機構在上市推行“緩兵漸進”策略,利用上市的窗口期,積極擴充自身實力,成為多家保險機構的選擇。劉菲表示,實際上,待上市的保險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都積累了相對成熟的經驗,僅就負債端而言,監管層一系列的措施並未對優質的保險公司造成很大的影響,因為這些公司本來在萬能險等方面的展業上就注重規范性和保障優先。但是,也不排除一些市場主體推動上市工作抱有“借錢輸血”的意圖。
前述投行人士表示,與其他待上市公司一樣,保險機構上市要慎重權衡宏觀經濟環境和資本市場環境進而作出判斷,一旦時間點不對,就需要耐心等待。在這個過程中,保險機構發展主業,做到持續盈利尤為重要,因為這樣可以有講“好故事”的基礎。他說:“保險業近幾年在資本市場上的動作比較多,如果能樹立起業績良好、治理規范的形象,未來到上市條件具備的時候,工作也會比較好做。在公司‘講故事’的同時,監管層有必要對此類行為嚴加規范,以避免炒作套利現象的發生。”
此外,待上市保險機構展業風險也不容忽視。劉菲表示,一些保險中介機構靠不當手段盈利,借並購和拉人頭支撐業績報表,可能會引發投資者擔心起經營模式的可持續性。而就傳統保險公司而言,其未來業績增長是否能夠有較好預期則是關鍵。長期業績增幅不盡理想者在吸引投資者方面可能會暴露出短板。
專家解讀習近平達沃斯演講:為全球經濟注入信心 “這是時代領導者應有的擔當,更是各國人民對我們的期待。” 在17日開幕的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發表題為《共擔時代責任 共促全球發展》的主旨演講,呼吁世界各國,要主動作為、適度管理,讓經濟全球化的正面效應更多釋放出…【詳細】
央行回應第三支付備付金集中存管:存放分散有三大隱患 人民網北京1月13日電 (李海霞)近日央行印發通知,明確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工作要求,支付機構應將部分客戶備付金交存至指定機構專用存款賬戶,首次交存的平均比例為20%左右,最終將實現全部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央行表示,建立支付機構客戶備…【詳細】
央行集中存管第三方支付備付金 首次交存比例為兩成左右 人民網北京1月13日電 (李海霞)爭議已久的非銀行支付機構備付金集中存管制度近日終於下發。13日,央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於實施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有關事項的通知》(簡稱《通知》),明確了第三方支付機構在交易過程中,產生的客戶備…【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