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银行又现“揽储”现象 理财产品收益率超5%者不罕见

林晓丽

2017年06月07日08:02  来源:广州日报
 

近几个月,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上升。特别是进入6月后,理财产品收益率破5%已经不罕见。与去年同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处于4%以下甚至低至3.5%。理财分析师指出,近期理财产品收益率攀升,主要是受金融去杠杆和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年中考核两方面因素影响。而在房子限购、股市不给力的背景下,近日收益走高的银行理财产品又热卖起来。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晓丽

记者昨日调查多家银行,发现不管是股份制银行,还是城商行、农商行中小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不断走高,此前难觅的预期收益率超过5%的产品,如今已不罕见。如某城商行一款一年期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达到5.2%;另一家城商行一款180天的夜市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也达到了5.1%。而有股份制银行在6月1日新推出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已达6.05%。

银行理财产品又受到青睐

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上周(5月27日~6月2日)188家银行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43%,较上期上升0.01个百分点。这已经是银行理财产品连续9个月保持平稳上涨态势。

某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近日,随着收益走高,银行理财产品又受到青睐,部分网点还出现排队购买现象。不少理财产品不到募集期结束就卖完了,一些高收益理财产品和专属理财产品甚至频现“秒杀”。

另一家银行的理财经理则告诉记者,如今房子限购了,股市不敢碰,很多人把目光又重新投回银行理财产品。

揽存是为了应对流动性

此前两年收益率一路走低的银行理财产品,为什么近期又出现反转呢?挖财研究员王艺红称,近期银行理财收益率上涨主要受两方面影响。

一方面,在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同业融资受限,整个市场流动性趋紧,银行理财的收益率自然会有所上涨。另一方面,恰逢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年中考核,各银行只有牺牲利润来争抢资金,以保证流动性不出问题。

有银行资深人士告诉记者,与以往年中拉存款冲时点不同,近期银行纷纷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以及提高存款利率等方式揽存,是为了应对流动性偏紧。近期资金面偏紧,而银行间同业资金成本持续上涨,同业存单价格即便提了也很难找到买方。于是不少银行将重点放在了零售理财产品中。

王艺红判断,在央行政策保持中性偏紧的情况下,6月难免面临节点性紧张,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短期内会处于小幅上行区间,走势不会出现大幅调整。

融360分析师刘银平认为,严格的监管政策之下,银行的高风险、高收益投资行为将受到限制。长期来看,更多的理财资金将流向低收益、低风险领域,这将会导致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和收益率出现下降。

风险提示:不要被高收益蒙蔽了双眼

风险提示:尽管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节节高升,但是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时还是要多留一些心眼,提防一些风险。

王艺红说,银行理财产品如果简单分类的话,可以分为保本类和非保本类。保本类理财产品亏损本金的风险是由银行承担,非保本类理财产品的风险则是由客户承担。有些理财产品虽然看上去收益高,但是并不保本。投资者在购买高收益理财产品时,要尤其注意这点,不要一看到高收益就被蒙蔽了双眼,银行中大多数理财产品几乎都承诺的是预期收益,最终的收益却不得而知。

不过,近期多数短期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都是银行同业存款,实现预期收益率的概率比较大。确认保本类理财又一个要点就是产品说明书上明确注明“保本”二字。

另外,投资者还需提防银行的“假理财”。银行在售理财产品通常有三种来源,第一种是银行自行设计和推出的产品,由于银行具备更高的风险防控能力,投资方向多为银行间拆借、票据业务等,相对而言更具有保障性,此类产品的风险较小;第二种是银行购买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这类产品收益波动较大,尤其是在如今股市起伏较大的情况下,风险较高。第三种就是代理产品了。这也是投资人最应该注意和提防的。

“在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可不都是银行自己发行的,银行也会帮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等卖产品。所以,有些银行员工会铤而走险,私自与第三方理财公司达成协议,以产品高收益为诱饵,私自销售非银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非银行授权和签订代销协议的第三方机构理财产品。这在业内称为飞单。”王艺红说,与正规的银行理财产品相比,“飞单”产品最大的特点是,承诺收益率基本上是银行正规发行、代销理财产品收益的2~3倍。但是,由于出售“飞单”产品是理财经理个人行为,银行一般不承担相关责任,一旦出现无法兑付的情况,投资者维权可谓难上加难。

(责编:李栋、李海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