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董,您在两会期间来,先问您今年带来哪些提案呢?
我今年的议题围绕农业保险,希望能够进一步能够发挥保险的杠杆作用,为扶贫攻坚添砖加瓦。在这方面,根据我们的试点和实践,我建议通过财政补贴,鼓励农业保险创新,持续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持续优化农险巨灾风险防范机制,通过健全信息共享机制,提升保险主体服务农业巨灾风险的能力。
您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哪些感想呢?
李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九个方面的任务。我相信,通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的。我们回去以后,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撸起袖子加油干,通过创新驱动,贯彻落实,为实现这个整体目标贡献中国太平洋保险的一份力量。
今天李克强总理上午作的政府报告提到了中国特色农业的现代化离不开农业保险的有力保障,您的提案也是和政府报告的内容相吻合的。您认为农业保险这两年应该如何发展?落实到太保身上又是如何实践的呢?
昨天,总理在参加我们联组讨论当中也讲到了农业和扶贫攻坚,今天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讲到农业和扶贫,我觉得这是我们“四个全面”战略当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总书记也再三强调,扶贫攻坚是他最牵挂的事情。
从保险行业来讲,农业保险已实施了十年,从2007年到现在,发展非常迅速。去年,我们整个行业实现的农险保费收入已超过了400亿。我算了算,大概年均复合增长都在两位数。去年这样一个规模保费,其实已在全球位列第二,亚洲位列第一。我相信,农业保险对推动农业改革和发展、稳定农民收入、扶贫攻坚都作出了比较重要的贡献。
我们现在的农业保险,已经从最初的风险保障额大概刚刚突破一千亿,到去年我们的风险保障已经突破了二万亿,达到了2.2万亿。参保的农户从十年前2007年的不到五千万,去年突破了二亿户,这是非常大的一个变化。整个行业承保的农作物也从最初的2亿亩,扩大到去年突破17亿亩,品种也从玉米、水稻、小麦,扩大到了190多个品种。应该说,农业保险这几年对于脱贫、稳定农民收入和推动农村更好地实现规模化经营,都是一个很好的助推器。
去年我们也是经过了一番调研,发现农民在反映农业保险方面,他们肯定是希望交得少一点、保得多一点。您认为农业保险在推行的过程中有哪些难点呢??
从我们自己的实践来看,这几年除了在大类农作物的保险之外,其实我们整个行业在农业保险当中也有很多创新。比如太平洋产险和安信农保这几年在指数保险等方面做了比较重要的、可圈可点的创新试点。这几年我们在广西人民政府、财政部的支持下,开发了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这个指数保险对于稳定农民的收入预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我们也是在期货市场上面用“期货+保险”这样一个方式来进行对冲。
还比如说,我们与阿里巴巴合作推出农作物风力指数保险;推出嘉定葡萄气象指数保险、云南咖啡价格指数保险、苏州大闸蟹气温指数保险、山东鸡蛋价格指数保险等区域特色农产品指数保险;在上海浦东、松江创新试点“粮食作物收入综合保障保险”等。
今年,我在提案当中也希望通过总结,通过这几年我们的创新实践产生好的效果,希望政府有关部门也能够扩大试点,在更大的范围当中,让农民能够得到实惠。
脱贫攻坚的主阵地是在农村,您认为在我们大力发展农业保险的同时,有没有一些和扶贫相关的创新的项目?
这应该还是比较多的,从大的方面来看,农业保险或者涉农的保险,其实已经是一个大面积的扶贫工作,至少对于稳定农民收入或者提高农民防灾的经济补偿能力,应该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去年我们在河北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在承德隆化县开展了精准扶贫工作。我们和当地的政府、农村企业、农户、银行、保险五位一体进行精准扶贫,也就是说,政府的扶贫基金能够更好地去帮助农民、种植户和养殖户发展生产,同时提供保证保险,让银行更愿意提供贷款,这样双管齐下以后,就对脱贫产生了巨大的动力,农民不把扶贫资金移作他用,政府的精准扶贫就能够实实在在看到效果。
今天上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要拓宽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一个渠道,高董对于这个问题,您是怎么看的?
这两天我们政协经济组在讨论俞主席的报告,或者进行大组联组讨论,或者向总理建言献策,其实很多话题都聚焦到了实体经济。中国不能没有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我们整个经济运行当中的一个关键。所以,我们要按照中央部署,更好地“脱虚向实”。
保险从本义来讲有三个功能,第一是经济补偿,第二是资金融通,第三是社会管理。保险的这三个功能从它的定义来讲,本身就是要依附于实体经济,要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或者说从某方面来讲,没有实体经济就没有保险。尤其像刚才讲到农险,讲到财产保险,其实都是可以很明确地反映出实体经济对保险的需求。坚持保险姓保,做好保险本该做的事情,我觉得第一就是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当实体经济遇到天灾人祸,遇到一些不确定的、管理不到的风险,我们就进行经济补偿,这就为恢复生产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条件。
其次,保险第二个功能是资金融通。我们的保险收了保费,当然要进行经济补偿。但是有一个时间差,在这当中,我们还需要通过投资获得良好的收益,这个投资要更多面向实体经济,面向基础设施改造,面向整个振兴中华、实现中华伟大复兴这样一个中国梦去做实实在在的铺垫。
其实从2015年年报,可以看到太保的另类投资还是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的。您这边有没有一些对于太保现在保险资金投资的定位呢?
保险的特点就是量大,而且它的时间长。所以可以去投资一些需要量大、但投资回报比较稳定、时间周期又比较长的项目。这些项目往往是一些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重要的基础设施投资,比如我们投了高铁,近期看不到回报,但从长远来看,我相信一定会产生比较好的回报。我们也投了很多公路、水库和中央政府所提倡的棚户区改造计划,包括在全国各地一些重要的省会城市,我们都参与了保障房的投资计划,应该说这些都是我们一年投资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给我们获得长期、稳定、可靠的回报外,也实实在在地支援了地方建设,这也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在供给侧改革方面,您觉得保险公司应该从哪方面做?就我们太保而言,您有哪方面的建议?
从保险来讲,其实这几年,人民群众的保险意识和保险需求增长是非常快的,所以,保险的增长基本上每年都在两位数,经济好的时候增长更快一点,即使在现在的情况下,保险也能够有两位数增长,可见这个需求是非常大的。过去五年来,我们公司进行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战略转型,就是要更好地去研究各个不同客群的保险需求。经过这五年转型以后,我们在供给侧当中,有非常多的创新。
刚才我们讲到的只是在农业保险当中的一些创新试点。在财产险方面,我们积极响应社会需求和客户的需要,推出食品安全责任险、药品责任险,针对医患矛盾推出医责险,使得医生能够大胆去开刀,一旦出现人所不能预计到的事故,可以通过保险来解决医患之间的矛盾。再比如在寿险,过去我们的承保面相对狭窄,比如说年龄超过60岁不能买保险,经过这几年的市场调查后,我们推出新产品“银发安康”,把承保年龄提升到75岁以上。
这些是我们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的创新。我相信随着我们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对客户的分群越来越细,认识越来越清晰,供应侧的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的管理更好融合,能够为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更加精准的保险服务。
今年很多委员的提案与企业家相关,中央出台了很多关于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意见,您作为太保的掌门人,对这个企业家精神是怎么理解的?
在这个岗位上责任重大,要把党和群众交给我们的使命做好。我相信,作为一个企业主要负责人,使命感和责任感非常重要。我来到太保也超过了十年,这十年也是我们公司在历史上发展比较快的十年。我们始终坚持保险姓保,专注保险主业,推动价值的可持续增长,这种经营理念现在越来越深入人心。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把围绕把保险做精、做强、做大、做好来发挥特长。
在责任感当中,我们把公司的远景定位为做一家负责任的保险公司,口号很朴实,但是具体的演绎就是要对客户负责,对员工负责,对投资者负责,对社会负责。向客户负责,还有我们要向客户提供物有所值、有价值的产品。这个社会是一个市场经济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你不能提供有价值的保险,你的生存空间就会越来越小。
此外,对我们这样一个国有控股企业来讲,还是要坚持党的领导,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坚持党的领导,首先表现在我们的党委会、董事会一定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形势判断、重大战略方针,这样才能做到顺势而为。不能顺势而为,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另外,坚持党的领导,就要走群众路线,要在发展当中不断听取客户的想法、投资者的想法、员工的想法,这样才能集思广益,民主集中,最后科学决策,正确决策,才能够使这个企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