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经济界有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就是关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争,您是怎么理解的?
正好在2016年结束,2017年到来这样一个辞旧迎新之际,在中国的经济界和企业界发生了关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争,尤其马云先生提出来关于五新,他提出来了关于新金融、新制造、新零售、新技术等等五新。这五新在国内甚至一些大的企业和著名企业当中,一些大的企业家也都对此有些看法,很多看法甚至提出来这五新当中除了新技术以外,其他的都是胡说八道。在企业界,我们康得新目前也是苏州第一大上市公司,所以我有幸在去年受邀作为苏商协会的联席主席,在参加这个会议期间,苏商的实体企业和产业发展得很好,当然,他们大部分也都是从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但是在一个新的时代到来的时候,如何去认识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确实大家在这里是有迷茫的。很多也提出来了,互联网是虚拟经济,互联网冲击了实体经济,打压了实体经济,所以,我认为,有一个根本问题,作为当今我们的实体企业、制造业,如何应该认清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到来,而在一个新的时代到来的机遇挑战是什么,该如何应对。
在虚拟经济打压实体经济的这样一个争论当中,我认为,里面有几个误区。第一个误区,首先要认清什么叫虚拟经济。实际上虚拟经济,我们定义它,通常是指金融,以钱生钱的产业才叫虚拟经济,而互联网实际上是目前作为阿里巴巴,就是马云先生,还是腾讯、百度、京东这些前期的互联网电商等等这些企业,他们实际上是把互联网的技术、大数据、云技术,把它融入到了整个实体经济的销售和服务环节。而作为实体经济的组成,应该是从原材料的制造、原材料的采购,再进行工艺生产、设计,最后走到销售,以及走到服务。凡是从事整个制造和实体经济所有环节的经营企业,都应该是实体经济。所以,作为互联网,把大数据、云技术等等互联网用在了我们实体经济的提升上,在销售服务上,实际上他们是一个新的实体经济。所以,定义本身就应该来把它看清楚。而作为互联网技术,当融入这个企业之后,实际上融入到新的实体经济以后,它通过互联网,通过大数据和云技术,全面提升了实体经济的运营效率,实际上是展现了一种新的业态和新的模式。这是我认为有两个定义上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就是对时代的正确认识。我认为,实际上从2016年开始,全球已经到了新的拐点,这个拐点最重要的特征,可以用颠覆和变革两个词来形容。之所以叫颠覆和变革,我认为有四个要素,第一大要素就是技术上的颠覆性创新。由于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所有的创新已经加速了,包括人工智能,包括生物科技,包括新能源,包括新材料,这些创新已经不仅是改进式创新,这种创新甚至使很多行业被颠覆掉了。2007年苹果的智能手机,实际上就把诺基亚曾经全球的手机老大颠覆掉了。我们柯达胶卷,1994年最早发明了数码相机,但是并没有重视这项产品,日本把这项技术拿走,推出了数码相机,使得一个胶卷王国轰然倒塌了。所以,技术创新正在成为颠覆一个行业的最重要的驱动要素。第二个要素就是商业革命的到来。主要是通过互联网+融入到我们各个实体的各个环节当中去,目前,互联网+像阿里巴巴马云先生他们做的,实际上是融入到了服务和销售环节,而未来它会融入到设计环节、工艺环节、生产环节、采购环节等等,我们生产制造的六大要素当中去。互联网正在成为一个普惠性工具,就像当年的电力行业一样,使得我们各个产业和行业将会发生巨变,它将会解放我们制造业当中的工业数据,产生强大的生产力。像我们最近分享经济,美国的优步,在短短五年时间,没有一辆汽车的情况下,创造了全球最大的出租公司,五年达到了五百亿美金的市值。中国的共享经济也像雨后春笋一样,2015年中国共享经济的产值已经达到了2万亿人民币,预计到2017年会达到7万亿人民币,而这些正在预示着全球正在到来的一场商业革命。第三点,就是国家战略。中国现在在推进2025中国制造,在推进互联网+,在推进“一带一路”,德国在做工业4.0,美国在推进互联网+以及新兴产业的回归。第四大要素就是社会政治事件,包括英国脱欧,以及美国特朗普当选。这些社会政治事件都带来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可以说2016全球经济已经走向拐点,一个新的经济格局和经济秩序正在重塑。而我们在“十三五”规划当中特别强调的,就是全球创新经济的新时代正在到来。2008年以后整个经济在下行,全球都在寻求突破,而这个突破的根本是什么呢?创新。我们作为企业家必须认识到一个颠覆变革的创新新时代的到来。而在这个创新时代当中,一个互联网+来带动一次商业革命的时代到来。而在这个时代,作为我们企业家不是去拒绝甚至观望,因为他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反而应该拥抱互联网,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包括云计算等等这些技术和理念,把它融入到我们的制造业和实业当中去,解放工业数据,它将会产生一个巨大的生产力解放出来,去迎接未来。
我们知道在今年两会当中,实体经济如何成功转型升级也是一个重要话题,尤其是在中国现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还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请问钟总您是如何看待实体经济转型这一问题的?
在谈这个问题的时候,关于中国制造2025首先对中国制造业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和认识。目前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讲,绝大部分的观点认为,经济下行,制造业非常困难,对于如何走向未来,很多观点都是持一种比较谨慎,甚至于悲观。我认为,在这个问题的判定上,首先是正确认识和信心,然后才可能会有一个正确的应对。
首先我们应该去看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使得中国制造业成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联合国统计有500项的产品,中国有220项是位于全球第一。正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才支持了中国走向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比如说钢铁,钢铁在50年代当时还在赶英超美,1996年中国第一次超过日本,粗钢产量超过一亿吨,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制造国,这些年又在持续发展。截止到2015年,中国的粗钢产量已经达到了12亿吨,而全球是16亿吨。中国钢铁这些产量的生产,正是因为这些产量,才支持了中国的机床、国防军工的发展、房地产、各个电器产品的生产,如果没有这些钢的产量和产业,中国这些产业根本无从谈起。所以,应该说,首先要有这样一个判定。
第二个判定,我们不可否认地看到,从2008年以后,全球经济下行,整个需求在降低。中国的制造业总体来讲走向了一个过剩。尤其中国制造业总体来讲,过去主体是靠资本拉动、规模拉动,主要在中低端,所以带来中低端的一些恶性竞争、价格竞争,成为血海,使得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
第三点,就是要看到,全球第三世界的国家,包括印度尼西亚、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印度,这些国家在制造业凭借他们的人口红利和低成本,在迅速地追上来。另一方面,美国在做制造业回归,在做新兴制造业回归,德国在做4.0,等等,这些国家在工业效率上更高,他们已经是制造业的强国。所以,中国制造业确实也面临着一个问题,就叫前堵后追。前面有制造业强国的阻击,后面也有第三世界的追击。
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该如何看待中国制造业面向2025的竞争力呢?我认为更重要的应该看到中国制造业自己面向未来的优势。我认为中国制造业有五大竞争优势,在全世界任何国家跟中国是无法去竞争的。
第一大优势就是全球目前最大的市场在中国,中国在2015年之后,购买力,尤其是中产阶级的购买力已经第一次超过的美国。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现在汽车消费量目前是全球第一,目前的手机消费量、电视机消费量等等,都是中国第一。比如我们康得新做光学膜,光学膜现在全球用在电视机、手机,总需求大概在20亿平米,其中现在80%的应用在中国,因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生产国在中国。首先最大的市场。
第二,中国有最完整的产业链。不管是消费电子还是汽车,还是各个领域的产品,包括电冰箱、电视机等等,目前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在中国。比如你想做手机,在中国你做手机,你有钱,你打上品牌,立刻有全套的配套厂家给你完成制作。可是如果你到印度去,根本不可能。现在美国说制造业回归,苹果现在如果把手机送到美国去制造,我认为没有三年连门都没有。他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这个不是一日之功。
第三点,中国有全球最完整的基础设施。这里面包括了电力、燃气、蒸汽、高速公路交通、轨道交通等等。如果现在到印度尼西亚去发展一个制造业,电力都不够,要去建电厂。这样完整的工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使得工业的增长和发展是强大的支持。
第四点,中国有全球最强大的产业大军。中国现在产业大军要达到一亿多人,其中有8100多万人是知识产业大军,都是具有知识培训的知识产业大军。而且每年还有800万的大学生毕业,加入到这个产业大军来。这样一个具有知识的强大的产业大军,这又是全球很难去竞争的。
最后一点,中国的民营企业正在成为中国制造业的主力。截止到2015年,中国制造业的60%的GDP来源于民营企业。第二,中国的新产品的专利的65%来源于民营企业。中国的发明专利的70%来源于民营企业。中国的新产品,制造业的新产品,有75%来源于民营企业。所以,民营制造业正在成为中国制造业的主力军,而民营制造可能带来的优势,决策更快、更有活力、更有拼搏精神。而且,可以在全球发展或者收购兼并等等,它的效率更高。所以,我认为,以上五大优势,德勤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有一个报告,为全球各个国家制造业进行了评选和预测,认为在未来的十年,中国仍然是在全球制造业是最具有竞争力的。当然,中国制造业目前还是制造大国,离制造强国还有差距。而这些差距,我们看到我们的问题,看到我们的差距,根本来讲,是通过创新,使我们从原来的中低端,如何真正走向高端化,走向中高端去发展,这是通过创新驱动,这是中国制造业走向未来的最重要的战略发展途径。
说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发展,肯定离不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也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一个关键词。请问钟总,您是怎么理解创新的?我们知道,康得新原本是一家高分子材料制造企业,主要以B端客户为主,现在又创立了互联网平台,又要面向C端。您是怎么理解的?您认为这样做对于公司来说有什么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在达沃斯的会上演讲,谈到全球在应对整个经济下行走向未来的最重要的战略叫创新驱动。应该说,创新是我们民族之魂,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最根本的战略,创新也更是我们当今制造业和企业去走向转型升级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发展举措。对于创新,中国企业如何通过创新驱动实现转型升级,结合康得新公司多年来的发展,也谈谈我们一些体会。
康得新集团是2001年成立,2010年上市,尤其从2010年上市的时候,目前是以打造先进高分子材料,世界级的生态平台的战略目标。通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预涂膜包装的全球领导者、光学膜全球的领军企业,目前也在持续地进行产业开发和发展。在上市的时候,康得新的市值大概在二三十亿,经过六年多的时间,康得新市值目前在六七百亿,市值增长了二三十倍,利润,上市的时候利润五千万,由于持续创新,尤其得到资本市场的支持,短短六年的时间,利润已经接近20亿,我们最近发了快报,所以利润增长了40倍,目前充分展现一个企业的广阔发展前景。
我们总结康得新一直走来的发展根本,那就是靠创新。创新的经验,我们有五个方面的创新。
第一,技术创新。在技术创新领域当中,我们大概基本做法,第一,技术创新是追求做颠覆性创新,因为改进性创新没有未来。从预涂膜,用于包装的预涂膜,在酒盒、化妆品盒表面都有一层薄膜,预涂膜作为环保的新材料,在2002年之前,中国做不了,完全是由美国引领。康得新,我们认为中国绿色包装必定要走向未来,所以,康得新经过多年研发,成为中国预涂膜行业的开创者,成为领导者,成为国家行业标准制定者。2010年上市,通过资本支持,打造全产业链向全球进军,在2012年成为全球领导者。我们在2010年上市以后,就看到企业要持续发展应该向更高端迈进。预涂膜,我们认为更高端产品是光学膜,光学膜用在显示领域,手机、电视机都有十层光学膜,汽车隔热窗膜,很多电冰箱表面,跟不锈钢式的,实际上那是装饰膜,它应用领域非常宽。光学膜,中国在2011年投产之前中国做不了,都是在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来生产,中国是空白的。中国在光学膜每年进口就达到1700亿,由于我们不能国产化生产,极大的限制了我们整个行业的发展。所以,康得新通过多年的研发准备和国际购并,一举在2013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光学膜制造企业。这些年来,从中低端,开始走向高端。这又是一个填补空白和颠覆性的行业。我们最近已经投产的柔性材料,主要用在柔性显示器,手机、电视机未来是可卷曲、卷绕的,未来物联网时代,柔性传感器又成为更关键的,在人工智能,一个物联网时代,柔性电子走向柔性传感,成为更关键的全球的前沿科学。所以,康得新经过全球技术整合以后,我们实际上通过多年的研发,在今年1月份,规模量产。这个技术最早是3M开发成功的,康得新第二家开发成功,同时在技术上实现了超越。碳纤维是由康得新和康得集团联合推动的,我们去年在7月25号正式投产,经过五年的研发,使中国的碳纤维过去基本上在T300为主,T700还是在稳定批量生产,还需要提升。T800的高端碳纤维,国外对中国是严格封锁的,康得集团投资建设了中安信经过多年研发,一举实现突破。我们建设了中国最大的单线年产5000吨原丝,1700吨碳丝,目前T700、T800、T900、T1000都实现稳定量产,良品率达到97.5%。我在亚布力的时候跟大家讲80%,我回来以后,我们公司的总经理跟我说,钟总你说错了,我们现在都到了97.5%了。我们国内最权威的碳纤维泰斗的评价是,由于中安信实现了中国碳纤维40年的跨越,中安信一举实现了达到了和国际先进水平比肩,中安信就是中国的东丽。给了这么高的评价。高性能碳纤维的规模性量产,直接助力了中国未来新能源电动车,以及电缆,还有民用航空的发展。所以,在这个技术创新的领域当中,我们始终追求,第一点是颠覆性技术创新,我在下海的时候,就讲了四句话,我的经营理念,第一,别人做的我不做,你跟着别人走,这个行业可能就会衰落了,别人做的好的,我就更不做了,因为做的好的时候有可能到顶峰了。第三句话,我做的应该是别人所没有的。第四句话,我做了就不叫别人追上。所以,颠覆性创新,我们一直在追求。
第二个观点就是我们追求高端化。预涂膜,我们刚刚投产的时候,实际上这个对中国的转型升级是有利的。预涂膜我们作为中国第一家,当时的每平米大概是五毛钱,只有我们一家,后来在中国预涂膜行业蓬勃发展,已经有四五十家,有上百条生产线了,所以,在中低端的价格已经降到了只有两毛钱了,如果我们还持续做这样的产品,我们也要死定了。我们利用我们的研发能力和更高端的设备,持续向高端产品开发,像防滑膜、数码膜、采光膜等等,高端材料持续创新,就脱离了那个竞争,价格就成为一块钱、四块钱、七块钱,后来走向裸眼3D的包装膜到了三四十块钱,就是更高端发展。第二点是追求高端化。
第三,我们在技术发展上追求全球整合。在全球设立了八个研发中心,和全球的人才、技术、资源进行整合。实际上中国制造业有强大的制造基础,当我们走出去,全球整合更高端产品的时候,我们会有无限的发展空间。我们是从事先进高分子材料的,先进高分子材料,中国现在平均的自供率只有60%,就是在中低端,国家在十三五期间,作出的计划是争取在先进高分子材料到“十三五”的时候,2020年能够提升到70%。举例,比如说,我们正在做的光学膜,光学膜显示光学膜,中国现在总需求15亿平米,但是国内有很多厂上来了,总的我们国内的产能大概只能满足20%,比如说现在锂电池发展很快,锂电池有一个锂塑包装膜,目前中国能够自供率多少呢?只有千分之三,而其他都是日本在生产。但是比如说汽车窗膜,汽车隔热窗膜在2013年之前中国做不了,每年进口一亿平米,2013年之后,中国康得新上来了,我们去年达到2000万平米,今年增产到3000万平米,实际上国内目前真正能够满足市场的产能需求也只有50%。像诸如此类的高端产品太多了,实际上当企业通过全球资源整合,利用我们现在的制造业的强大的基础,全球资源整合走向高端的时候,几乎应该说是有无限的发展空间。比如坐飞机,北京起飞的时候一片雾霾,什么都看不清楚,但是当飞机穿越雾霾的时候,你看到一片蓝天,我们中国制造业假如全球进行创新,在技术创新去整合的话,那就会是一片蓝天的。
在技术创新里面,我们很重要做的就是经营性创新。经营性创新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叫全产业,所谓全产业概念,第一个,我们追求的是全产业链,全产业链会带来一个成本优势和技术整合的垂直整合优势。所以,像光学膜,我们就是做了从树脂端到基材端,到后期加工等等,我们进行全产业链,它会获得成本优势和研发优势。第二个,我们要追求的实际上叫全系列产品。因为企业面对一个市场的时候,我们要把自己不要做成一个单一的产品公司,一定要把自己做成一种技术公司,比如光学膜,光学膜,国际上有的企业可能仅仅做了,比如说增亮膜是我们手机、电视机里面一个品种,就做了一个。假如这个产品换代了,你这个企业怎么办。所以,康得新在光学膜,我们做的是全系列,我们不仅显示领域,又进入装饰领域,又进入了汽车领域,进入了消费电子领域,所以,全系列产品使得企业发展能够把自己作成一个技术公司,然后在各个领域当中持续开拓,使得你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三个,就是全球化市场。这样的话,东方不亮西方亮,康得新目前的产品,有40%的出口,有60%的在国内。所以,全产业是我们经营创新的一个重要的战略。
再下来的一个关键就是智能化。“十三五”特别提出来,制造业走向2025很重要的是智能化工厂。康得新和康得集团在廊坊正在做的康得复合材料,就是新能源电动车碳纤维轻量化部件的制造厂,这个厂完全打造了一个智能化的无人工厂。宝马的大中华总裁去看了给了150分的评价,他们认为,他刚到了以后,他一看以为到了宝马了,但是我们实际上比宝马规模更大,这个厂是四五年前建的了,我们技术更先进,现代化程度更高。我们正在做的光学膜二期也在走向一个智能工厂。总结起来,一个叫全产业,一个叫智能化,智能化的根本是企业效率的提升,它会有三个50%,一个是通过智能化来提升效率50%,第二,降低成本50%,第三,降低了不良品率50%。所以,智能化实际上是企业一个内功和效率的提升。
第三个创新是组织创新。
第四个创新是机制创新。这两个创新实际上核心都是对于人,因为我们认为,在经济发展的今天,一个企业发展的驱动力已经不再是过去的靠资本拉动了。而在面向一个新的时代,创新已经是企业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而创新来源于什么呢?来源于人。如何使人的积极性能有充分的调动和效率提升。这才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所以,康得新一方面在机制上,我们实行了从上市之前就在推动员工持股计划,现在康得新不到五千人,有1500多员工持股,我们新成立的公司,甚至拿出来30%的股份给员工,大家共同创业,共享未来。第二个问题是我们传统的制造业,机制应该说是一个军队机制,因为更强调一种体系和纪律。从股东会、董事会、总裁管理委员会、职能部门及各事业部、各个分厂等等。这个机制有很大的优势在于更讲纪律性,更讲一种规范性,治理结构更加完善。但是信息经济发展的今天,它的缺点就是流程太长了,效率太低,决策运营效率太低了。从去年年初,我们认为新的组织形式也要变革了,因为你要围绕人的积极性去创造,所以,我们在去年年初时,康得新30家子公司、九大事业部全部实现扁平化、去中心化,给每个公司独立的经营权和决策权,但是,它不是一个游击队,它是在整个一个平台上来协同去相互依存,共同促进、共同发展,一个生态平台体系。
当然,我们认为康得新最重要在这些年来,在最近四年来推进的实际上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就是你刚才问到关于微笑曲线的两端。我认为作为我们五个创新里面的核心创新,是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我们最近几年一直在思考,过去的企业的商业模式,作为制造业来讲,通常是两种模式,一种叫专注,比如我们做材料,就做材料,比如你做医疗设备就做医疗设备,一类叫多元化,我又做房地产又做农业又做医疗设备又做钢铁,当然相互之间都是关联的。对于两种经营模式,都各有各的说法。但是在信息经济到来的今天,有一件事情变了,就是所有的商业模式的宗旨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当你以客户为中心的时候,如何为客户提供极致服务,如何为客户提供一个总体解决方案,就成为最重要的宗旨。可以举个典型的例子,北京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商店买酱油、咸菜的是买酱油、咸菜的商店,买粮食是买粮食的商店,买鞋是买鞋的商店,客户如果购物,买东西,要跑很多商店。后来出现了超市,超市使得你进入以后,什么产品都可以买,甚至连吃的看电影、娱乐都有了,超市是什么?超市就是总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所以,作为一个企业新的发展模式、商业模式到来的时候,更重要的是通过产业延伸,作为一个总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打造一个生态价值链,这成为企业一种新时代的商业模式。我们从四年前就开始整个来规划设计来打造了,当然,我们四年后的今天,我们来重新研读“十三五”规划的时候,“十三五”规划已经非常明确地讲到,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是要靠智能化,互联网协同,定制化,然后向服务延伸,打造新的业态、新的模式,去创造一个生态价值体系。这里又讲到,过去制造业是以制造为中心,而未来应该是以服务为中心,那就是新的制造业应该是以制造为基础,以服务为中心,以客户为导向的一个生态价值体系。
从四年之前就开始搭建我们结构的时候,我们这一端追求的以材料制造商和总体解决方案制造商,追求高端化。在“十三五”当中也明确提到,作为中国制造业应该有四化,第一是高端化,第二是服务化,这个是企业的升级,还有智能化和绿色化是企业的转型。所以,我们在微笑曲线的这一端追求从材料制造商和总体解决方案制造商,追求高端化。然后在微笑曲线的下端整合社会的生产资源,通过OEM去打造终端产品。而这一端打造了互联网智能应用板块,强调服务化,直接面向了消费端和客户端。这样的话,这样就击穿了整个微笑曲线,这样一个转变和战略,使得康得新从一个材料制造商变成了总体解决方案制造商,同时,通过互联网智能应用平台走向了客户端,走向了消费端,就成为从B2B走向B2C。
我们举例一下,我们以新能源电动车为例,我们做了碳纤维丝,客户拿到丝是没法用的,我们往前延伸,织成布,做成了零件,客户不知道怎么设计新能源电动车的部件,我们和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建立了研发中心,又整合了全球唯一具有新能源电动车碳纤维部件设计能力的雷丁公司,我们控股,这样我就完成了一个新能源电动车碳纤维部件轻量化总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这个生态平台目前全球是唯一的,也是最大的。实际上我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今年刚刚投产,但是,早在去年,中国几十家企业的订单全部给了我们,我们再进行设计,未来在那生产。而这个竞争力是靠什么呢?就是因为总体解决方案的一个提供商。
比如说我们开发了裸眼3D技术,全球的领导者,未来我们正在引领全球的视觉革命。我们刚开始的是光学膜,光学膜去做手机做不了的,只好要有3D的软件,我们要做成3D总体解决方案,当这个提给主机厂的时候,手机、电视机就呼唤内容,我们不得不打造内容平台。就成为生态。比如大屏触控的技术,全球领先,全球领先以后,又呼唤应用,所以,我们就诞生了互联网智能应用平台,因为我们认为互联网从PC互联到移动互联,现在到场景互联,场景互联驱动的最重要要素是新兴显示技术,新兴显示技术一个是真实裸眼3D,一个是触控,交互,所以我们诞生了智慧贩卖、智慧餐饮、智慧娱乐、智慧教育,以及智慧城市综合体等等,我们正在跟全中国的一些大的企业共同合作,把它推到应用端去。这些实际上就是康得新的整个业态已经变化了。所以我认为正像十三五讲的,中国制造业走向未来的时候,高端化、服务化是重要的特征。实际上已经以制造为中心走向以服务为中心,康得新正是创造了一个新时代制造业商业模式的重要案例。最终以服务为驱动,服务驱动制造,打造一个生态价值体系。
康得新其实是一个全球化的技术公司,在全球也是有九大研究中心,同时也有自己的子公司。您作为民营企业的掌舵人,对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有什么看法?
改革开放30年来,全球经济的发展在走向全球化,实际上中国的民营企业也好,中国制造业好,都得益于全球化,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未来,全球经济的全球化,也是不可阻挡的。因为作为中国民营制造业和中国制造业来讲,应该首先是面向全球化的技术整合,因为我们有强大的制造基础,当我们走向高端的时候,将会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和蓝天。第二,我们有强大的制造业,也应该面向全球更大的市场。习主席提出来的“一带一路”,整合了我们欧亚大陆的60多个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还非常落后,这些国家还有巨大的市场潜能和潜力,所以,全球化应该更是中国制造业更重要的一个发展战略。
我们看到前不久您在2月份的亚布力企业家论坛上提到了关于企业家要有境界,您是怎么理解企业家境界的?
我认为,一个企业能够做多大,能够走多远,最根本取决于这个企业家和企业领袖的境界。境界是个根本。因为你有多大的境界,就会有多大的事业。你只有有高的境界,才可能去坚持,你才可能有更大的智慧和更大的胸怀。所以,我跟我的干部、员工讲,我们的中低层的干部,大家可以有干事的激情,中高层的干部要有干事业的激情和境界。该像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他们没有一分工资,没有一分钱,他们为什么能够爬雪山、过草地,能够不惜牺牲生命呢,因为他们有一个解放全中国,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崇高境界在里面。
我是1988年在中关村下海,现在已经有29年的历史,我本人也是中关村的第一代企业家,跟柳传志、段永基,都是同代企业家。我们这代企业家有些当年在中关村创业的时候,康得集团作为中关村第一批是500家,到现在可能剩下不到十家了,商海艰险。跟我同时代的企业家,有些可能已经退出了市场,有些可能退居二线了,有人问我,钟总你为什么还在一线上奋斗,我想根本的问题还是一种追求不同,或者境界不同。我本人是老三界的,受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教育,受过学雷锋做好事的熏陶,又经历过文化革命暴风骤雨的洗礼,经过上山下乡当兵这样蹉跎岁月的考验,我本人是当过工人、当过兵,上过大学,读过研究生,我觉得这一代人,有更多的家国情怀,更多的一些民族责任感和事业心。所以我是在1988年航空部北京曙光电机厂,125厂,提升到局级岗位的时候,我在那个厂从设计员、室主任、研究所长,提升到厂长,局级岗位的时候,当年38岁,辞职下海,因为当时中关村,中国第一个开发区创立,鼓励科技人员兴办企业,我当时向厂领导、部领导提了辞职报告,到中关村创业和发展。当时厂领导、部里,包括家人都不太理解。因为正是锦绣前程的时候,当时在那个年龄提到这个岗位也还是凤毛麟角的。我跟部里领导讲,我说我这个人因为受到家庭多年的教育,我父亲原来也是国家纪委的老干部,家庭的教育和社会的实践,我说,我这一生一不图干部,二不图钱,我希望为民族振兴干成一点事。我觉得中国人民勤劳、聪明、勇敢,中华民族曾几何时鼎立世界,但近两百年来衰落了,为列强凌辱,21世纪该属于中华民族。习主席的中国梦真的是这一代人的梦想。我觉得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该到来了,中华民族的复兴靠什么?靠经济。经济发展的根本靠机制。我认为,中国在经济发展未来的最有创造力和最有活力的机制是民营。我认为当时的国有机制有各个方面的束缚,极大的束缚了整个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说希望到中关村去创建一个新型企业,这个企业能够充分调动干部员工想象力、创造力,最终为民族振兴干点事。所以我多年走过来跟大家讲,我一生的追求就是希望能够去创建一个好企业,这个企业能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员工带来幸福。当然,我们一路走到今天,可能我说出来你不相信,钟总今年已经67岁了,我们在四年前,在康得集团成立25周年的时候,整个集团近万名员工每人叠了个星星,一个大花瓶送给我,写满祝福的话,我当时很感动。我曾经想过55岁退休,后来觉得60岁退休,60岁刚上市,后来说再干三年吧,现在又过去了。我儿子跟我讲,爸,你算了,李嘉诚干到80多还干呢,王永庆都90多,你不可能退下来。所以这些可能又回归出来了一种追求,一种境界。所以我跟大家讲,我跟大家一起再干20年。就因为这种境界,所以我们在不停地有梦,不停地去追梦,最后善于去圆梦,我们的预涂膜成功走向光学膜,光学膜走向碳纤维,碳纤维走向柔性材料,走向裸眼3D,特别是李强书记在去年江苏党代会期间,到苏州代表团提出来一个思考,就是苏州总体经济发展有高原,但是没有像华为这样世界级的企业,希望苏州更多的打造一些高峰企业,对我们企业给予很大的关注和支持。特别跟苏州市领导说,康得新是有希望成为世界级企业的。所以,苏州市领导专门把我请去谈如何把康得新打造成世界级的高峰企业。我们制定了未来四年,到2020年,把康得新持续打造成世界高峰企业的规划和计划。这一切源于什么呢?还是这个境界。我觉得有这个境界,你会去不懈追求。有这个境界,你就会不停地追梦,有这个境界,你就会有胸怀。有这个境界,你就会有责任。有这个境界,你就会凝聚全体员工,去走向未来。今年年初在全体动员大会上,全体员工,我们制定了正确的战略,而且我们已经完成了整个产业走向未来的布局。可以说,我们也站在一个新的高地上、高原上了。所以,康得集团和康得新集团的全体干部员工,都在意气风发的,去打造一个高峰企业,能够成为在全球具有影响力和领导地位的创新型企业,能够在中国转型升级,为中国制造业走向2025,去做一点贡献,能够去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