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市场增速超预期 行业协同继续强化

2017年01月11日09:01  来源:和讯网
 
原标题:车险市场增速超预期 行业协同继续强化

  一、2016年回顾

  (一)车险市场增速超预期

  2016年1-11月,车险市场保费收入为6070亿元,增速为9.85%,虽然是近10年最低增速,但仍然超过了年初平稳增长的预期(见图1)。

  2016年,主要有两大因素制约车险市场增长:一是商车费改实施范围扩大,费率浮动机制使得车均保费下降;二是营改增使得价内税调整为价外税,保费收入核算口径发生变化,保费收入下降。市场仍能保持近10%的增速,主要原因在于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使得消费者提前释放购车需求,推动2016年汽车市场保持了较高增速。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6年1-11月,全国汽车销量为2494.8万辆,同比增长14.11%,为近6年最高增速。其中:乘用车销量为2167.81万辆,同比增长15.57%(见图2)。

  自2013年以来,行业保费增速呈持续下降趋势,与汽车市场增速趋势基本一致。因此,虽然2016年商车费改全面实施,但行业增长仍属于新车拉动的外部驱动方式。

  (二)商车费改全面实施

  2015年6月1日,商业车险改革试点在黑龙江、山东、广西、重庆、陕西、青岛等六个地区率先启动;2016年1月1日起,改革试点增加天津、内蒙古、吉林、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青海、宁夏、新疆等12个地区;2016年上半年,第三批18个费改地区正式完成切换,商业车险改革在全国范围正式实施。一年半以来,商车费改平稳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1.从投保情况看,呈现为两升一降的特点。一是投保率提高。截至2016年4月,试点地区商业车险承保数量同比增长21.7%,投保率达到73.6%,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表明保费下降后,更多的消费者开始购买保险,保险保障覆盖面提高。二是保险保障程度提高。截至2016年4月,试点地区商业三责险责任限额从41.9万元提高到48.8万元,提高近7万元,表明商车费改进一步激发了消费者的保险保障需求。三是保费支出下降。截至2016年4月,试点地区车均保费同比下降6.8%,消费者成为最大受益者。

  2.从经营情况看,呈现为两降一升的特点。一是出险率下降。费率浮动奖优罚劣机制效果不断显现,发挥了鼓励安全驾驶行为的作用。二是赔付率下降,出现率下降及部分客户对小额案件放弃索赔,使得赔付率好转。三是费用率上升。截至2016年4月,全国车险综合费用率42.21%。其中,第一批试点地区车险综合费用率42.52%,同比上升4.82个百分点;第二批试点地区39.84%,同比上升4.66个百分点;第三批改革推进地区39.51%,同比上升5.93个百分点。综合来看,2016年车险行业仍将略有盈利,盈利水平将与2015年基本持平。

  3.社会管理职能进一步发挥。除费率浮动机制外,第三批试点的北京、江苏、上海地区,进一步将费率与超速、闯红灯、酒驾等交通违法行为挂钩,车险参与社会管理、促进道路交通安全的职能发挥得更加充分。

  (三)新的市场秩序尚未形成

  1.消费者更加成熟。一方面,由于信息高度透明,消费者可以多渠道获取和比较车险投保信息,选择空间更大,购买行为更主动,而不再会完全被保险销售人员所左右,价格无疑仍是消费者进行投保决策的首要因素。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结构的改变,以及消费习惯、消费方式和消费偏好的更加多元化,消费者对保险公司的期待更高,已经不再单纯的关注费率水平,对增值服务等内容的诉求更多。客户需求的日益丰富和不断升级,既是车险行业发展的成果,也是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动力,表明市场存在诸多空白领域,保险公司存在广阔的创新空间,谁能率先抓住消费者的痛点,谁就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同。

  2.经营主体尚未适应新变化。对于商车费改所带来的监管、渠道、竞争方式、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新变化,保险公司也没有完全适应,仍处于改革后的调整转型中,各公司在市场中的具体经营策略也呈明显分化的局面,经营结果的差异化越来越明显。在市场机制调节的作用下,市场竞争逐步表现为以价格为主要手段,以目标客户获取为核心的综合竞争,竞争优势的取得主要来自于目标客户和优质业务获取能力的提升,只有如此,才能在费率下行、盈利空间缩小的市场周期中,赢得市场竞争并保持持续发展。

  3.渠道分布持续调整。2016 年1-6月,行业互联网车险保费收入为255.49 亿元,占比为7.76%,同比下降6.4个百分点;电话销售车险保费收入为465.88 亿元,占比为14.16%,同比下降0.49个百分点;电、网销合计占比为21.92%,同比下降6.89个百分点。由于渠道价格差缩小,使得业务向车商、个人代理等传统渠道回流明显,电网销渠道业务下滑,尤其是网销渠道未能保持2015年高速增长的势头,增速显著下降,这既有之前传统渠道转电网销业务回归本原的因素,同时也是消费者自发选择的结果。

  (四)行业协同继续强化

  2016年,车险行业继续强化协同效应,逐步加强对汽车产业链的介入,充分行使客户代言人的职能,有些工作虽然只是个开端,但对于车险市场和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无疑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是继续发布零整比系数。2014年4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汽车维修协会开始联合发布常见车型的“整车配件零整比”系数,截至2015年底,累计向社会公开发布了74款车型的整车零整比和500款车型的常用配件负担指数。2016年4月19日,首次发布了汽车零整比100 指数报告。

  二是开始推行同质配件。3月份以来,部分保险公司联合国内外相关机构,开始推行同质配件,推进维修和车险理赔领域的规范与透明,提高维修质量,降低配件成本和保险赔付成本,进而降低消费者保费支出成本。

  三是开展汽车安全指数研究。11月16日,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和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体系框架,探索从汽车使用者和保险的视角,分析评价车辆的安全特征及使用经济性(详细内容见6版)。

  二、2017年展望

  (一)行业增速继续回落

  一是受购置税政策影响,部分购车需求在2016年提前释放,存在需求透支效应,尤其是对2017年初汽车销量的影响将更加明显。二是商车费改的深化可能带来费率水平的进一步下降。三是营改增于2016年5月1日起实行,商车费改第三批试点于2016年6月全面启动,对于2017年此时点前的业务,仍然具有下拉效应。因此,整体判断,2017年行业增速将维持下行走势,增速继续回落,尤其是上半年,回落现象可能表现得更加突出。

  (二)行业盈利拐点临近

  车险行业已经连续三年处于承保微利状态。2017年,商车费改深化及市场竞争行为的不确定性,使得行业盈利水平更加脆弱,预计将在盈亏临界点边缘波动,很可能步入亏损周期。

  (三)汽车金融面临发展新契机

  2016年3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鼓励汽车金融公司业务产品创新,为长期不温不火的汽车金融市场注入了催化剂。一是汽车厂商对汽车金融需求强烈,希望借此促进销售、增加盈利、稳定客户。二是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创新需求迫切,希望借此促进业务发展,三是网络平台等新兴金融机构跃跃欲试,参与热情高涨。预计2017年,汽车金融将进入爆发增长期,保费分期业务将快速增长,多年期车险保单或分期型车险产品需求迫切。

  (四)商车费改步入新阶段

  商车费改的起因是2011年的“高保低赔”、“无责不赔”等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但在彻底解决上述问题后,相信进一步解决车险市场以下深层次矛盾将成为改革的主要任务:一是车险产品体系的优化,解决行业供给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问题。二是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解决行业发展效率的问题。三是行业服务能力的提升,解决消费者满意度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一蹴而就,但相信会随着改革的深化而不断改善。

  如果对商车费改划分不同阶段,笔者认为,2016年以前可以作为改革的第一个阶段,2017年将步入新的改革阶段,标志着对保险行业真正考验的来临。期待2017年能成为行业车险发展又一个转折年,开启行业车险发展的新征程。(中国保险报)

(责编:张文婷、吕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