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金融>>银行频道

盛松成:金融改革开放“没有回头箭”

盛松成

2015年10月19日08:27    来源:经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盛松成:金融改革开放“没有回头箭”

  金融市场化改革经常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其深层次原因往往是改革滞后而不是超前,即原有的金融形态已不能满足金融市场化发展的要求。只有继续协调推进各项改革,才能降低改革成本和风险,化解潜在危机,包括各项金融改革的协调,也包括金融改革与实体经济改革的协调,以及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协调。

  前一段时间,我国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多项指标经历了一定幅度的波动。有人将这些波动归咎于金融改革和开放,这显然有失公允。

  经验表明,金融市场化改革经常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其深层次原因往往是改革滞后而不是超前,即原有的金融形态已不能满足金融市场化发展的要求。比如,我国银行表外理财等影子银行的产生,本身就是利率自由的一个表现,是市场突破利率管制的产物。如果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不持续向前推进,影子银行的发展或将更加迅速。

  金融改革开放“开弓没有回头箭”,决不能因为金融市场波动而延误改革时机。

  首先,金融管制并不能减少金融市场的波动,金融市场波动反而是推进金融改革的契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发达经济体迅速着手,从监管理念、监管目标、监管手段、机构设置等方面进行金融监管改革,没有哪一个国家重新走金融管制的道路。金融管制往往会形成多个市场,很容易产生套利交易。在一定条件下,金融管制反而是金融市场波动的原因而不是结果。

  第二,我国金融市场波动与资本账户开放没有直接联系。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度还不高,外资投资证券市场规模很小。截至今年6月末,QFII和RQFII在A股的账户总数只有898户和763户,而同期A股总账户达到了2.3亿户。截至8月28日,QFII投资额度只有767亿美元,RQFII投资额度只有4049亿元人民币,两者合计只占同期A股流通市值的2.5%。不能虚幻地假设如果资本账户开放了,金融市场风险会更大。

  第三,拖延改革会延长不稳定状态,所以应该加快改革,降低改革风险。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我国金融改革已有20多年,我们不能因为金融市场短期波动就延缓改革,更不能轻易放弃改革。如果改革持续时间太长,问题会越积越多,改革会更加困难。

  反过来看,金融价格的大幅波动正是改革没有到位、改革不够协调的表现。

  一是我国利率、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并不完全协调,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相对缓慢。如果资本账户足够开放,境内外人民币利率差距明显缩小,就不会对境内人民币带来太大波动。2001年以来,人民币汇率长期低估,均衡利率水平也被相应推高,但我国通过严格的利率管制在一定时期内维持了相对较低的利率,利率明显受压。此外,当我国国际收支失衡时,外部冲击大多反映在国内金融市场上。国内一些金融创新常常绕过利率管制,金融市场化程度实际上已经较高,而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相对缓慢,于是,当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我国受到外部冲击时,国内金融市场会承受较大压力。

  二是我国实体经济改革滞后于金融改革,金融指标往往超调。我国实体经济改革滞后,财务软约束长期存在。当有关方面不计成本增加投资时,利率迅速上升;当企业债务负担加重,加杠杆难以为继时,利率又会下降。利率频繁波动,会导致债券价格和股票价格、甚至汇率水平的大幅波动。

  三是我国金融业分业监管模式难以适应混业经营的需要。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已突破20万亿元,其中表外理财超过14万亿元,表外理财等影子银行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很多短期资金成为国内游资,在各金融市场寻找套利机会,也成为这一轮股市暴涨暴跌的重要推动力。由于实行分业监管,监管合力很难形成。

  四是我国金融市场建设滞后。长期以来,我国金融改革以放松金融价格管制为重点,金融市场建设严重滞后,金融市场法律制度、投资者保护制度、透明的会计和披露标准、市场操纵行为的处罚规则等都急需建立和完善。这些制度的不完善是我国金融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

  总之,只有继续协调推进各项改革,才能降低改革成本和风险,化解潜在危机,包括各项金融改革的协调,也包括金融改革与实体经济改革的协调,以及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协调。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 盛松成)

(责编:薛白、李海霞)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