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测试评价规程正式发布

2017年07月20日10:45  来源:人民网-保险频道
 

人民网重庆7月20日电 20日,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简称“中保协”)的指导下,“安全指数”管理中心发布“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测试评价规程”。发布会上,“安全指数”研究团队向国内媒体、保险公司和车企首次公开展示了“车内乘员安全分指数”测评项目—侧面碰撞(参照美国IIHS侧面碰撞测试规范)。侧面碰撞的技术难点在于侧面碰撞不同于正面碰撞,撞击侧的吸能空间相对较少,移动壁障重量1.5T,以50km/h的速度撞击驾驶员侧面。

在国外发达国家的汽车保险保险费率制定中,车辆安全性能已成为重要的车型定价因子。车辆安全性能作为车险行业费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一直未能建立系统的体系,极大的制约了车型定价的精细化发展。

为此,在中保协的指导下,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与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聚集了保险、汽车行业精英,跨界合作成立了联合研究工作组,联合开展“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以下简称安全指数)研究。在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基础上,经过3年的体系研究,京渝2个联合试验基地近30款主流乘用车车型的体系验证工作,车型包括合资品牌、自主品牌,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数据和测评经验,同时结合保险赔付数据,完成了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的顶层构架和体系设计。自2016年“安全指数”体系框架发布以来,中国汽研和中保研联合成立了“安全指数”管理中心,下设测试评价部、体系技术部、外联宣传部和关联应用部。

经过前期大量的安全指数测试摸底研究,发现如果没有优秀的车身结构设计和侧气囊、头部气帘等安全配置,前后排乘员很容易受到生存空间和头、胸部受伤的威胁。但中国市场在售车型在车身结构、侧气囊和头部气帘配置率方面还远低于国际水平。这是继2017年4月6日“安全指数”研究团队向国内首次公开展示小偏置(参照美国IIHS正面25%偏置碰撞测试规范)测试项目后,又一次重要的公开测评试验。

中保协会长朱进元表示,以上工作的不断推进,是中保协加快完善保险行业基础工程的重要举措,紧密落实了保监会关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切实坚持保险业“回归本源、突出主业、做精专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填补了保险行业汽车技术专业研究的空白,促进了与汽车后市场的融合,有利于保险行业参与国际竞争和交流。他指出,我国保险业始终站在消费者的角度,通过对汽车安全性和可维修性研究,促进保险业提高定价能力、提升服务能力,推动车辆生产企业生产的车辆更安全、更经济、更环保。

朱进元指出,保险业经过多年的汽车后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了基础研究多点开花的局面,标志着行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研究成果的陆续推出并形成生产力,必将推动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回归本源,凸显保险业姓保的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

朱进元指出,在汽车发达国家,对汽车保险安全和可维修性研究已有长期的积累,相关评价体系早已广泛应用于汽车保险行业,相信我国保险业厚积薄发,将通过各项基础研究成果运用实现与汽车产业的深度交融,提升自身防范和化解风险能力,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广大汽车消费者,做好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董事长李开国介绍,自2009年以来,中国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居世界第一,截至2016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达1.94亿辆,净增2212万辆。汽车工业成为对国民经济影响接近8万亿的产业,并带动汽车后市场的强劲发展。随着汽车产销量的迅猛增长,汽车保险服务消费发展迅速,中国车险保费规模居世界第二。汽车消费市场对车辆安全技术水平和保险服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中国保监会主导商业车险改革,重点开展车型保险定价的技术革新。从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看,车辆安全性能、维修成本、事故出险频率等是关乎车型定价的重要因素,车型定价的专业技术支撑,需要充分整合汽车和保险行业的优势资源,由专业的汽车及保险研究机构融合创新,协同发展。

他指出,为快速推进中国保险行业围绕汽车安全车型定价方面的研究,加速保险行业与汽车产业的协同创新,探索保险角度的汽车安全技术研究路径,积累数据,支撑商业车险改革,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指导下,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和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跨行业合作,联合开展了 “安全指数”的研究工作。

李开国表示,经过积极努力,“安全指数”研究团队基于中国道路、车辆和行人的实际情况,围绕“车”、“人”、“人车交互”等立体交通场景中与车损和人伤等相关的风险因素,在对汽车工业强国的消费市场和技术发展历程研究基础之上,经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和摸底测试,结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凝结成“安全指数”体系。“安全指数”工作于2016年11月在北京发布了体系框架和实施方案,2017年4月在重庆举办了媒体说明会,2017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测试评价规程专家研讨会,目前已完成测试评价规程的确立,正式对外发布。“安全指数”工作的开展,将始终秉持以服务消费者为根本,以提升道路交通安全为目标,发挥跨行业合作的迭加优势,更好地协同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助力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大政方针。

专家介绍,安全指数从消费者立场出发,以汽车保险视角,围绕车险事故中“车损”、“人伤”,开展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车内乘员安全、车外行人安全、车辆辅助安全性四个分指数研究工作。安全指数研究将为消费者购车养车提供参考、为保险公司精确定价提供技术支撑、为整车企业优化产品设计提供输入、为政府部门监督管理提供信息。将为车险定价提供参考,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汽车在车速较低的情况下发生碰撞或刮擦事故是日常生活的高频问题。低速事故中的车损,不同的车辆会呈现出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会直接关系到车主在车辆保有环节的综合成本,而这些特性在购车环节中是隐性的。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针对该隐性特性,参照国外保险行业汽车技术研究机构通行采用的试验方式和评价规程,开展实车碰撞研究,对车辆的耐损性和维修经济性等进行信息公示,提供消费者更全面的购车和养车信息。

二是车内乘员安全指数汽车在中高速行驶中发生碰撞事故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财产和人身安全。通过结合国内保险赔付情况和国外保险行业汽车技术研究机构的研究,针对保险赔付案例中人伤程度最严重,赔付风险最突出的情况:易发生乘员空间侵入的正面25%小偏置碰撞、侧面碰撞和车顶强度,以及挥鞭伤,即颈椎过度屈伸性损伤的座椅鞭打情形等,通过实车碰撞研究,对车辆的车内乘员安全性能进行试验评价,并面向消费者进行科学的安全信息提示,引导消费者理性地选车购车,通过引导需求侧促进汽车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侧改革。

三是车外行人安全指数中国道路交通中人车混行十分常见,路况条件较为复杂,加之人们的道路交通法规意识不强,导致涉及行人的交通事故高发。行人是弱势道路使用者,在行人保护方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尽可能地减少事故发生,减轻人身伤害风险。结合中国道路安全发展现状实际,参考国际上对车辆行人保护安全性能的测试评价规范,对事故中主要的人体小腿伤害、大腿伤害和头部伤害等,对车辆的车外行人安全性能进行指数化衡量,提升全社会对道路行人的保护意识,培养行人对事故危害的认识,促进人、车、路和谐发展,是“指数”工作社会性、普惠性的重要体现。

 

 

(责编:李海霞、吕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