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金融

专家热议新形势下金融业变革与开放:开放要靠改革支撑

2019年12月04日14:17 | 来源:人民网-金融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12月3日电(张玫)12月1日,由瞭望智库主办的“2019中国新金融高峰论坛”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会议主题为“新形势下的金融业变革与开放”,探讨了金融业不忘初心服务实体经济、金融业开放与金融业变革发展、金融科技深度融合与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内容。

观点:以信用信息“破冰”,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难题

近几年,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着眼实体经济是当前金融业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如何支持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精准滴灌、打通金融“最后一公里”?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表示,中小企业、实体经济的难题不仅是总量性、周期性问题,更多是结构性、体制机制性问题,须加大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根治基础性、结构性问题。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认为,任何金融创新若脱离实体经济的客观需求,就会偏离方向、违背规律,从而走向或自我循环、或过度膨胀、或非理性繁荣。只有真正符合实体经济、符合经济规律、深耕业务场景的金融创新才可能有持续的生命力。因此,发展金融科技要始终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抓住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最需要的金融服务场景,提供接地气的金融服务,从而不断提升金融科技供给对多元化需求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中国银保监会财产保险监管部副主任、全国金融青联委员尹江鳌表示,金融业不忘初心、服务实体经济可以总结为“三换三稳”:宏观上以时间换空间,通过逆周期政策稳增长;中观上以股权换债权,通过调分子分母稳杠杆;微观上以长期换短期,通过建长效机制稳融资。

湖北省宜昌市副市长张凤歧结合金融落地一线面临的问题提出,实体经济融资难的核心在于银企的信息不对称,企业贷款缺信用,银行放款缺信息,银企对接缺通道。以信用信息“破冰”,才能缓解融资难题。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债券评估中心副主任、全国金融青联委员董屹认为,债券市场是最大的直接融资市场,也是从金融端发力来推动供给侧改革的主战场,是辅助宏观调控、控制金融风险、推动实体经济的重要的抓手。

而关于针对实体经济融资期限错配的问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融资结构只有长短结合,才能不断改善金融供给结构,才能尽可能确保当下稳增长、防风险的需要。

观点:金融开放要靠改革来支撑

当前,我国金融业既面临稳增长、防风险改革的新任务、新挑战,也适逢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开放等带来的新机遇、新期待。如何平衡好金融业改革开放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国务院参事、中国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表示,我国金融业近年来经历了重要变革:由计划主导变为市场主导,由单一主体变为多元主体,由单一产品变为“金融超市”,由传统单一的银行信贷变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多元市场;银行由传统柜台为主变为移动互联,由以机构网点为王变为以数据信息为王,金融业也日趋开放。

王兆星认为,要完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继续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不断完善房地产金融政策、金融宏观审慎管理、金融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及金融监管体制,通过不断地改善和优化金融供给结构,以更好满足实体经济的合理需求,促进经济和金融的高质量发展。

金融开放为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新的预期。国务院参事、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表示,展望2020年,要推动全球经济的增长、应对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关键要应对好四方面挑战:第一,要尽最大努力维护国际多边贸易体系;第二,要尽快推进同数字经济相关的国际规则的制定;第三,人工智能的某些重要方面同国家安全紧密联系,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制度性安排;第四,应对地缘政治方面突发事件的冲击。

对中国而言,把握金融开放的机遇是当务之急。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原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屠光绍认为,金融开放战略要靠改革来支撑。中国很大,市场也很大,若要吸引外资并促进其长期投资和布局,要注重三方面改革:一是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包括资本市场及国资国企的改革等等;二是政府治理方式的改革,应尽量避免市场化改革推进过程中与政府治理发生碰撞;三是营商环境的变革,要不断优化外资进入中国后的运营成本、监管环境等。

观点:金融监管需适应金融机构数字转型需要

金融科技作为科技驱动的金融创新,既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的关键驱动力量。当前,我国金融业正在经历历史性巨变,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智慧银行、开放银行等新模式相继诞生,各类金融机构均迎来数字化转型。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副局长尹优平认为,消费金融能够让大量弱势群体获得正规的金融服务,可以拓宽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从而成为践行普惠金融的重要力量。随着新消费、新零售时代的到来,技术、场景、应用方式的不断创新,消费金融业态依然具有较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而且也会推动我国普惠金融事业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雷曜提到,消费金融的发展离不开数字化的过程,数字化的过程又加速了消费金融向更高质量发展。数字资产是小微企业更容易获得的资产。金融服务消费领域可以借助数字技术的力量,让金融更加精准地服务人民,践行金融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使命。

关于金融科技的发展,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紧密结合经济社会活动的场景需求,提升金融科技的供给质量;二是着力推进制度建设,引导金融科技守正、向善;三是积极发展监管科技,增强金融科技的治理能力;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金融科技智力支撑。

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员巡视员叶燕斐提出,金融监管必须更好地适应金融机构数字转型的需要。在坚守风险底线的前提下,要更有前瞻性、适应性、包容性,并合理延伸监管边界。比如要根据金融机构和数字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业务关系,对其底层数据、算法模型等方面做延伸监管,甚至有可能做现场监管和一些必要的处罚等。 

(责编:张玫、刘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