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投行开业专家谈

黄志凌:必须用大国经济思维理解亚投行

黄志凌

2016年01月16日11:58  来源:人民网-金融频道
 

黄志凌

2016年1月16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正式开业。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筹建亚投行的倡议,迄今只有两年多的时间,并且得到广泛的关注与响应。前所未有的组建速度与广泛的参与热情,打消了一个时期以来国际社会对亚投行的种种猜疑与误解。

第一,金融危机之后,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基础设施落后的瓶颈约束,而发达国家基础设施老化、亟待更新压力也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恢复的重要制约因素。亚投行从倡议、筹建到运作,都是力图解决新兴市场基础设施瓶颈约束和发达国家基础设施更新的资本难题。这是一个解决共同难题的金融组织,是利益共同体,是全球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机构,而不是一个区域性的、或者专门服务个别国家的金融工具。

第二,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所需资本需求巨大,现有商业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组织都难以满足,大型经济体的国际金融合作就显得尤为迫切。已有的磋商实践和未来的发展战略,都将证明亚投行不是一个取代性的国际金融机构,而是一个与现有国际金融机构在能力与功能上相互补充的新生力量。多边的多元化的金融合作将是亚投行的最重要特色。

第三,尽管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困难,地缘经济利益矛盾也比较突出,但国际经济合作仍然是主流呼唤,大型经济体更加意识到肩负的国际责任。在这种背景下,亚洲和欧洲的主要经济体组建的亚投行不可能成为一个拉帮结派的对抗性的金融组织,而是立足于解决全球最迫切的现实经济需求与长远发展愿景的战略投资机构。否则的话,就很难有目前参与广度与热情。

第四,当前世界经济既面临普遍的产能过剩和资本过剩问题,也存在大量欠发达国家的需求缺口难以满足问题。解决这种结构性矛盾,不可能再像十八世纪至二十世纪那样为了输出资本、瓜分市场设立一些狭隘的金融工具。亚投行设立的初衷就是为了最大限度惠及项目所在地国民利益的多赢金融安排。这也是亚投行设立时许多欠发达国家和众多发达国家的共识。

第五,由于历史积累的发展水平差异,新兴市场国家与发达国家在金融技术水平差距很大。亚投行为此在治理机制方面做出了很多特殊安排,确保项目运作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吸收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金融理念与规则、先进的金融技术与方法,有效提升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技术水平。这也是中国和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积极参与、推动亚投行尽快运作的重要动力。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用新世纪的大国经济思维来理解亚投行的设立与运作。

(作者系中国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责编:李海霞、吕骞)

原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