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接受度不断提高 稳居中国跨境收付第二大货币

唐柳雯

2017年10月19日08:18  来源:南方日报
 

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国家的使用稳步扩大。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2017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16年,人民币国际使用稳步推进,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保持稳定地位。

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统计,2016年12月,人民币成为全球第六大支付货币。《报告》表示,随着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国际地位持续提升,人民币国际接受程度将不断提高。

去年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9.8万亿元

《报告》指出,人民币稳居中国跨境收付第二大货币。2016年,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9.8万亿元,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金额的比重为25.2%,人民币已连续六年成为中国第二大跨境收付货币。

与此同时,2016年,人民币国际使用稳步发展。截至2016年末,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下同)银行的非居民人民币存款余额为9154.7亿元,主要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余额约为1.12万亿元,人民币国际债券未偿余额为7132.9亿元。数据还显示,截至去年底,共有18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额度,合计人民币1.51万亿元;共有407家境外机构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入市总投资备案规模为1.97万亿元。

《报告》还表示,2016年,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稳步推进。“将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进一步开放和便利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简化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管理,完善沪港通机制,取消总额度限制,启动深港通。”

去年,人民币国际合作成效显著。《报告》指出,截至2016年末,人民银行与36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总规模超过3.3万亿元人民币;在2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覆盖东南亚、欧洲、中东、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等地,便利境外主体持有和使用人民币。

人民币支付货币功能将不断增强

展望2017年,《报告》认为,人民币国际使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使用渠道将进一步拓宽。“人民币国际化将在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报告》指出,人民币支付货币功能将不断增强。中国经济稳中向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框架不断优化,将有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接受人民币作为计价结算货币。配合“一带一路”倡议,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国家的使用也将稳步扩大。

与此同时,《报告》认为,人民币投资货币功能将不断深化。“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增强,金融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境外主体参与我国金融市场将更加便利,人民币跨境金融交易有望持续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储备货币功能将逐渐显现。”《报告》认为,随着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国际地位持续提升,人民币国际接受程度将不断提高,各国央行和货币当局持有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意愿将逐步上升。

针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中国金融40人论坛高级研究员(专职)管涛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曾表示,国际货币体系具有网络效应、路径依赖的特点,任何一种主权货币演变成为广泛使用的国际货币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缺一不可。“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的市场耐心和政策定力。”管涛认为,从中国方面来讲,政府和市场近期可以从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开发人民币兑沿线国家货币汇率避险产品、深化国内债券市场开放、提高国内金融机构跨境经营能力等方面采取主动的政策或者措施。

南方日报记者 唐柳雯

(责编:李栋、赵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