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板块资金持续净流出,股价集体走低,多只个股跻身“一元股”阵列——曾经被不少股民视为“宠儿”的ST股,如今风光不再。
ST股遭“弃购”的背后,从发行、重组到退市,一系列制度的变革和完善正在改变A股的价值观和投资逻辑。
5月24日,*ST新股以“新都退”的身份进入退市整理期。截至6月9日,新都退收报2.50元/股,短短11个交易日狂泻逾3/4。
面对新都退“断崖式”的日K线,上海股民朱林军默默地抛掉了手中持有的一只ST股票,并将它从自选股列表中删除。“以后大概不会再去关注这类个股,风险太大了。”朱林军说。
在A股市场,越来越多的股民和机构抱有和朱林军一样的心态。
遭遇“弃购”ST股,不约而同地出现股价大幅下挫。来自机构的统计显示,截至6月7日,两市73只ST股(含停牌)个股中,今年以来股价下跌的总数达到58只,占比超过九成。其中,超六成ST个股跌逾两成。
对于连续亏损行近退市边缘的ST公司而言,除了卖房卖资产之外,资产重组无疑是保住珍贵壳资源的惯常手法。而一旦重组成功股价势必大幅走高,这也是多年来ST股“受宠”的主要原因。
不过,如今ST股重组之路好像并不那么顺畅。有统计显示,今年以来ST板块中15家公司披露了重大重组事项的最新进展,其中已完成的数量为零。沪深两市宣告重组失败的数十家公司中,也包括了*ST金宇、*ST万里等徘徊在退市边缘的“戴帽”公司。
即使是对保壳成功的ST公司,市场的热情也远没有往年那么高涨。
事实上,重大资产重组趋严并不是ST股“遭弃”的唯一原因。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新股发行明显提速。截至目前,年内共有207家公司获得IPO“准生证”,合计募集资金超千亿元。
新股供应的大量增加给A股市场带来一系列变化——一方面,新股上市后连续封板交易日数由2月的13个逐级下滑至5月的8个,最近两周189%的平均开板涨幅也与2016年的430%相去甚远。
另一方面,不少原本计划借壳上市的企业开始转战IPO,其中包括多家完成私有化后拟在A股上市的中概股。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表示,以目前的监管环境与引导理念来看,ST股想要“翻身”比以前困难许多。而随着退市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其原有的借壳生态链将难以持续。
外汇储备连续第四个月上升 跨境资金流动延续回稳势头 制图:李姿阅 本报北京6月7日电 (记者王观)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536亿美元,较4月末小幅上升240亿美元,增幅0.8%,连续第四个月出现回升。今年1月,外汇储备跌破3万亿美元,此后开…【详细】
工资单里有看点 经济发展"稳""进""新""优"脉络可见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了2016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在不同行业工资高低、增速快慢的背后,中国经济发展“稳”“进”“新”“优”的脉络清晰可见。 稳—— 工资持续增长折射经济稳健走势 此次,城镇非私营…【详细】
90%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已无需证监会审批 本报北京6月6日电 (吴秋余、王子尧)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6日出席中投论坛2017——“一带一路”与跨境投资CEO峰会时指出,2014年以来,证监会在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消简化并购重组行政审批,目前90%的上市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