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金融

田国立:以数字技术重修金融“水利工程”

2020年09月02日16:25 | 来源:人民网-金融频道
小字号

近日,建设银行董事长、建行大学校长田国立在“建行大学数字金融系列大讲堂”上发表了题为《以数字技术重修金融的“水利工程”》的发言。田国立表示,数字金融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助力国家治理能力提升、增进人民福祉的必然要求。

田国立说,数字金融不是简单地将传统金融业务从线下搬到线上。如何让数字技术构建起新金融的“水利工程”,让金融活水源源不断地流向实体经济最需要的地方,让金融资源配置公平和有效,是下一步发展的目标。

附田国立在“建行大学数字金融系列大讲堂”第一课上的发言实录

今天站在建行大学的讲台上,非常高兴。作为支持“数字金融系列大讲堂”的一个实际行动,我带头来讲第一课。

谈到数字金融,今天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事实就是──金融和科技已经联系得如此紧密了。科技推动了金融模式的改变,将直接决定着未来金融资源的配置。

众所周知,金融资源配置的不平衡是造成贫富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通过数字技术解决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对于我们这个大型金融机构的各层级领导者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会。

今天我希望以建设银行这几年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创新实践为案例,与大家探讨通过数字技术解决金融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

这是我第一次以校长的身份在建行大学上课,在谈金融之前,也想借此机会谈一谈教育。最近看到清华大学钱颖一教授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创新人才的教育仅仅靠知识积累就可以吗?”他的答案是否定的,“教育必须超越知识”。钱教授认为这才是创新人才教育的一个核心,也是教育改革的出发点。   

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建行大学的办学应该把创新放在第一位。在建行大学学习不是为了熟记知识去考一个学历,而是要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人才。教学尤其要与实践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我们这个大学才可以办出特色来。

当我们讨论创新人才教育时,它不仅仅是一个知识和能力的问题,也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短期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对创造性思维是很有害的。人要有追求,要有更高的追求,就是要超越短期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 

如果我们从解决社会问题的价值考虑,就会发现我们现在的工作不应仅仅是为了增加存款和效益,不应只是为了在几大行竞争中取得优势,也不只是为了抵御金融开放带来的种种风险,更多的是面对未来社会发现一个新的金融逻辑。而当我们站到这个层面上去思考问题时,格局会放大,会读懂和捕捉到很多创新的机会,会发现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来做,需要我们迅速去做。

记得我们刚开始推“住房租赁”战略的时候阻力比较大,大家会有疑问:“这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效益?”其实我们就想帮助老百姓解决住房问题,尤其是我们这代人,好多都经历过没有房住的痛苦。而现在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我相信大家都是可以感同身受的。作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我们始终是要对社会负有一份责任的。

说到具体产品,好的产品永远是利他的、无私的,这样才会创造出受大众欢迎的、真正为社会服务的、一个站得住脚的金融产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我们建行推出的产品,也都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但短期来算我们的利益和投入产出比,可能不那么显著,但建行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我们肩上是有责任的,是要推动社会进步的,是要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的。

我习惯把金融比作水,“金融之水”,所以给今天的课选的题目是“以数字技术重修金融水利工程”。数字化是现代经济社会的重大发展趋势。今年春节以来的疫情使我们对这个趋势认识得更加深刻。由于疫情进一步加速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于一些行业来说,数字化从锦上添花的可选项变成了迫在眉睫的必选项,而对于一直走在数字化前列的金融业来说,疫情则是一场真实的压力测试,是数字金融的试金石,也是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器。

我们理解,数字金融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助力国家治理能力提升、增进人民福祉的必然要求。数字金融不是简单地将传统金融业务从线下搬到线上。如何让数字技术构建起新金融的“水利工程”,让金融活水源源不断地流向实体经济最需要的地方,让金融资源配置公平和有效,才是我们的目标。 

一、善治金融之水

灌溉实体经济的田间阡陌

善治国者,必先治水。兴修水利自古以来就是定邦安民的国之大事。金融就是滋养现代经济社会的活水,通过资金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错配,为实体经济提供充分的流动性,保持社会的活力。国家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都需要通过“水利设施”进行传导。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投资拉动经济背景下,传统金融“水利设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扩大生产规模、促进市场交易、实现经济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然而,随着经济动能转换和结构调整,以规模增长为标志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传统金融“水利设施”已经相对陈旧。金融“蓄水池”里的“水”很多,但实体经济的“田”却旱涝不均,想要“放水灌溉”,一不小心又会出现“大水漫灌”。如何善治金融之水,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更好地支持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数字技术为我们提供了破题之法。

一系列重量级技术的聚合演进,使金融以数字化的方式重修“水利设施”。5G通信技术使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建立起更迅速、更直接的连接,相当于构筑了一张密密实实的水网;通过大数据技术,我们能够实时地掌握各个用水节点的真实需求和用水情况;借助云计算,水资源可以灵活地实现跨区域调用;人工智能提供自动判断和智能调节的供水能力;区块链则通过对水网的分布式改造,保证供水链条上每一个节点和终端的信息一致性。通过数字技术,金融活水能够按照社会需求,以健康的方式流入实体经济的田间阡陌。

(责编:李彤、杜燕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