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金融

非遗传承人经营企业凭证书最高能申请贷款300万元

“徽艺贷”成了“及时雨”(财经眼·小微融资新故事②)

本报记者  吴秋余  葛孟超
2020年11月02日08:4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图①:古法榨油非遗技艺传承人焦新元(左)向银行信贷员介绍作坊经营情况。
  图②:焦新元在灌装菜籽油。程永立摄

  老作坊焕发新活力

  “以前老乡空有一身技艺,却没法贷到款,生意总也做不大,现在‘徽艺贷’让手艺人凭借自己的技艺就能直接获得贷款”

  秋天的黄山,天高气清,草深果红。黄山风景区西大门山脚下,近处马头墙黑白相映,远处山岭间雾气氤氲,好一派徽州气象。安徽黄山市黄山区焦村镇龙源村村民焦新元的古法榨油作坊,就坐落在这里。

  转过街角,还未进门,“嘿!呀!嘿!呀!”的号子声就传进了记者耳朵,空气中飘着浓郁油香。“古法榨油在这里已经传承300多年,我16岁拜师学艺,干了47年。”老焦肤色黝黑、手掌厚实、手指粗壮,一看就是个长年干活计的人。

  脱粒、去壳、磨碾、蒸坯、包饼、上榨……古法榨油要经过多道工序,步骤繁多。“别看是小作坊,这门手艺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哩!”老焦打开了“话匣子”。

  说话间,老焦开始进行古法榨油中最关键的一步——榨油。只见他在榨樘里用石块压牢了十几块菜籽饼,在榨机上装好木头楔子,便摆动起三四米长、200多斤重的大木锤。硕大的木锤在老焦手里格外“听话”。“出油了!”伴随着“砰砰”的撞击声和“嘿呀”的号子声,金黄的菜籽油慢慢从榨樘里流了出来。

  老焦的作坊不大,整齐摆放着三台榨机。他带记者走进作坊的里间,那里摆了五六口大缸。“这一缸油有500斤,那一缸有900斤。”挪开大木盖子,满满一缸菜籽油晃动着似要跃出缸口。

  “老焦啊,上次我来的时候还没这么多油,几个月就新产了这么多,你这儿快装不下喽。”和记者同行的建设银行黄山市分行黄山区支行行长程永立笑着说。

  “有了你们的贷款,这活不就更好干了吗?”老焦说着打开了仓库门,满库的麻袋映入眼帘。“今年年景好,菜籽又大又饱满,出油率很高,有了‘徽艺贷’提供的50万元贷款,我一下收了十几万斤菜籽,生产经营有保障。”老焦说。

  开心的不只老焦。“老焦人实在,别人收菜籽都是2块3毛钱一斤,他最高能给到2块7毛钱一斤,我们都愿意卖给他,今年一下子就收了我们家6万斤菜籽,钱款一次付清。”安徽黟县宏潭乡佘溪村村民方启峰说。

  这个让老焦和乡亲们获益的“徽艺贷”是什么?“以前老乡空有一身技艺,却没法贷到款,生意总也做不大,现在‘徽艺贷’让手艺人凭借自己的技艺就能直接获得贷款。”建行黄山市分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胡雪生告诉记者,“徽艺贷”是他们今年新推出的一款贷款产品,授信时,只要是非遗传承人,在正常经营的情况下,就能申请到最高300万元的纯信用贷款。

  万安罗盘制作技艺、徽砚制作技艺……在黄山市,像古法榨油这样的非遗项目还有很多。胡雪生指着手里的黄山市非遗传承人名单如数家珍地说:“像老焦一样,资金短缺往往成为制约非遗传承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徽艺贷’专门针对他们的融资难题,让手艺人能更方便快捷地获得资金支持。”

  好产品突破“准生”难

  “‘徽艺贷’的诞生其实充满曲折,因为它要跨越传统小微贷款模式的一些障碍”

  “徽艺贷”好在哪儿?老焦有发言权。

  “过去想贷款,房产土地是个宝,办手续烦得不得了。”老焦回忆说,以前银行一般只认房产证、村里出具的土地证明等,不办抵押不给贷款,材料加起来有好几本书那么厚,光签字就得半个多小时。“手艺人没有抵押物,贷款基本不可能。”

  “徽艺贷”不一样。“只要提供非遗传承人证书、营业执照等几样材料就可以,不需任何抵押和担保,年利率只有3.75%。”老焦说,不仅手续简单,针对非遗手艺人“越老越吃香”的实际情况,“徽艺贷”还打破60岁以上客户不能放贷的限制,让很多老艺人更好施展才华、传承技艺。

  这样的好产品,为啥现在才推出?“‘徽艺贷’的诞生其实充满曲折,因为它要跨越传统小微贷款模式的一些障碍。”胡雪生的思绪回到了一年前,“产品立项之初,分行组织开了几次会探讨可行性,作为主要牵头人,我当时压力特别大。”

  “第一次开会,大家抛出的全是质疑。”胡雪生回忆说,有人担心没有抵押和担保,借款人拿到钱就跑了;也有人质疑贷款利率太低,银行根本不赚钱;还有人直截了当地说:“传承非遗是文化部门的责任,和我们银行有什么关系?”经过几番激烈争论后,“徽艺贷”始终无法取得“准生证”。胡雪生干脆提议,请相关同事去实地考察后再下结论。

  百闻不如一见,实地考察让很多人改变了最初的看法,程永立就是其中之一。

  “多年经验告诉我,保证资金安全,就要先对客户人品做全面了解。”程永立说,第一次来到老焦的作坊,他只是简单询问了一下生产经营情况,出门后扭头就进了老焦邻居家。

  “老焦这人不错,平时乡亲卖给他菜籽,都是约定好一斤菜籽折算几两油。他接手这个作坊几十年了,从没短过别人一两油,每一笔账都清清楚楚,不信你去他办公室看看。”听了邻居介绍,程永立将信将疑地来到老焦的办公室。果真,墙上密密麻麻挂满了几十个像日历牌一样的账本,最早的竟能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

  一次不够,第二次造访时,程永立心里还在犯嘀咕。“老焦是非遗项目区级传承人,作坊去年现金流水200万元左右,理论上可以贷款50万元,可小微企业现金流水不一定靠谱,一纸传承人证书真的值50万元吗?”

  “没想到这次还没走到门口,我就下定决心给他贷款了。”程永立说,再访老焦作坊时,刚拐进街角,就看到一排旅游大巴停在门口,拉来众多慕名参观古法榨油技艺的游客。

  这让心存疑虑的程永立放了心,“我们的经验是,一看非遗传承人级别证明,二看客户信用,三看企业经营情况,这样就能有效防控风险。综合各种因素判断,老焦这个手艺既有经济价值又有文化价值,完全可以放贷。”

  在走访调研40多户非遗传承人后,胡雪生的想法渐渐取得大多数同事的支持,“徽艺贷”在今年4月正式推出。建行黄山市分行行长方志明介绍,截至9月末,建行黄山市分行已运用“徽艺贷”支持了包括老焦在内的29户非遗传承人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00多万元,目前未出现不良贷款。“虽然推出时间不长,但一推出就得到市场认可,建行安徽省分行已在全省推广。”方志明说。

  小贷款发挥大作用

  “‘徽艺贷’在促进非遗技艺保护、传承、再创新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让人们看到了手艺人的价值所在,这也是我们设计产品时的初衷”

  推动银企良性互动、促进非遗技艺保护传承……“徽艺贷”发挥了大作用。

  ——让非遗技艺得到更好传承和创新。

  “爸爸,我也打算学习榨油手艺,回作坊跟您一起干。”老焦的油坊生意越做越大,让原本想改行的儿子动了心。“这是儿子第一次这么和我说,看来这手艺后继有人了!”老焦很高兴。

  改变不仅发生在老焦家。郑影君是黄山市柏翰堂雕刻工作室的负责人,也是一名徽州三雕的市级非遗传承人。今年5月,他获得了70万元“徽艺贷”纯信用贷款,年利率与老焦一样,都是3.75%。

  “有了‘徽艺贷’的支持,我能更深入地钻研木雕技艺。”郑影君说,他用贷款资金购买了一块极为难得的沉香。“这块沉香可以雕刻成臂搁,写毛笔字时用来支撑胳膊。据我了解,以前还没有人用沉香雕过臂搁,得好好琢磨一下。”

  “‘徽艺贷’在促进非遗技艺保护、传承、再创新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让人们看到了手艺人的价值所在,这也是我们设计产品时的初衷。”胡雪生说。

  ——探索出小微贷款良性互动新模式。

  经常和小微客户打交道,其中不少是非遗传承人,胡雪生对他们面临的资金困难很了解,但如何才能让手艺变贷款,答案并不简单。

  胡雪生介绍,非遗传承人是各级政府评选出来的,条件十分严格,有的五年十年才评一次,这既是对传承人技艺的评定,也是对他们信用的肯定,选择这个作为贷款多少的参考标准,再加上对企业现金流的审慎查验,就能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为小微企业提供有力支持。

  银行与实体经济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徽艺贷’的不少客户属于黄山市重点培育的行业,把这块服务做好能为我们积累一批高质量客户。”程永立认为,虽然现在“徽艺贷”的利率比较低,有时甚至低于资金成本,银行放贷可能亏钱,但只要这些客户的经营越来越好,“盘子”就会越做越大,为银行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突破了传统贷款方式的“禁区”。

  “徽艺贷”的探索,引发了商业银行的思考。既然非遗传承人能够凭借自身技艺获得贷款,那么科学家、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工也可以通过技术获得贷款。

  “人才是重要发展资源。”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副行长叶红云告诉记者,与“徽艺贷”模式类似,目前建行在山东、江苏等省份已经开始探索和落地“人才贷”的实践,拥有各类“高端人才”“领军人才”的企业,可以按照人才等级获得不同程度的信贷支持。

  “过去银行重视‘物’的价值,‘人’的价值难以确定,但现在技艺、技术等逐渐有了客观的评价体系,‘人’的价值也逐渐受到银行的认可。”叶红云说。

  “嘿!呀!嘿!呀!”老焦的作坊里又响起了号子声。

  “老焦!打点油!”“好嘞!”老焦熟练地拿起油斗对准油壶。“现在客人多了,菜籽油供不应求,我打算再增加6台榨机。”老焦擦了擦作坊的招牌,笑着说道。

  《 人民日报 》( 2020年11月02日 18 版)

(责编:杜燕飞、罗知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