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逐步实现精准滴灌 信用风险总体可控

人民网北京8月23日电(记者 杜燕飞)近日,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普惠金融不仅取得量的提升,也获得质的飞越。通过改革开放、科技赋能和加强管理,普惠金融正逐步实现精准滴灌,信用风险总体上完全可控。
该新闻发言人表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金融部门持续加大对小微、三农等薄弱领域支持力度,推动普惠金融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有力支持了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今年上半年遭受百年未遇的疫情冲击,金融必须以超常力度支持小微企业稳定发展。
该新闻发言人认为,一直以来,银保监会注重引导各类银行保险机构按照成本可算、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开展普惠金融业务。越来越多的机构积极践行普惠金融,服务质效和风险管控同步提高。中小银行利用贴近社区贴近企业的优势,努力深耕细作,互联网银行的数字化信贷为上千万户企业提供流动资金。国有大型银行在资金、网点、技术和客户等方面有良好基础,发展普惠金融也能形成其独特优势。
“特别重要的是,一些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改进业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在普惠金融领域既有效挖掘了潜在需求,又明显提升了风险管控能力。如今年3月,建设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成功突破万亿元,不良率控制在1%以内,这在传统模式下是难以实现的。”该发言人说。
到6月末,全国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7万亿元,同比增速28.4%,较各项贷款高15.3个百分点。上半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5.94%,较2019年全年平均利率下降0.76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融与证券研究所联席所长赵锡军分析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金融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范围不断扩大,在促进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加快经济社会恢复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普惠金融解决了商业银行敢贷、愿贷、能贷的问题,突破了大银行不能给小微企业贷款的障碍,小微企业从中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中小企业协会执行会长张竞强说,关键还在于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风险控制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同时,截至6月30日,不良普惠小微贷款余额0.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25%,不良率2.99%,较各项贷款不良率高0.88个百分点。
“目前的不良率水平,已接近原来设定的容忍限度。但是,考虑新冠疫情是世纪性灾难,经济完全恢复正常,仍需金融做出更大贡献。保企业、稳就业也就是保银行、稳金融。所以近期的金融风险 成本上升,既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该新闻发言人表示,金融系统感到很有信心的是,目前普惠金融不仅取得量的提升,也获得质的飞越。通过改革开放、科技赋能和加强管理,普惠金融正逐步实现精准滴灌,信用风险总体上完全可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