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金融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实际效果如何评价

PPP绩效管理 让钱花得更值(经济聚焦)

本报记者  曲哲涵
2020年04月02日16:3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核心阅读

PPP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对拉动社会投资、降低公共设施建设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3月31日,财政部明确PPP项目绩效管理内容和评价标准。这有助于让PPP项目更好地实现物有所值、按效付费,有利于PPP项目用好资金,提高经济社会效益。

3月31日,财政部发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绩效管理操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明确PPP项目绩效管理内容和评价标准,旨在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保障项目合作各方合法权益,让PPP项目更好地实现物有所值、按效付费。

PPP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它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PPP项目覆盖范围越来越广,不仅拉动了社会投资,也降低了公共设施建设成本,助力民生改善。

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全社会复工复产脚步加快,很多基础设施项目也在开工建设,其中不少是PPP项目。这时出台《指引》,有利于PPP项目用好资金,提高经济社会效益。

把PPP运行效果“晒出来”,提出量化约束标准

《指引》明确,PPP项目绩效管理包括预期产出、预期效果及项目管理等内容。绩效目标包括总体绩效目标和年度绩效目标两部分。总体绩效目标,是PPP项目在全生命周期内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年度绩效目标,是根据总体具体年度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指引》要求绩效目标的设定应经过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物有所值的理念,体现成本效益的要求,既具有前瞻性,又有可实现性。

《指引》对项目在建设期和运营期绩效评价分别提出了共性指标框架。比如,在建设期对社会资本的绩效评价分为产出、效果、管理三项;在“效果”子项下,进一步考察社会影响、生态影响、可持续性和满意度;而对“满意度”的评价,来自政府部门、项目实施机构和社会公众各方面。这个评价“打分”很管用——是按效付费、落实整改、监督问责的重要依据。

通俗地说,设计这一套绩效管理指标,就是来考察PPP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管得“严不严”,建成后用着“顺不顺”,结账时掂量“值不值”。

今年2月,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进行了升级换代。新平台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最新技术成果,提高了PPP项目信息的校验度和准确性,把PPP运行质量“晒出来”。这次出台的《指引》,更进一步对项目运行各个环节提出标准化考察要求,提出可量化约束标准,对PPP运行质量进行量化评估。

精细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通过这次疫情,大家更加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保障粮食生产,PPP也能派上用场——3月17日,大禹节水与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签署协议,双方将采取PPP模式,共同推进5.22万亩农业灌溉项目和相关水利基础设施项目,预计项目投资额约2亿元。社会资本将在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财政部PPP中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19个公共服务领域的入库项目已达9459个,投资额14.4万亿元,累计开工3764个,一大批民生建设工程正“在路上”。

PPP项目资金规模大、项目周期长、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和民间资本既要合作,也要互相监督。从项目设计、融资、施工、验收到后期维护收费等,财政花钱要“物有所值”,民间资本也得“心里有底”。北京市中伦(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周兰萍认为,作为PPP项目的核心内容,一直以来绩效考核都是实操中的难点。《指引》建立了完整的PPP绩效考核体系,有利于PPP项目的整体规范,也可避免实践中因缺少实施细则而导致的争议。

在以PPP模式设立污水处理厂后,南京市城东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费由原先的1.58元/立方米下降到1.02元/立方米。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代玉认为,对PPP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绩效管理,符合当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这可以进一步强化‘花钱必问效’导向,将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百姓提供质优价惠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加强PPP信息公开和绩效管理,在提高政府信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经济效率、加强社会监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主任焦小平说。

完善制度,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快马加鞭

当前,多个省市已经公布了基建投资计划。与此同时,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也迎来新的“风口”,成为拉动投资的新引擎。

无论是传统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新基建”,作为应对经济下行的重要措施,短期看可以稳投资,发挥“乘数效应”;长期看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释放经济潜力的重要措施。在充分发挥PPP模式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拉动作用方面,国内已经达成共识,不仅中央层面加紧机制建设,地方也在快马加鞭。

3月19日,广西推出十条新举措,从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政策支持、财政扶持等方面大力推广PPP模式。比如,明确政府参与的新建污水、垃圾处理项目要全面实施PPP模式;政府债务负担比较重的地区应将PPP作为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方式,利用PPP模式有序盘活存量资产,促进地方发展。

四川省日前也下发文件,推动行业部门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农林水和社会事业领域全面加大放开准入力度,鼓励市县采购社会资本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民营资本参与PPP项目;重点鼓励金融机构精准对接民营资本参与PPP项目的融资需求。

“在PPP全生命周期管理政策体系中,《指引》为PPP模式更好发挥拉动作用补齐了制度短板。”PPP资产交易和管理平台副主任、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总裁丁化美认为,这为项目后续实现PPP资产交易、交易后项目运营效益,以及PPP资产通过证券化等进入标准化资产交易市场提供了连续性、统一性和更加具象且多维的评价指标。

“《指引》在落实新基建计划、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等方面,将进一步激发或扩大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积极性,有利于践行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目标取向。”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政府绩效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王泽彩认为,《指引》强化了提高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落地率的可行性,将有效释放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等供给的潜在效能,对冲或降低PPP项目各参与主体的风险。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02日 07 版)

(责编:史雅乔、刘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