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金融>>2020年>>助力脱贫攻坚的邮储力量

蔡川村巨变背后的致富密码

——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金融精准扶贫的“蔡川模式”

2020年12月09日11:18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寨科乡蔡川村,地处六盘山特困连片地区,十年九旱、土地贫瘠,“吃水没有源,走路很艰难,三年两头旱,口袋没有钱”,曾是这里的典型写照。

12年前,蔡川村贫困人口占比达79%,村里没有一处像样的砖瓦房,破旧的窑洞、泥泞的土路,一户人家的全部家当仅值两三千块钱,整个村子不通电、不通水。

而时至今日,曾经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成了中国金融精准扶贫的典范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从2008年的不到2000元增长到2019年底的11600元,村里实现了通柏油路、通水、通电、通网络,村民住上了红砖瓦房,用上了手机、电视、洗衣机、电脑等现代产品,家家户户基本都有一辆农机用车,出行基本依靠小轿车、摩托车。

蔡川村的巨变,是我国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战役的重要成果的缩影。在这个中国的“脱贫奇迹”中,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所打造的金融精准扶贫“蔡川模式”发挥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在这背后,还有一个邮储人的故事格外动人,他就是邮储银行宁夏区泾源县支行行长马沛祥。

西海固“造福人”马沛祥:让358户穷亲富起来

一块邮储银行“信用示范村”的路边牌,如今成了蔡川村的“地标”。蔡川村党支部书记马金国介绍,蔡川村地处六盘山的特困地区,是“山沟里的山沟”。12年前,全村358户家家户户几只羊、几亩薄田,整个村子没有通电、通水,饮水要靠水窖来储存雨水。他想为村里规划点养牛产业以打破僵局,可这买牛的钱让他犯了难。马金国彼时到处筹钱,却接连碰壁。

当他找到时任邮储银行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文化西路支行的信贷员马沛祥时,马沛祥答应去蔡川村看看情况。马沛祥和同事用了3个月的时间,翻过一道道梁、绕过一个个山脊、走进一个个窑洞,把蔡川358户村民挨家挨户走访了一遍。 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马沛祥说:“当时想得很简单,就是要把贷款用到百姓最需要的地方。”

在邮储银行贷款支持下脱贫致富的蔡川村村民杨宗仁如今拥有约200平方米的标准化牛棚。牛棚外晾晒着一堆刚发酵好的青贮饲料。整洁的院子里,铡草机、农用车、小轿车一应俱全。

“我做梦都想不到能有现在的生活。”杨宗仁说,“家里5口人以前住在破窑洞里,真是穷得叮当响。”走进杨宗仁的旧窑洞,洞口用编织袋遮掩着,洞内一个土炕,放着几床破被子,墙上挂着几张旧照,依稀可见当时的生活场景。12年来,杨宗仁的贷款金额从1万元增长到15万元,从只有1头牛到25头牛,其中的5头还是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黑安格斯牛,家里住上了新房,用上了现代化的家电,日子越过越好。

为山乡带来改变的马沛祥也实现了自身的蜕变成长。从当初的信贷员,到如今的邮储银行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支行行长,马沛祥有着很深的感悟:“等你真正学会把人民的需求放在心里,把贷款交给最需要的人民,才能真正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信贷员。”

真心才能换真心,这是马沛祥一直在重复的一句话。“那时总有人说我是结上了蔡川358户穷亲,我都一笑置之。因为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拔掉穷根!”

破无抵押、无担保难题:“蔡川模式”打造金融扶贫范本

蔡川村的巨变来之不易。蔡川村距离固原市60公里,地域面积40平方公里,交通不便,去蔡川村只能坐乡村小班车到村部门口,进村靠步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

2008年,第一次走进蔡川村调查,翻山越岭的山路和村里的贫困景象已经让马沛祥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而摆在他眼前一个更大的难题是,这里的村民缺担保人、缺抵押物,贷款授信审批会很难通过。

在蔡川调研后,马沛祥心里明白,蔡川村祖祖辈辈穷了这么多年,太渴望这笔钱了,一定不能让村民错过这个机遇。为了解决贫困户无抵押、无担保难题,帮助贫困户得到贷款支持,马沛祥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农村的社会圈子小、亲戚连带,长期以来形成的熟人圈可以互相“贴身监督”,对约束贷款户很管用,完全可以建立一个适合农村实际的“村民信用圈”。

经过多次讨论和评估,这个想法得到了单位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很快,马沛祥挑选了14户有些养殖经验的农民进行试点,邮储银行向他们发放了养殖款共17万元。时间很快到了2009年,试点的14户村民提前1个月就还上了贷款,马沛祥说那一刻“心里暖融融的”。

在蔡川的实践中,一个“大户保小户,富裕户保贫困户,村干部、养殖能手任意保三户”的互相担保模式渐渐明晰,这既解决了村民无抵押、无担保的难题,又构建了较为可靠的小团队信用保障机制。蔡川村全村人都纳入了信用保障体系。用蔡川村村民海德富的话来讲:“不还钱在村里人面前都抬不起头。”

2010年,马沛祥和他的同事们又帮助蔡川村成立了金羚牲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为社员提供品种选育、养殖技术和市场销售等服务,同时协助邮储银行进行农户借款的用途审查和监督管理。合作社成立后,成员迅速扩大到82户,贷款金额达到430万元。

从发放14户、17万元贷款开始到发放贷款3138笔、1.26亿元,邮储银行累计帮助蔡川村253户、1238人实现脱贫。蔡川村已于2016年底实现整村脱贫销号。

新型金融扶贫模式推广:全力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

找准切入口,发展普惠金融,对于解决好贫困群众资金难题,确保实现脱贫摘帽目标意义重大。在金融助推蔡川脱贫中,经过马沛祥和同事们坚持不懈的探索,“产业引领+能人带动+金融帮扶”的新型金融扶贫模式“蔡川模式”应运而生。

在这一模式下,通过邮储银行提供生产经营资金,扶持蔡川当地牛羊养殖特色产业,积极发挥蔡川村党支部、党建带头人、致富带头人的作用,支持蔡川村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从而解决了贫困农户“缺资金、缺产业、缺技术、缺抵押物”问题。

马沛祥和同事们探索出的“蔡川模式”并没有止步蔡川。因“蔡川模式”贴近农户实际,经验可推广、可复制,只要选准适合群众的扶贫产业,加以资金支持,就能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实现金融扶贫的真正价值。

在宁夏,邮储银行宁夏分行将“蔡川模式”推广到宁夏全区706个行政村,共发放贷款15万笔,累计金额近80亿元,更多的人一起共享“蔡川模式”结下的硕果。同时,邮储银行也在全行推广“蔡川模式”,让“蔡川模式”的经验走向全国。

“蔡川模式”是邮储银行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邮储银行加大金融精准扶贫力度,创新金融扶贫体制机制,全面增强金融扶贫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金融力量。今年以来,邮储银行进一步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金融扶贫工作,持续推进金融精准扶贫,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邮储银行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含已脱贫人口贷款、带动服务贫困人口的贷款)余额980.25亿元;涉农贷款余额1.3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200.95亿元。

(责编:罗知之、张晓赫)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