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金融>>上市公司

联想控股为何偏爱实业 情怀之外更是好生意

2017年09月04日10:36 | 来源:中国网
小字号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在其诗作《未选择的路》中这样说。用这句话形容联想控股15年来走过的路,也许再恰当不过。在所有的投资公司里,联想控股“投资+实业”,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双轮驱动的打法并不多见。在这条路上,它鲜有同行者,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外界也很难理解这样的选择,至少它看起来不那么“实惠”。

  直到好风景逐渐出现在眼前。

  刚出炉的2017年联想控股半年报给人的感觉是,拨开层层密林之后,联想控股可能正在接近他们想要的风景。整体经济形势并不景气的情况下,联想控股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双升,上半年联想控股营业收入1424.82亿,同比上涨6%;归母净利润26.87亿,同比上涨4%。这算不上什么骄人的成绩,但我们还是能从一些板块的突出表现中看出,联想控股的耐心正在逐渐获得回报。例如,被认为最不讨巧的板块农业与食品板块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08亿,同比上涨64%,归母净利润1.25亿,同比上涨346%。

  柳传志和朱立南种下的地正开始结出他们想要的果实。

  这条路走起来并不容易,比如柳传志需要一遍遍的跟投资者和媒体解释中国人对食物的态度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中国土壤有机质的数据何等可怜,而资本又将会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但他最想说的一句话或许是:这需要时间。

  在半年报公布之际,柳传志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金融资本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话音未落,9月1日,联想控股公告以14.8亿欧元战略投资卢森堡国际银行。这家老牌的欧洲银行如何在联想控股“投资+实业”的布局中发挥作用,应该是一个令外界非常感兴趣的话题。金融板块作为联想控股一个新的支柱产业一旦被打造成形,对于实业的推动应该是值得期待的。有理由相信,对于柳传志和联想控股而言,金融资本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不是一句“应景”的表态,因为回过头来看联想控股15年走过的路,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联想控股也没有偏离这条道路——一条更难的路。

  最重要的标签

  柳传志身上有很多标签,但有一个标签不常被人们提起,那就是实业家。这其中的微妙之处在于,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实业家”并不是值得称道的标签,它往往意味着你所经营的公司并非处于互联网、金融、房地产等最为风光的行业,在这个时代的公司鄙视链中,实业公司已经和它们的利润水平一起,毫无悬念地沉沦到了下游的位置。

  但对柳传志而言,他最重要的一个标签或许还就是实业家。联想集团自不必说,这家年销售额400多亿美元的公司毫无疑问是中国实业领域最具标志性的公司之一,可以说,中国制造的水准获得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认知,是从联想集团开始的。从2000年后,柳传志淡出联想集团的日常管理,并和朱立南联手操盘投资控股公司“联想控股”,似乎他身上的实业印迹变得模糊了。事实恰恰相反,柳传志对于实业的热情因为资本的力量而获得了更大的空间。

  在联想控股旗下,有君联资本、弘毅投资和联想之星三个不同类型的财务投资公司,分别覆盖了VC、PE和天使三个不同的投资阶段,掌管了超过1000亿人民币的民间资金。柳传志粗略算过一笔账,“联想控股十五年来共投了大概630家企业,这些企业大部分都属于实体经济”。

  “应该讲我们所有的投资都是脱虚向实,就是所投的企业我们投下去以后,绝大多数都是能够踏踏实实的做实体经济,能够为中国的社会服务的。”柳传志不久前在世界西商大会上曾表示。并且他颇为自豪的表示,联想控股所投资的这些实业公司,“就是它们上市的时候的市值跟今天的这个市值比,到现在增加了有8000亿人民币,营业额增加了5000个亿”。

  碗里的饭和锅里的饭

  作为一家投资控股公司,联想控股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承续了柳传志在联想集团时期对于实业的执着。在柳传志看来,资本只是工具和手段,做强实业才是最终的目的。

  但凡能在商海沉浮中存活下来的企业家,几乎无一例外都有一种“恐惧体质”,就是即便在最风光的时候,也会对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如坐针毡(这种人反而会在企业最艰难的时候信心百倍,斗志十足)。

  1990年代末,是联想集团最风光的时候,联想电脑成为中国之王,业绩飞涨,股价一路飙升,但柳传志内心的不安却在与日俱增。他发现那些与联想同时代的很多PC公司,在联想崛电脑崛起的同时,逐渐开始走下坡路,甚至一蹶不振。

  这给了柳传志很大的警示。他认为“高科技领域确实是引领着经济的发展,但是风险确实很大,就是一个发展方向错了那整个就全错了”。在他看来,当时的联想尽管在中国做得很不错,但随时有可能被超越、甚至被颠覆。因此他果断地作出了著名的一分为二的决定,将联想品牌和代理业务分别交给了杨元庆和郭为,让他们更专注于各自领域拼杀,而他与朱立南等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风险投资。这个决定让杨元庆、郭为等“年轻人”获得了更大的施展舞台,而整个联想系则赢得了更广阔的腾挪空间。

  按柳传志的说法,企业家应该“对不确定性有充分的了解,所以在吃着碗里饭的同时在观察着形式,在为下一步做铺垫,吃着碗里的还要看着锅里的,战略是在不断迭代中制定的。”

  联想控股的成立,既缘于柳传志“走上风路就开始布局”的战略思维,但同时也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时代背景,即彼时,资本的力量逐渐被一些中国的企业家所认识,并在实际的商业运作中,开始发挥巨大能量。让柳传志感触颇深的是,原来杂乱的中关村,由于资本的大量涌入,开始呈现了完全不同的面貌,以BAT为代表的一大批互联网公司开始异军突起。商业嗅觉敏锐的柳传志也许正是在那时意识到,一个更大的舞台已经出现。

  实业正循环

  在中国的投资公司中,联想控股也许是布局最为全面的一个。君联资本、弘毅投资和联想之星作为VC、PE、和天使覆盖了企业发展的全周期,再加上后来的战略投资板块,联想控股自创立以来,基于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不断推动自身的战略演进,逐渐打造出“资本+实业”的战略格局。

  无论从投资周期、覆盖行业还是本身的模式来看,联想控股都是一家业态非常复杂的公司,但无论业态如何变化,他始终被一个共同的锚牵着,那就是实业。正如柳传志所说,联想控股三个财务投资公司掌管的1000多亿的资本,大多投向了实业。在君联资本的几个经典投资案例中,无论是中国最大的打印机设备生产商艾派克、全球最大的锂电池自动化设备制造商先导智能,还是国内安防视频监控芯片市场主要供应商富瀚微电子,都是其所在行业的翘楚,也是典型的实业型企业。联想控股旗下的弘毅投资,在投资江湖赖以成名的“绝技”之一是国企改制,2007年,联想控股收购中国医药行业第一家境外上市公司“中国制药”母公司石药集团100%股权,当时其市值仅为23亿港币,其后联想控股将石药集团的股权全数转让给弘毅投资。在弘毅2014年退出时,其市值已经达到了400多亿港币,今年,石药市值突破600亿港币,而十年间的发展,随着机制改革、战略调整和管理提升,是要集团从以生产低价值原料药的企业,成长为高价值创新药为主的企业,推出了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不仅在中国,而且在美国、欧盟都被认可的创新药、仿制药。其后,弘毅投资先后参与了中联重科、巨石股份、锦江股份、城投控股等国企的改制,无一例外让这些实业公司插上了翅膀,弘毅也因此获得了丰厚的投资回报。

  联想控股做投资的特点是,被投企业得到的不仅是资金,还有多方面的增值服务,包括机制转型、知识技术和管理的创新和突破、上下游链接、海内外结合等等,可以说,在对实业公司的投资上,联想控股已经摸索出了一套非常成熟的打法。

  与很多投资公司不同,联想控股颇为独特的是战略投资板块,用柳传志自己的话说,“所谓战略投资,就是在我们所看好的几个领域,投几家公司,就当成自己的企业来做,希望它在另外一个领域能做成像联想集团一样,帮助它成长起来,而不是投完再卖。”这种自己“养孩子”的实业心态,应该说和柳传志一贯以来坚持的思路是一脉相承的。

  从联想集团到联想控股,从财务投资到战略投资,联想控股始终处于一个以实业为轴的正循环当中,实业公司联想集团发展壮大后,为联想控股提供了充足的弹药,后者再将这些弹药通过投资的方式,投入到更多实业领域,这让联想控股成为投资圈独有的“实业派”公司。

  

(责编:李栋、赵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