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资金觊觎A股市场 上市公司被举牌烦恼待解

2016年10月21日07:52  来源:证券日报
 
原标题:多路资金觊觎A股市场 上市公司被举牌烦恼待解

  随着中国男足踢进“十二强赛”悬崖边,一些好事者再次将其与A股市场联系起来。笔者虽然不同意这种对比,但二者却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吸金”能力超强:中超俱乐部保级需要上亿元的投入,争冠则需要数亿元的投入;与之相对应的则是,A股上市公司频频遭遇举牌,资金动辄数十亿元、上百亿元。足球的事我们暂且不谈,上市公司被举牌的烦恼则需要尽快找到消解的办法。

  被举牌公司的工作状态基本是这样的:董事会办公室、董秘办等职能部门增派人员,负责对外解释公司被举牌的相关情况,同时也要密切关注传真机、电子邮件等信息渠道,避免漏了材料造成失误。被举牌公司不得不用相当的精力来处理相关事项,这对公司的发展显然没有益处。这种状况也是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所不愿意看到的。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17日,年内A股上市公司共发布举牌公告91次,涉及上市公司53家。另一项数据显示,A股市场目前共有142家上市公司无实际控制人。

  尽管举牌资金来源比较复杂,但基本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保险资金。自2014年年初至今年8月份,A股共发生262次举牌,涉及150家上市公司,举牌方耗资近3000亿元。其中,保险机构举牌上市公司数量占到总数的三分之一。

  近年来,监管层不断为日益膨胀的保险资金拓宽投资渠道,但长期低利率、资产荒、大资管等三方面制约了保险的资金运用。于是,部分保险公司将投资目标锁定在股权结构松散的A股上市公司。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持续一年多仍没有定论的“宝万之争”,另一个则是阳关保险举牌伊利股份。阳光保险明确表示,举牌系基于对目标公司未来前景的看好,不主动谋求成为第一大股东。同时,强调未来12个月内将不再增持。这是首家宣布不控股不增持的举牌方。

  另一类是私募基金,也包括市场游资,甚至包括个人专业投资者。这类举牌案例,多是举牌方出于利益诉求而做出的,或博取股票差价,或赌目标公司重组。如深圳瑞莱嘉誉不惧慧球科技被“ST”,连续增持几度举牌,其直言看上的就是重组预期。

  还有一类则是产业资本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一致行动人。产业资本的举牌多是出于产业链扩张整合而进行的市场化并购活动,只要相关产业政策允许,其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而一致行动人则是一些中小投资机构的“抱团”行为,其目的是抓住市场热点博取更大的关注,同时获得不菲的收益。

  既然举牌是市场化的行为,作为一线监管者的沪深交易所自然是责无旁贷。两个交易所对被举牌上市公司就曾多次发出问询函,要求对相关事项进行澄清、说明,以维护市场秩序。下半年以来,围绕二级市场举牌频现、规避“借壳”现象日渐突出等新情况、新问题,两个交易所加大了对违规行为的监管力度。

  目前上市公司被举牌的行为是不是存在“形似”市场化而“神非”的问题呢?笔者以为,举牌是市场行为需要加以肯定,但监管层需要加以规范解决“神非”的问题,方法之一就是提升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及时全面这个牛鼻子。另一个则是抓紧修订相关法律法规,让市场行为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条文约束。如此,上市公司被举牌的烦恼就会得到消解,甚至变成皆大欢喜的事情。

(责编:吕骞、伍振国)

相关专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