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伟:加强共商共治 让金融服务“触角”广泛延伸

2019年10月31日16:27  来源:人民网-金融频道
 

人民网北京10月31日电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脉,也是互联互通治理之重器。”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第一副理事长、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在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第三届金融高峰论坛上指出,通过多样化金融机构、多元化金融产品、多层次金融市场,金融将服务“触角”伸向社会经济发展的每个角落。金融可以成为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美好目标的最佳推动力。

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第一副理事长、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潘光伟强调,应该用好金融这把“温柔的手术刀”,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短、小、频、急”的特点,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一难题,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潘光伟建议,一方面,要合理考量中小企业技术、人才、市场前景等“软信息”,大力发展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信贷工具,加大银行信贷间接融资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还应根据中小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综合运用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投贷联动、债券融资等金融工具,充当好创新企业的“孵化器”和“助推器”,加大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的支持力度。

此外,潘光伟还提出,应创新发展保险产品与模式,分担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发挥好“减震器”和“稳定器”功能;加强财政、税务、监管等部门之间的联动,做好政策传导,构建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商业可持续的金融生态,为互联互通培养生生不息的企业“生力军”。

助力扶贫减困 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潘光伟表示,要加大普惠金融力度,延伸服务广度,拓展服务深度,让金融之水精准滴灌薄弱环节。

潘光伟具体提出,一是加强惠农金融机构网点建设,扩大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借此机会,分享一下中国金融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做法。除了设置固定的机构网点外,借助电子机具等终端、便民服务点、流动服务站等代理模式,使得中国全国乡镇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达到95.65%,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达到99.2%。

二是推出多种量身定制的金融产品,创新服务流程和模式,增加农业金融供给。如孟加拉格莱珉银行提供小额短期贷款,帮扶农村最贫困的农户。泰国财政部成立小额信贷委员会,引领金融机构开展了“一村一百万”项目,为乡村基金提供无息贷款,支持农村最低收入群体脱贫。这些扶贫金融案例都值得推广与借鉴。

三是探索建立农业大灾风险分散与补偿机制,实施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制度,提高疾病、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等风险的保障水平,降低农民生产和生活所面临的高不确定性,促进互联互通平衡和谐发展。

发展绿色金融 实现多重效益有效统一

“绿色发展是全球治理千秋万代之业,也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最宝贵的财富。”潘光伟表示,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绿色金融是金融业履行社会责任和实现商业利益的最佳领域。

潘光伟建议,金融机构需要遵循ESG原则(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 & Governance Criteria),将潜在的环境影响纳入战略决策以及日常业务,在自身经营活动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污染的评估。另外,要创新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产品和业务,提高金融机构的绿色发展能力和水平;三是共同探索推动绿色金融区域及国际规则制定,努力建立绿色低碳的全球金融体系。

提升普惠金融包容性 用金融“甜水”润泽大众

潘光伟特别指出,金融需要具有“润物细无声”的耐心与包容,特别关注低收入者、残障人士、特殊人群等弱势群体。

潘光伟还表示,要从服务理念、产品、流程、设施等方面入手,提高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多元化和包容性,让金融这只“旧时王谢堂前燕”回归本源初心,“飞入寻常百姓家”,助力人类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为金融插上科技“翅膀” 让优质金融服务触手可及

在讲话中,潘光伟用一组数据指出当前金融科技发展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据七国集团(G7)稳定币工作组近期披露,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尽管有11亿成年人已拥有手机,但仍有17亿成年人无法使用交易账户。

“交易账户作为信贷、储蓄和保险等其他金融服务的门户,这一金融服务‘缺口’会阻碍金融的包容性。”潘光伟表示,应该积极推进金融机构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加强电子渠道业务场景化和综合化发展,优化业务办理流程;提升金融产品创新能力,实现“融资”与“融智”相结合,提升金融服务质效;还应改变传统的人工识别风险模式,开发针对性的智能风控模型,扩大信息数据收集范围,提升数据分析的维度和精准度。

加强国际金融治理 助力互联互通行稳致远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资本更迅速、更频繁、更隐蔽地跨越行业、国家等界限,易诱发系统性‘金融乱象’,引发全球性‘金融泡沫’和‘非理性繁荣’。”对此,潘光伟表示,这需要各国、各地区通力合作,共同应对。

潘光伟还具体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合力发挥金融跨时空的“风险共担”作用,创新金融产品的风险对冲、缓释和转移功能,赋能个体、企业和社会,降低互联互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二是深化金融风险协防与处置、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既防止“黑天鹅”事件,也防止“灰犀牛”事件,为互联互通营造健康稳定的国际环境;三是推动制定公平有效的国际金融新规则,构建开放包容的国际金融体系,通过共商共治,共破难题,让金融更好地服务亚洲实体经济和人民美好生活。(申佳平)

(责编:申佳平、章斐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