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企忽悠即將停售產品 保險新產品漲價是真是假?

2017年03月13日08:40  來源:華夏時報
 
原標題:險企忽悠即將停售產品 保險新產品漲價是真是假?

2016年9月6日,保監會發布《中國保監會關於強化人身保險產品監管工作的通知》(保監壽險[2016]199號)要求,各人身保險公司需在2017年4月1日前對本公司保險產品進行主動自查和整改,對不符合監管規定和監管要求的保險產品主動停售。

新規一出,中國人壽、中國平安(601318,股吧)等在內的不少保險公司保險代理人紛紛刷朋友圈,在產品宣傳圖片上標注明顯的停售口號“最后的二月,即將和你說再見”。也有媒體報道稱,4月1日前,51家公司225款產品即將“下架”,並稱返還型健康險即將停售,此后所有健康險均為消費型,有病賠錢、沒病返本的時代已經終結。面對這樣的“飢餓營銷”方式,很多消費者按捺不住心動,紛紛投保。甚至有保險代理人因為業績飆升,月薪高達10萬+。

對此,3月7日,保監會發文指出,保險公司不得借用自查整改時機,虛假宣傳,採取產品“炒停”等營銷策略違規開展保險業務,違背保險最大誠實信用原則。一旦發現保險公司存在產品“炒停”等違規行為,將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嚴肅追究保險公司和有關人員責任。

一位大型險企保險代理人向記者表示:“因為現在第三代的生命周期表已經出現了,以前的產品是根據之前一代的生命周期表來設計的產品,現在新的生命周期表出現以后,保險公司一定會進行改良或者優化。”

要停售的究竟是哪種保險產品?

據了解,這一輪停售潮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壽險產品,包括個人定期壽險、個人兩全保險、個人終身壽險和個人護理保險產品,而其中以返還型健康險產品和萬能險沖擊最大。

一家大型保險公司管理層人士向記者表示,即將停售的多款產品,主要是不符合2016年9月6日下發的“保監壽險[2016]199號”和“保監發[2016]76號文”兩個文件,文件下發的主要目的包括兩方面,一是踐行“保險姓保”,促進保險回歸保障本質﹔二是規范保險市場,避免保險行業出現系統性風險(如流動性風險、利差損風險),促進保險行業進行結構性轉型。

在此背景下,4月1日停售的產品主要分為三大類產品:第一類為風險保額低於文件要求的產品(如兩全險的風險保額不足60%)﹔第二類為設計成年金險的中短存續期產品﹔第三類為自開發上市后銷量極少的產品。前兩類產品均為偏重於理財,保障功能極少,甚至於沒有任何保障的產品,雖然部分公司利用此類產品達成了保費爆發式增長的目的,但潛藏的流動性風險及利差損風險也是不容小視的,停售此兩類產品有利於保險行業的健康發展,避免產生系統性風險。第三類產品數量也很大,但是因為歷史銷量極少(年度保費不足100萬且保單件數不足5000件),對公司及市場影響不大。

本報記者了解到,平安人壽“贏越人生”理財產品、“百萬任我行”兩全保險就在下架之列。

“贏越人生”主險為分紅保險,保單的紅利水平是不確定的,在某些年度紅利可能為零。本計劃中附加險為萬能保險,結算利率超過最低保証利率的部分也不確定。

此外,“贏越人生”的高檔,分紅金預測高達6%,和返現金加總之后進入萬能賬戶的本金無形中多了,繼續按照6%的高預期收益來計算,得出的總收益自然就高,但這些收益僅僅是預期,一旦收益不好,能拿到的保本也很少。

平安的“百萬任我行”是一款兩全保險,它的保險責任比較復雜,其中有一項關於疾病身故保險責任規定,被保險人因疾病導致身故,按所繳保險費的120%給付疾病身故保險金,主險合同終止,也就是身故保險金額等於保費的1.2倍。

根據保監會此前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完善人身保險精算制度有關事項的通知》76號文第一條要求,對於兩全險,當被保人在18-40歲,保額要大於所繳保費的1.6倍﹔在41-60歲,保額大於所繳保費的1.4倍。顯然“百萬任我行”兩全保險是不符合要求的。

“其實保監會並沒有叫停這種保險,就我們公司同類保險產品來說,目前只是退市,然后會有新的替代產品出來。新產品出來條件會相對更嚴格一點,且保費會更貴。叫停實際上是一種誤傳,有可能是保險公司在宣傳的時候或者說保險代理人在推產品的時候,說的一些誤導性的話。保監會文件只是說重點要‘保險姓保’,主要針對之前一些激進型險資在資本市場的投資的事情,保險公司的錢去做過分激進的投資行為,在股市短期內進行高利潤的套現,這樣對繳保費的保民來說是有一定風險的,因為股市風雲變幻,這個錢在股票市場當中很難說得清最后會不會出現問題。”上述保險代理人向記者解釋道。

事實上,保監會在對76號文解讀時也稱,要堅持“保險姓保”,提升人身保險產品的風險保障功能,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保障需求﹔促使人身保險公司不斷調整和優化業務結構,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進一步發展風險保障類和長期儲蓄類業務,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新產品價格真的要漲35%?

“其實從市場上客戶的反應來看返還型保險比較符合中國人的消費觀念。而且目前健康險也都比較符合市場需求,大病保額足,提前給付,豁免優勢,最主要是大家的保險觀念比較好了。目前的產品退市后,會推出新的替代產品,保費會上漲35%以上,或者更高。”一位大型保險公司代理人向記者說道。

那麼,隨著第三套生命表的導入,保險真的會面臨新一輪的漲價大潮嗎?

對此,上述險企管理層人士向記者表示:“高現價產品並沒有停售,只是在額度上受到了更嚴格的限制。高現價產品額度受限后,長期期繳、保障型、儲蓄型保險產品的競爭主體將大幅增加。市場競爭會較以前更激烈,從競爭的角度來講,則會大概率降低此類產品的價格。”

他繼續說道:“總體來說,第三套生命表較第二套生命表死亡率有所降低。這對不同類型產品價格的影響則不同。對於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來講,價格有可能降低(死亡率越低價格越低)﹔對於養老年金來講,價格則有可能略有上升(死亡率越低價格越高)﹔對於兩全險來講,價格則不太敏感。”

一位保險代理人向記者坦言道:“萬能險實際上是保險公司將自己的一些產品做了一個組合,一些老百姓(603883,股吧)的心理就是,我花一筆錢,但是希望能夠享受到很多的保障,既能享受到分紅,又能保意外,還能保病。但保險是保障我們一生的產品,應該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消費習慣、未來的職業發展等,做一個家庭規劃。通常我們不太會建議客戶買萬能險,雖然它合同中保了很多種類,但本質上來說,最終你所享受到的也就是一種,因為用完這一種以后這份合同也就結束了。”(記者 吳敏)

(責編:張文婷、呂騫)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