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加速与国际接轨 创业板市盈率趋近纳斯达克

2017年07月25日07:59  来源:南方日报
 

今年以来,无论是上半年“漂亮50”一度主宰市场,还是近期周期股接力带动沪指冲上3200点,A股均走出了鲜明的价值投资行情。在蓝筹上涨估值修复的同时,高估值中小创一路下行,尤其是创业板指数估值正不断接近纳斯达克综指。

近年来,随着A股逐渐与国际接轨,海外资金价值型投资风格促使A股市场风格向“价值”、“低风险”和“绝对收益”切换。在业内知名券商人士看来,估值重构的原因在于国内外制度环境的变化:一方面IPO提速、打击炒壳等导致壳价格缩减,另一方面A股国际化程度上升。就中长期而言,价值投资复兴将会是大势所趋,投资者开始更重视基本面,炒题材、炒壳等行为将会被市场淘汰。

●南方日报记者 郭家轩

创业板估值显著回落但仍处于高位

据相关统计显示,基于目前已公布业绩的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中国创业板指数市盈率仅为36.2倍。这一数据意味着什么?

一方面,相比2015年5月133倍的市盈率,创业板估值已显著回落,并迎来了短期内的相对底部;另一方面,这一数值仍略高于美国纳斯达克综指的34.3倍,两者之差是创业板指数自2010年诞生以来的最低水平。也就是说,创业板指正在与纳斯达克估值水平趋近,资金正在回归价值投资。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创业板跌幅已达14.57%,同期纳指上涨17.66%。过去一年,创业板指数下跌25%,而纳斯达克指数则上涨25%。创业板指数下跌背后是不少创业板明星股年报业绩表现不及预期,股价经历断崖式下跌。除了众所周知的乐视网受困于资金链缺口,上半年预亏6.42亿元外;7月13日,另一家创业板权重股温氏股份也公告今年上半年业绩预降超七成。公司预减报告一经披露,股价即在两日内跌去15%。截至7月21日收盘,温氏股份市值与高位相比已缩水一大半至1028亿元。另外,网宿科技、掌趣科技、同花顺等一批明星股也纷纷预告业绩下滑。

分析人士认为,创业板回调根源在于整体估值太高,而且,随着IPO提速、监管趋严,将会继续对创业板的估值“泡沫”进行挤压,资金将逐步回归价值投资。

今年以来,国内股市IPO延续去年年底的趋势,提速明显。数据显示,截至7月14日,今年IPO发行数量已达到260家,超过前5年全年平均水平,融资额达1306.34亿元,接近2015年和2016年全年水平。另外,严格退市制度、规范并购重组以及再融资新规趋严等政策,也使得壳价值大幅下降,题材炒作受到打击,市场壳交易数量和规模均出现明显下滑。

“随着IPO提速、并购重组新规、再融资新规趋严,A股市场壳股等题材股稀缺性不再,运作成本明显提高压缩了牟利空间,炒壳明显降温,且伴随着退市制度的推进,上市企业优胜劣汰更为常态化,投资者会越来越重视上市企业真正的价值和成长性。”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中国创业板指数的估值已从2015年股市峰值回落,但相对于中国其他股市板块或大多数全球指数来看,其仍处于高位。从目前实际估值来看,截至24日收盘,创业板动态市盈率仍高达53.85倍。同时,从个股市盈率来看,截至7月23日,超过200只创业板个股动态市盈率仍在200倍以上。再加上下半年并购重组监管、金融去杠杆的力度有望延续,后市创业板估值仍可能会面临回调。

A股蓝筹仍存估值修复空间

其实,创业板估值回归正是A股逐渐与国际接轨、估值体系向价值投资切换的一个缩影。就在高估值高溢价的中小创、题材股等亦不再受市场的青睐,创业板进入“杀估值”的下行阶段的同时,业绩稳定、估值低的蓝筹股估值却开始向上修复,上证50指数一路走高,A股行情“价值投资”的色彩愈发浓烈。

比如,大盘蓝筹如工商银行的动态市盈率自去年同期的5.53倍上升到6.72倍,格力电器的滚动PE自去年同期的8.25倍大幅上升至13.28倍,估值修复明显。

近期A股走出了鲜明的价值投资行情,意味着A股估值体系正开始重构,并加速与国际接轨。任泽平认为,从中长期来看,价值投资复兴是大势所趋,投资者对上市企业的评判也将回归以基本面为核心,忽视基本面去炒题材的做法越来越不被市场认可。究其原因,这是内外合力的共同作用,也是A股与国际接轨的必然结果。

近年来国内股市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先有沪深港通,后有A股“入摩”,在这样的趋势下,海外资金会持续不断流入中国股市。截至7月24日,沪股通累计资金净流入达到1602.47亿元,深股通去年年底开通,净流入额累计也已达到965.56亿元。而根据MSCI预计,“入摩”初始流入A股的资金约在170亿—180亿美元,若A股在未来完全纳入,资金流入会达到3400亿美元。

在任泽平看来,A股走向开放已是定局,外资在短期内对A股投资风格更多起一种指引作用;从更长期来看,其则会成为A股市场重要的投资者。同时,海外资金价值型的投资风格也会使得A股市场的估值体系发生重构并与国际接轨,使市场风格向“价值”、“低风险”和“绝对收益”切换。

数据显示,从2017年第一季度QFII的股票投资情况来看,海外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市值达1144.40亿元,较去年底增加了39.21亿元。分行业来看,银行业414.58亿元、食品饮料189.36亿元和家用电器138.65亿元位居前三,非银金融为一季度新进行业,持仓为0.3亿元。个股而言,居前10的分别为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贵州茅台、美的集团、海康威视、五粮液、格力电器、上海机场和洋河股份。不难发现,外资偏好业绩稳定、估值低、风险低的优质蓝筹股,而银行、大消费龙头等格外受青睐。

值得一提的是,在A股正在与国际股市接轨的趋势下,对标美股,A股蓝筹尚存在估值修复空间,其中以银行业的低估最为明显。

根据方正证券统计,截至7月14日,美国S&P500指数中的银行业滚动PE为14.11倍,而A股银行业仅为7.03倍,不足美股的一半;保险业尽管PE估值相当,但中国平安等龙头PEG(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明显低于美股对应标的,存在低估有待修复;食品饮料和家电等部分消费品行业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具备高增长潜力,且龙头企业估值不高,应予估值修复和成长性溢价;周期性行业盈利情况和成长性都优于美股,且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的逻辑,龙头的估值有待进一步提升。

(责编:李栋、李海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