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圓桌》兩會系列報道
“兩會”聚焦:創新貨幣政策工具 切實降低融資成本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綜合運用降准降息、再貸款等手段,引導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高於去年。”
如何把握好政策出台的力度、節奏和重點?怎樣“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全國兩會期間,人民網《金台圓桌》連線採訪了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福証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共同探討“創新貨幣政策工具 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加大逆周期調節
穩健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
今年以來,貨幣信貸逆勢增長,體現了有力的逆周期調節。數據顯示,1至4月人民幣貸款新增8.8萬億元,同比多增近2萬億元,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速分別為11.1%和12%,增速明顯高於2019年。
唐建偉對人民網記者表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主要是針對內外部復雜的環境而言。目前經濟變量還存在很大不確定性,靈活、適度的政策是最佳選擇。為應對疫情沖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需要營造更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同時,靈活適度也表現在政策工具的組合使用上,未來降准、降息,再貸款、再貼現等工具的使用會靈活安排推出,目標是促進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落地效率。”唐建偉說。
記者梳理,今年年初至5月份,央行3次降准釋放資金1.75萬億元。進一步降低了社會融資成本,支持了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發揮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積極作用。
“穩健貨幣政策的靈活適度體現在根據宏觀風險變化靈活適度調整,當前重要的判斷是,外部風險逐步大於內部風險,宏觀風險逐步大於微觀風險。”程實對人民網記者表示,還要根據微觀需求變化進行靈活調整,中小微企業金融需求不僅集中在應急性金融救助上,還需要進行結構性的金融安排。貨幣政策的靈活調整,也需要根據政策搭配進行安排。
直達實體經濟
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
圍繞“穩健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與“創新直達實體經濟貨幣工具”的關系,程實認為,兩者相輔相成,互為支撐。靈活適度目的是為了更好直達實體經濟的真實需要,通過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方式,才能夠實現貨幣政策的靈活適度。
唐建偉認為,在增強實體經濟融資可得性同時,要減少中間環節成本,進一步給實體經濟融資帶來便利和減負。在疫情期間,再貸款、再貼現等支持企業復產穩產的工具,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魯政委也表示,再貸款、再貼現,由央行提供資金,直接指向的對象是小微企業,成本由央行精確控制。
“除了傳統貨幣政策工具的組合式應用,在貨幣工具的創新挖掘上發力。間接融資更多是用專項、定向信貸投放,直接融資可為企業提供更多發債和上市便利,最終實現實體經濟融資可得性提升、融資成本不斷下降、企業與金融共生共榮局面。”唐建偉說。
同時,唐建偉也強調,貨幣政策工具要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要重視經濟增長、就業、通貨膨脹等諸多宏觀目標的有效協調。
降低貸款實際利率
推動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
2020年《政府政府工作報告》還指出,務必推動企業便利獲得貸款,推動利率持續下行。
數據顯示,今年5月中旬,新發放貸款中,利率低於原貸款基准利率0.9倍的佔比為35.3%,是LPR改革前的近4倍。進一步暢通了貨幣市場利率向貸款利率傳導渠道,降低了貸款實際利率。
程實表示,貨幣政策不拘泥於傳統思維,不受限於單一渠道,要以“六穩”“六保”為核心目標,以豐富多樣化的金融服務,幫助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解決問題。
“結合小微企業融資單筆規模小、需求豐富、頻繁等特點,商業銀行可以加快產品創新力度,構建以標准化產品為基礎、以差異化產品為補充的多層次產品體系。”唐建偉說,可開展供應鏈金融,依托產業鏈核心企業,為上下游企業提供無需抵押擔保的融資。
央行數據顯示,4月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5.1%,增速比上年末高2個百分點。4月新發放普惠小微貸款平均利率為5.24%,比上年12月下降0.77個百分點。4月末在金融機構有貸款余額的中小微企業超過2800萬戶。
在魯政委看來,銀行機構還可以利用大數據,通過小微企業線上平台歷史數據,對其提供無抵押貸款支持,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發展金融科技,豐富金融產品供給,利用區塊鏈等信息技術,解決中小微企業在征信過程中面臨的信息不確定性,降低征信成本,降低中小微企業整體融資成本。”程實說。
《金台圓桌》兩會系列報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