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金融

专家谈:全球资本市场进入“危机模式” 中国基本面与工具箱相对占优

2020年03月13日20:52 | 来源:人民网-金融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3月13日电(张晓赫 张文婷 罗知之)近一段时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国际油价暴跌等因素影响,美国、加拿大、巴西、泰国、菲律宾等多国股市纷纷触发“熔断”。作为全球股市风向标的美股更是一周之内熔断两次。

今日上午,韩国KOSPI指数跌超8%,触发熔断;日经225指数盘中下跌10%,为2011年以来最大盘中跌幅。海外股市巨震,恐慌情绪传导至A股。今日开盘重挫,创业板跌5.28%,但盘中顽强拉升翻红,最终收指跌0.75%。

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市场影响与后续走势怎么看?中国能否抗压并维持相对坚挺?

对此,人民网经济部采访了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曹远征,平安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魏伟,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产业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卞永祖,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周园等专家,大家一致认为,全球资本陷入恐慌并引发流动性恶化,而全球的对冲空间与工具都在面临收窄与不足,这将进一步拖累全球经济。相比较,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与政策工具箱相对占优,成为避险地之一,但仍需谨慎应对联动风险。

人民网:继本周一之后,美国股市再度触发熔断,另有多个国家股市同时发生熔断;原油和黄金市场出现大跌。如何解析当前全球金融市场发生的震荡?这一趋势是否会持续?

曹远征:全球资本对杠杆崩盘担忧加剧

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在中国得到控制,但在世界范围内有蔓延趋势,且态势不明了,导致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情绪。此外,全球经济减速和世界债务攀升也共同造成了全球经济的脆弱性。随着去年世界经济出现分化,全球资本对杠杆崩盘的担忧加剧。

原油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市场对原油的需求小于供给,加之欧佩克与俄罗斯等产油国的减产协议无法达成,造成国际油价下跌。石油不仅是能源产品,也是金融产品,石油价格出现跌落,自然会引起金融市场的动荡。

魏伟:全球资本市场进入“危机模式”

全球资本市场从“避险模式”进入“危机模式”,需要密切跟踪海外疫情的拐点,即海外疫情演变以及政府政策应对。“避险模式”下市场是追逐避险资产,同时回避风险资产;而“危机模式”下市场将更加偏好流动性好的资产,而回避流动性差、高杠杆的资产。建议关注疫情拐点后的风险资产修复行情。

温彬:一些国家或将陷入负增长

短期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和油价暴跌导致市场出现恐慌情绪;中长期来看,金融市场的波动是对实体经济的预期反应。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美国企业盈利状况放缓背景下,美国股市市盈率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此次疫情只是加速了全球经济问题的暴露,使得美股处于调整期:在经历了11年“大牛市”后,支撑乏力,一周内出现两次熔断。

如果疫情持续时间较长,将使全球供应链体系、国际贸易等方面受到比较严重的冲击。一季度乃至二季度,一些国家或主要经济体将陷入负增长,已经疲弱的全球经济将面临“雪上加霜”局面。

人民网:近期,1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也出现较大波动,并在本周创下金融危机以来最大单日跌幅。作为全球风险资产定价之锚,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持续波动背后意味着什么?

卞永祖:资本市场极度恐慌 并出现流动性恶化

美国期权的隐含波动率、恐慌指数等数据,都已经反映出美国市场的投资者已经极度恐慌。一方面,疫情不同以往的金融危机,对供给侧、需求侧以及金融领域都形成了重大影响,并打击了全球供应链、价值链。另一方面,资本市场无法对疫情风险进行定价,风险对冲产品和模型无法奏效,普遍处于极度恐慌状态,股票等风险资产被抛弃,并争先恐后购买国债和黄金等避险品种,所以导致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大幅收低,黄金价格也大幅飙升。

但近日所有金融产品价格都在下跌,这说明资产市场的大幅下挫,已经引发流动性紧张,大量的投资者开始恐慌性的抛售一切金融资产。在美联储公布了大规模的回购计划后,股市仍然没有好转,从美国市场的表现来看,市场流动性可能出现了问题,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已经有相当程度的恶化。

李迅雷:意味着对美国降息预期增强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扩散,波动属于意料之中,这意味着对美国降息的预期。美国过去10年的经济增长,实际上是通过低利率提升美国企业的投入热情,之后回购自己的股票导致股价上涨,这样可以提高股东回报率,引发财富效应和消费意愿。

人民网:针对以上,全球是否还有足够的对冲工具与机制?

曹远征:对冲能力大减 宽松政策是饮鸩止渴

现在来看,对冲能力大大减弱。金融危机实际上是资产负债表衰退中的快速去杠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向市场紧急注入流动性,同时以加杠杆的方式避免经济快速衰退。美联储本周将新推出1.5万亿美元回购操作,并开始购买一系列各年期美债,作为每月购债操作的一部分。但这属于饮鸩止渴的办法,只能防止经济重大危机,不能助力经济增长,加之美国的降息空间不大,对冲的能力可谓大大减弱。

卞永祖:中国的避险功能凸显

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将推出应对危机的措施,欧央行短期内应该也会有措施出台。中国的疫情已经基本控制,经济正在加速恢复。对于全球投资者而言,需要找新的避险工具来对冲风险,中国的资本市场很可能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人民网:在过去一周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行情中,中国资产跌幅较小。有观点认为,中国资本市场避险功能逐渐凸显,对此怎么看?

曹远征:中国市场预期总体高于海外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动荡肯定会影响全世界,中国也难以独善其身。但相对于海外市场来说,中国金融市场的震荡较小,首先因为中国疫情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控制,并稳步好转,使得市场预期高于海外。第二,在疫情防控、经济发展“两手抓”这一总体思路的指导下,复工复产在稳步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良好。第三,我国的宏观政策表现出高度的灵活性、适配性和有效性。

李迅雷:债券利率债与黄金也是避险选择

避险资产一个是债券利率债,一个是黄金。为了应对经济压力,大家避险的需求也会增加,所以黄金是个避险选择。利率债来讲的话,收益率如果进一步下降的话,现在也是值得投资。

人民网:当前全球金融市场的联动性也正在加强,中国应该怎么办?还有哪些工具箱工具?

周园:当务之急是重振信心

随着疫情扩散,其对全球金融市场信心的冲击不断显现。疫情防控带来的停工减产及延迟复工情况,直接导致全球产业链和需求市场预期面临严峻挑战,重振信心是当务之急。

应对经济冲击的策略可分为两个阶段:近期需要因“疫”思变,保障经济秩序,有的放矢地快速出台方案、动员力量保障经济运行稳定,同时救助危机行业企业,稳固经济产业基本盘,并鼓励涌现的新兴应用场景。中长期应该围绕“化危为机”的主线,持续调整与深化政策,趁势引导变革与创新。

魏伟:中国货币、财政政策工具箱仍相对充足

当前,我国基本面和海外的差别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疫情,国内疫情风险较海外相对更小。我国防控启动得早,执行力度更强,当前疫情风险已经接近尾声,在谨防输入性风险。二是经济增长情况不同,我国宏观经济相较全球经济仍具有中高增速和自身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且预计在二季度可进入修复期,而海外经济此前本身处于弱复苏阶段,疫情叠加全球资本市场大幅波动(特别是油价大跌)预计会对海外经济形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三是政策工具箱不同,从货币政策到财政政策,我国能使用的应对政策工具仍相对充足,而海外则相对有限。

但与此同时,我们不可否认海内外资本市场资产价格的联动性在加强。在海外疫情尚未迎来拐点之际,我们仍然维持对A股市场的短期波动和相对韧性的判断。 

(责编:毕磊、夏晓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