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海:兴产业谋发展 用心照亮小康路

杨正海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受访者供图)
2月25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云南省普洱市分行会计员杨正海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在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勐班乡迁岗村村两委和村民看来,杨正海获得这个荣誉实至名归。
2015年,杨正海受组织委派,来到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勐班乡迁岗村,先后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村第一书记。他致力改善当地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推动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在村两委和扶贫队员眼中,他是脱贫的带头人;在迁岗村百姓心里,他是致富的“引路人”。
为民办实事 成为村民贴心人
迁岗村地处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勐班乡西南,是邮储银行云南省分行定点帮扶的重点村之一。数百年来,这里的人们靠种玉米维持生计,年轻人背起了行囊外出谋生,留守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和孩子。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杨正海始终坚持实实在在为村民服务,与村两委做好村务工作,贴心为民办实事。
为深入了解困难家庭贫困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措施,杨正海挨家挨户摸查情况、宣传政策、倾听诉求、收集民意。村民白天下地干活,他就去田间地头;晚上村民回家,他又再次入户走访,了解情况。经常早上吃一盒方便面就出发调查,直到晚上回到住处才能做点吃的,这种情况持续了好几个月,杨正海把迁岗村的情况摸得“门儿清”,也成了村里的“自家人”。
“杨书记,您今天去哪里?能不能帮我带点种子回来?我们想尝试种点水果。”走在村子里,杨正海常常会遇到村民寻求帮助。
每当村民有需求时,杨正海总是认真地拿出本子或者手机仔细询问细节,记录下来,在外出时带回村民需要的物品。
“老人叫我小杨,年轻人习惯叫我海哥,能够和乡亲们打成一片,得到大家的认可,我觉得很欣慰。”
修好致富路 村庄旧貌换新颜
杨正海驻村工作前,迁岗村与外界连接的唯一道路是一条泥泞不堪的土路,村民们的外出、农资的运进、粮食的运出都非常不方便。村里的道路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车辆基本没办法通行。不仅交通不便,饮用水短缺也是村里的大难题。
当时,杨正海需要在扶贫点与外界之间开展沟通、协调、联系等日常工作,交通非常不便。这让他更加深刻感受和认识到,交通问题是阻碍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最大障碍。
要想富,先修路。驻村期间,修路成了杨正海的首要任务。在迁岗村担任第一书记期间,杨正海和村两委班子主要成员主动向相关部门报告迁岗村道路交通落后和饮水无保障问题。
杨正海积极沟通联系项目资金支持,落实扶贫政策、解决贫困村群众的实际困难。最终,通过不懈努力,杨正海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为迁岗村争取了20多公里村组道路改造和硬化项目。道路通畅了,饮水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扶贫出实招 照亮群众小康路
村民们致贫的原因明确了,通畅的道路为村民脱贫致富也带来了希望。如何带领村民致富,留住村里的年轻人,成了杨正海着力解决的另一件大事。他为村民制定了茶叶扩大种植、品种改良发展计划,开展政策宣传、推动消费扶贫,村里的火腿、茶叶、蜂蜜等农特产品通过这条致富路,销售到云南省内外。
杨正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情况。(受访者供图)
熟悉村情、组情、户情,了解实际困难和问题,分析帮扶的着手点后,杨正海拿出了一套相对成熟的产业化发展方案,积极向邮储银行云南省分行、普洱市分行汇报,并对接省、市分行对定点帮扶村和村民的调研走访,得到了省、市分行的大力支持。经过深入调研和探讨,邮储银行云南省分行给予了包括迁岗村在内的勐班乡所辖贫困村共计380多万元捐赠资金,助力当地发展特色产业。
杨正海还积极向村民宣传金融知识、介绍邮储银行扶贫政策,积极协助邮储银行景谷县支行向村民发放扶贫小额信贷及其他支农贷款,为村民发展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村民老蒋便是受益农户之一。之前,他们一家四口全年的收入不足3500元。2018年,老蒋利用邮储银行和上级政府产业发展扶持资金购买了西番莲果苗,并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始了西番莲的种植,西番莲成熟后有定点回收公司,不愁销路,给家里带来了不少收入。再加上入股村里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分红收入,老蒋一家每年收入超过4万元。依靠产业发展,2018年底,迁岗村实现了整村脱贫,2019年迁岗村村民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
2018年至2020年末,邮储银行景谷县支行累计发放涉农贷款3281笔、贷款金额3.73亿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3573人,为景谷县贫困村发展产业提供了资金支持,助力村民拓宽了收入来源、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有责任尽自己的一份义务帮助困难群众谋发展、找出路,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让乡村发展起来,这样才对得起组织信任,不辜负群众的期望。”杨正海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